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附带习得是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阐述了二语词汇附带习得中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学习者自身因素、目标词汇出现的频率以及语篇因素的具体作用,以此为词汇习得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词汇附带;投入量假说;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227-02
一、定义
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又称作词汇的偶然习得,是由Nagy.Herman和Anderson(1985)在研究儿童学习母语词汇习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儿童在日常的口语、阅读、听力和视频等其他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活动中无意识地学习了词汇并用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词汇习得。Laufer(1998)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刻意学习”而言的,“刻意学习”(intentional language learning)指学生通过背诵单词表或者刻意做相关的词汇练习来接触单词,从而记忆单词;而词汇附带习得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其他任务时(如阅读或交流),其注意力并非在背记单词上,却无意中习得了单词。
二、相关理论
投入量假说。Laufer 和Hulstijn于2001年提出了投入量假说(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他们认为,投入量越多,附带词汇习得的效果越好。该假说指出了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三个因素:需求(need),搜寻(search)和评估(evaluation)。需求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达到阅读目的需要弄懂某些词的意义。搜寻是指学习者试图通过查词典或者求助于权威(如老师)来理解一个二语单词的意思或者表达一个概念而试图找到一个二语单词。评估则包括對目标词和其他词的比较,或者通过该词与其他词的搭配判定该词是否符合语境等。“投入量假说”的提出对学习者认知深度的评价具有了可操作性。
三、影响因素
1.学习者自身因素。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的主体,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也正是因此,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对二语习得中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起着基础而又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前者主要指学习者的词汇量以及句子、语法、语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后者主要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Hazenberg
关键词:词汇附带;投入量假说;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227-02
一、定义
词汇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又称作词汇的偶然习得,是由Nagy.Herman和Anderson(1985)在研究儿童学习母语词汇习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儿童在日常的口语、阅读、听力和视频等其他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活动中无意识地学习了词汇并用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词汇习得。Laufer(1998)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刻意学习”而言的,“刻意学习”(intentional language learning)指学生通过背诵单词表或者刻意做相关的词汇练习来接触单词,从而记忆单词;而词汇附带习得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其他任务时(如阅读或交流),其注意力并非在背记单词上,却无意中习得了单词。
二、相关理论
投入量假说。Laufer 和Hulstijn于2001年提出了投入量假说(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他们认为,投入量越多,附带词汇习得的效果越好。该假说指出了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三个因素:需求(need),搜寻(search)和评估(evaluation)。需求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达到阅读目的需要弄懂某些词的意义。搜寻是指学习者试图通过查词典或者求助于权威(如老师)来理解一个二语单词的意思或者表达一个概念而试图找到一个二语单词。评估则包括對目标词和其他词的比较,或者通过该词与其他词的搭配判定该词是否符合语境等。“投入量假说”的提出对学习者认知深度的评价具有了可操作性。
三、影响因素
1.学习者自身因素。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的主体,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也正是因此,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对二语习得中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起着基础而又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前者主要指学习者的词汇量以及句子、语法、语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后者主要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Haze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