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人保护柔性腿碰撞的前保险杠结构优化

来源 :汽车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ydi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开发某车型时,参考2018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柔性小腿(Flex-PLI)碰撞规则,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对其前端保险杠结构进行优化。基于前端碰撞模型的简化模型,分析了前保险杠结构布置尺寸与碰撞伤害指标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优化方案,并通过CAE仿真分析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以上研究为改进行人保护柔性腿型碰撞的车辆前保险杠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行人保护;碰撞试验;柔性腿;前保险杠
  中图分类号:U49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7)04-0040-05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vehicle, reference 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2018)in flexible leg (Flex-PLI) collision rules, using th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technology(CAE),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front bumper.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front collision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of the front bumper and the damage index is analyzed, then determine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is verified by CAE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above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front bumper of pedestrian protection (flexible leg).
  Key Words: pedestrian protection; impact test; Flexible-Legform; front bumper
  在汽车安全研究领域中,车辆行人保护安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行人小腿碰撞是车辆行人保护安全性能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车辆前保险杠系统的造型、结构设计直接影响行人保护小腿碰撞安全性能。
  欧盟新车评价规程(E-NCAP)在2014年将行人保护安全评价中使用的TRL刚性腿型正式替换为Flex-PLI柔性腿型,相比而言柔性腿型的伤害指标及评价方法有很大更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发布的2018版C-NCAP方案整体概要中,加入了行人保护评价内容,其中行人保护保护下腿型碰撞试验评价采用Flex-PLI柔性腿型。
  1 行人保护柔性腿评价方法
  1.1 行人柔性腿型碰撞试验方法
  试验区域划分——保险杠两个角点之间的区域和缓冲梁、横梁等结构部件的最外边缘之间的区域,取两个区域中较大的区域作为腿型试验区域。
  试验点选取——由中点或中点左侧第一个点开始,选择车辆单侧的所有间隔点开展试验。
  试验要求——腿型冲击器按要求位置摆放后以40Km/h相对速度冲击车辆前端。
  1.2 柔性腿碰撞伤害评价指标
  柔性腿型评价指标分为韧带伸长量和胫骨弯矩:
  韧带伸长量包括前十字韧带伸长量(ACL)、后十字韧带伸长量(PCL)、内侧副韧带伸长量(MCL)。
  胫骨弯矩包括胫骨上部弯矩(T1)、胫骨中上部弯矩(T2)、胫骨中下部弯矩(T3)、胫骨下部弯矩(T4)。
  柔性腿型上的传感器分布如图1所示
  柔性腿型碰撞单点总分1分为两部分,小腿的弯矩占0.5分,取四个弯矩值中最差的一个进行评价,基于高、低性能限值通过线性差值法来计算得分,膝部韧带的伸长量占0.5分,在ACL、PCL低于限值的前提下,基于MCL高、低性能限值通过线性差值法计算得出。所有碰撞点总分和除以碰撞点数量得出得分百分比。将百分比乘以3,即为该腿型试验最终得分。
  柔性腿型伤害值限值及评分方法见表1所示:
  若ACL或PCL≥10mm,该部分得分为0分。
  2 初始方案碰撞分析
  图2为初始方案前保险杠系统与车辆前端结构碰撞模型。
  通过CAE仿真计算,初始方案的柔性腿型碰撞结果见表2所示。根据结果可以发现,其中主要超差较大的伤害指标为:
  ①Y0~Y500区域,T1、T2伤害指标数值超差大;
  ②Y200~Y500区域,ACL、MCL伤害指标数值超差大。
  3 碰撞模型的建立
  3.1 简化碰撞模型
  柔性腿型碰撞试验中,对于前保险杠系统和车辆前端结构碰撞模型来说,主要起支撑作用的为上部支撑(机罩、前格栅、上骨架、上横梁)、吸能块(防撞梁)、小腿骨架(下横梁)。
  因此,为了分析前保险杠结构布置尺寸与碰撞伤害指标的相关关系,将前保险杠系统碰撞模型简化为如图3所示,其中:
  ①上部支撑区域模型简化为弹簧K1;
  ②吸能块区域模型简化为弹簧K2;
  ③前保险杠小腿支撑骨架区域模型简化为弹簧K3。
  根据CAE碰撞过程分析,在最大侵入状态时,柔性腿型变形最为严重,此时T1~T4、MCL、ACL接近峰值。
  如图4,设最大侵入状态弹簧K1、K2、K3压缩量分别为x1、x2、x3,设腿型总重量为m。
  ②如图8所示,降低前保險杠小腿支撑骨架布置高度(降低量约15mm);前保险杠小腿支撑骨架料厚减薄(t3.0mm→t1.5mm);Y200~Y500区域小腿支撑骨架前部端点朝车前延长(端部最大延长量约60mm)。
  通过CAE仿真计算,优化方案的柔性腿型碰撞结果见表3所示。结果表明,改善方案降低了行人保护柔性腿型碰撞伤害指标数值,达到了性能优化设计要求。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行人保护柔性腿碰撞建立简化数学模型,经过理论推导得到行人保护各评价项的影响参数。基于某车型的CAE仿真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最终通过CAE的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以上方法为改进行人保护柔性腿型碰撞的车辆前保险杠结构提供了参考,也启发更进一步研究前保险杠结构布置尺寸与柔性腿型碰撞伤害指标的量化关系。
  参考文献:
  [1]吕晓江, 王纯, 刘卫国, 等. 基于行人保护的乘用车前部造型设计优化 [J].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1, 2(3): 206-211.
  [2]吕晓江, 刘卫国, 周大永, 等. 基于行人保护的SUV 车型前端造型设计研究[J]. 汽车技术, 2013(3): 37-41.
  [3]吕铖玮, 杨海燕, 吕晓江, 等. 行人保护柔性腿型碰撞的车辆前端结构优化设计[J].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3,4(3): 266-272.
  [4]刘卫国, 吕晓江, 孙立志, 等. 国外行人柔性腿型冲击器的发展及现状[J]. 汽车工程学报, 2014, 4(6): 455-460.
  [5]刘卫国. 等.基于Euro-NCAP评价规程行人柔性腿型碰撞试验[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5.6(2): 128-133 .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谭志诚,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化学实验室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聊城大学特聘兼职教授。《国际热化学学报》编委,我国热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取得16项重大科技成果,荣获11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20余名优秀人才。申请获准并主持完成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外50余种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50余篇。1986年荣获日本学术振兴会
德国联邦政府于2014年9月推出《新的高技术战略——创新为德国》,旨在把德国建设为世界领先的创新国家。如今德国高技术战略发展成为全面的跨部门创新战略,纳入了新主题,推出了新举措,并仰赖更广的创新理念: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且还包括社会创新。  一、新时代新的创新政策  德国从经济和技术上均有能力成为全球的创新领先者,但是全球竞争日益加剧。随着产业链愈加复杂、愈加国际化,今天的企业在选择研究和生产基
一种新的物理机制显示,科学家可用热能来操控磁的形成。通常情况下,用电流通过磁层才能产生自旋转移力矩,他们现证明存在一种用强热流来产生自旋转移力矩的机制,这一机制主要由自旋依赖的塞贝克效应驱动。研究者用皮秒(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制造一种强超快热流,在纳米自旋器件中,自旋和热的耦合产生了新的物理现象,由热传输驱动的自旋转移力矩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操控局部磁化的新方法。《Nature Physics》
土地是万物之母。诗人眼中的土地是有生命的,胡黎明对这片土地更是充满了深深的忧思。近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土地却成为污染传递的集中区域。因此,消除污染、修复环境成为时代所需。  “岩土工程学科不仅要解决工程建设问题,还应与当今环境发展问题相结合,修复环境、减轻污染,这是学科发展的长久之计。”胡黎明告诉记者,自己目前的研究视线聚焦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清华启航  从工程
天然气常常会发生泄漏,运输是一个难题。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通过钼催化转变的方法,制成液态的苯分子,以便运输。不过,目前这种方法的转化效率比较低。该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钼催化剂中有催化活性的钼纳米结构,此外他们还分离出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失活的碳化物组分。通过氧化处理,这些物质甚至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年终岁末,在渐行渐远的岁月更替中,表观遗传学的精彩还在继续演绎。一个新的发现可能创造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发现可能彻底颠覆经典理论,每一位科学家都是这一领域的弄潮儿,他或推动着表观遗传学深刻地变革,或默默填补表观遗传学认知的鸿沟。2012年,点亮生命之光的是谁?奏响生命之歌的是谁?想必其中一定有他的名字。  2012年,他的研究被《科技日报》列为一周(8月27日—9月2日)国际要闻报道(20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厕所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2013年7月,联合国大会全体成员一致赞同通过由新加坡、中国、俄罗斯等近百个国家共同提案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以推动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建设,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及卫生的环境。  如今,水冲厕所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地区已经相当普及,它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防止粪源性疾病的流行起到了
美国的《Science》杂志为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2012年《Science》杂志的影响因子为31.027,排名所有科学期刊的第16位。由于其独特的学术地位,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为鼓励学术人员在该刊发表文章,都制定了优厚的奖励措施。  《Science》杂志发表的论文涉及所有科学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中最重要的、最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据
随着石墨烯发明者——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于2010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研发热潮迅速席卷全球。  一、石墨烯:新世纪的材料宠儿  人们常见的石墨是一层层以蜂窝状有序排列的碳原子堆叠而形成的。当石墨被剥离到单层、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时所得到的石墨片就是石墨烯,它看上去就像是一张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这种独特的二维结构使之具有诸多优异性能。研究发现,石墨烯是目前已
众所周知,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是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在全球能源日趋枯竭的当下,发展新型能源材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研究者所重视。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令斌正是一位在新型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刻苦钻研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主要从事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针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组装技术进行着系统的研究。  孔令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