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一个由信息化带动的行业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流这一概念在中国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属于从国外引入中国的“舶来品”,其前身上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建立的完善的邮政制度。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加,物流逐渐成为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而物流信息化则在成长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起步期:小菏才露尖尖角
  
  我国最早采用的物流信息化技术,当属EDI技术。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回忆:“物流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引入中国时,我国物流电子化应用几乎是一片空白,纸质的单证代表了那个年代的信息流。当时的企业用纸质单证来控制物流、传递物流信息。到了上世纪90年代,能控制物流、商流的电子EDI技术被正式引入中国,从此之后,物流信息的传递开始进入电子化时代。”
  正是由于采用了物流EDI技术,从此改变了物流业的传统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企业之间的无纸化贸易、节省了费用,而且还提高了办公效率,缩短了付款时间。
  据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总裁赵沪湘介绍,自EDI技术引入中国后,中外运就在集团范围内开展了EDI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EDI技术一直是中外运与客户之间的重要协同工具。
  尽管EDI技术在舶来初期就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但是,随着对外贸易业务的日趋复杂,EDI技术与生俱来的种种缺陷开始暴露出来。“EDI的应用范围比较窄,只能提供有限的、点对点的信息传递,应用成本比较高,编码规则还没有统一,这些软肋都限制了它的应用。”戴定一说。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实现了EDI技术不能实现的整个物流过程和系统的信息共享,并能支持企业物流活动与生产、营销等活动在空间上的分离。“当EDI技术构架在互联网上后,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戴定一说。
  1997年,在投入巨资后,中远集团的全球通信专网正式建成,并开通了集团网站。1998年9月,中远集运率先在其网站上推出了网上船期公告和订舱业务,解决了传统订舱业务中所存在的低效、慢速、高差错率的问题,而且客户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办理委托订舱、单证制作、信息查询等多种业务。
  一些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也开始组建自己的信息化团队。1998年,中外运集团下属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规划全公司范围内的信息化建设,并依靠统一投资、统一规划、集中部署的方式发展大集中式的、规模化的应用系统。1999年,中外运集团下属的外运发展公司采购了当时国际先进的MK仓储管理软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样较早组建信息化团队的还有民营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早在1997年10月,宝供物流就成立了信息技术部,并联合英泰奈特软件公司开发出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发展期:渐入高潮
  
  从2000年开始到2005年,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开始受到各级政府、协会的高度关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为物流信息化的腾飞铺平了道路。
  2000年10月29日,当时的国家国内贸易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举办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研讨会”,这是行业内首次举办的物流信息化会议。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介绍,此次会议首次就物流与IT的宏观管理、物流业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等话题进行了讨论。时任国务委员的吴仪还对大会发来贺信,要求物流企业要结合中国实际,努力开拓,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一年之后,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石万鹏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给出了重要指示。他指出: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来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
  政府对物流信息化的高度重视,让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高潮。2002年1月20日,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的李荣融强调流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出在物流企业中要推广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与制造商、供应商、用户及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同年,科技部还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列为“十五”科技重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则向全国推介了16个物流与采购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案例。
  不久之后,物流信息化迎来了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次、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次高潮。2004年8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
  “《通知》的出台,说明各级政府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到规划。在国家的中长期科技规划中,信息化和标准化也被列为物流科技最主要的两大关键技术。”戴定一回忆。2005年,国家发改委、 铁道部、交通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15个政府部门和协会组成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正式成立,这对物流行业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国家高度关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2年,为了配合集团的信息化集中建设,中外运设立了专门的CIO职位,并投入巨资建设其IT系统。先后建立了海运船货代系统、空运货运和快件管理系统、陆桥运输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物流储运平台、网络财务系统、统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企业门户平台等。
  中远集团下属的中远物流公司从2005年就开始了FOCUS系统的集中开发,不仅支持其货运业务从分散于各口岸的货运代理向有实力的无船承运人的成功转型,而且为其从单一海运、整箱业务向高附加值的多式联运和拼箱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鼎盛期:尴尬与机遇并存
  
  经历了沉默的起步期,以及渐入高潮的发展期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004年,民营企业远成集团开始规划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为了实现集团内部的无纸化办公和管理,同时能够帮助客户随时随地下达订单、跟踪和查询货物的实际状态,远成开始了一场基于SOA架构的电子商务应用。2007年1月,远成集团斥资400多万元正式启动了集团的大规模信息化建设项目。“当时集团也是下了狠心,希望用信息技术改变和优化以前的管理和运作模式。采用了ERP、CRM、TMS、WMS、HR、OA和BI等系统。”远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余为梁说。远成信息化的投入达到了每年1000万元以上。
  2007年与2006年相比,宝供ERP系统处理客户运输订单的总票数增加了11%,货运总重量增加了6.2%。
  在民营物流企业开始信息化建设进程时,国有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则步入了快车道。
  2005年,外运发展公司实现了国际货运同国内e速快件的CMIS/EMIS系统整合;2006年12月,开始实施国家发改委的第三方物流协同平台SOA建设;2007年1月,外运发展与麦肯锡启动了战略CMIS/EMSI系统优化;到了2008年,外运发展与微软公司合作实施的OBA项目又将其信息化建设推向了高潮。
  尽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戴定一看来,信息化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却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一项数据统计也说明了物流信息化的尴尬。据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博科资讯的数据,2008年,中国只有39%的物流企业使用了各种物流软件。
  “显然,物流信息化的普及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许多物流企业的规模太小,特别是运输企业大多小而杂,其管理水平、物流设施差异较大。同时,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观念上还比较落后,也缺少资金。”博科资讯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告诉记者。
  据统计,在目前的物流行业中,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其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
  针对这一情况,行业内的各级机构正在试图改变这一现状。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会议确定的九大重点工程每项都与信息化相关,这不仅充分说明发展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振兴物流行业的着力点,而且预示着物流信息化将会有个美好的未来。
  “这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戴定一说。
  几个月后,一些地区按照规划统筹构建起来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形成,为用户提供基础网络建设、信息服务、技术支撑以及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等多重服务,成为推动物流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美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监测、管理报告等。
  2.物流企业在客户的财务、库存、技术和数据管理方面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并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和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方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在技术方面投入较大,而且还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
  3.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出现了基于物流的信息平台的、整合和管理自身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并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
  4.物流企业大都采用自主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方式来实现物流信息化。一方面,购买一套大型物流软件的价格很高,所以物流企业可以先制定信息结构的总体规划,根据实际需要购买或研制部分软件,然后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融入了自己优化的流程和技术诀窍,所以会与软件商在数据库、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
  
  
  博科资讯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
  
  
  中国物流与采购的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
其他文献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60年轮回,从“旧三年”到“新三年”,靠一剪一尺一针一线而生的“做衣服”也在岁月中变迁。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老一辈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那时候,人们好几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服,请裁缝“做衣服”绝对是主流,几乎没有人买现成的衣服穿;现如今,80、90后的孩子们很少有人“做衣服”穿,都是在商场里买品牌成衣。  60年轮回,从“旧三年”
象征中关村精神的“双螺    旋”雕塑,10月13日在迁址改建后重新揭幕亮相。变化的是它的外观更加高大亮丽,不变的是它的周围依然是卖场林立、人流如织、车流如潮。  一切看上去都很好。在新建筑、新街道的映衬下,一切似乎越来越好。  可惜,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在经历了去年底到今年初卖场商家们的“撤柜”高峰之后,在原本应该大赚其钱的“暑促”、“金九银十”的好季节,卖场商家们等来的依然是坏消息。  同
上网本一出现便风靡全球,而它的定义者是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移动事业部产品及研发总监魏文及其团队。我们笑称魏文为“上网本之父”,他却谦虚地说,第一代上网本是集体智慧的结果。      魏文是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移动事业部产品及研发总监。在研发中心,人们总是习惯地称呼别人“XX博士”,魏文的外表和很多博士一样,戴着眼镜,斯文而沉稳,但谈起创新和摩尔定律时,立刻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加入英特尔近10年,魏
在9月18日的2008全球WiMAX高峰论坛上,高峰论坛主席刘东表示,美国通信运营商Sprint-Nextel将于10月在巴尔的摩推出全美第一个WiMAX商用网络。    据了解,今年5月Sprint-Nextel获得了5大巨头的支持,筹建单独的WiMAX网络公司Clearwire,这5大巨头包括英特尔、Google、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康卡斯特、Bright House,预计未来3~4年,至少会在
本报讯 (记者 郭平)1月9日,EMC公司在北京举行中小企业战略发布会,EMC大中华区总裁叶成辉在会上宣布,EMC中小企业(SMB)业务在未来5年业绩增长将达到16倍。为了这一目标的达成,EMC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事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市场覆盖能力,完善产品解决方案,扩大渠道队伍,同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IDC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EMC以27%的份额居中国中小企业存储市场的第一位
本报综合消息近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发布报告显示,第二季度全球上网本销售额同比增长264%,传统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额则下滑14%。  报告显示,上网本今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达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4%,在便携PC领域的份额达到11.7%。传统笔记本电脑仍然占据89%的市场份额,但其第二季度销售额却同比下滑14%。  除上网本外,各类便携PC的销售额均出现同比下滑,价格较低的
山寨机给国产品牌手机厂商上了一课。”国内某知名手机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说。消费者为什么喜欢买山寨机?宝捷讯手机国内市场营销总监周华分析说,国产品牌手机在功能、外观甚至技术上都可能落后山寨机; 而且山寨机还具备价格优势。市场的选择理由是非常充分的。  去年以来,包括波导、夏新等国产手机大佬们纷纷亏损,有些厂家把亏损的原因之一归咎于山寨机的冲击。“他这是胡扯!为国产手机的失败找借口。为什么诺基亚没有因此而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业界一片萧瑟。百度却逆市上扬,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5.1%,营业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高达119.1%。在接连推出了IM“百度HI”、C2C电子商务“百度有啊”之后,百度又以联合运营模式进军互联网游戏市场。  百度将如何应对这个产业的寒冬? 搜索引擎产业的未来在何方?近日,本报总编辑孙定与百度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叶朋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以搜索
被IT巨头收购、整合、进一步IT化,是视频会议市场发展的必然。  一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并购,掀起了视频会议市场的新一轮波澜。上周,全球最大的鼠标制造商罗技宣布,将以4.0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视频通讯公司LifeSize,以进一步扩展公司在视频会议市场的发展。  联系起9月底思科宣布斥资30亿美元收购挪威视频通讯公司腾博,IT巨头对视频会议厂商的并购步伐似乎正在加快。而这应该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首
观点  移动广告业务必将成为运营商下一步的战略重点,但真要想成为支柱型业务,挑战还是非常巨大的。    近年来,Google、百度可谓风头极劲,无论是增长速度、社会影响力、PE值(市盈率)等都高出同行一筹,在移动通信、互联网和媒体等行业正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形势下,运营商如何才能与Google、百度比肩呢?或许移动广告是一个非常可能的方向。  Google近期一系列的收购和新产品的发布,仍是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