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爱无涯”“美无极”,有了“爱”和“美”,才有“善”和“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美术家吕凤子,在20世纪上半叶,曾活跃于中国艺术教育和创作的殿堂之上,被专家学者们誉为“美育先驱”。在50年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爱立教,以美育人。他曾说:“生无已,爱无穷也。异无已,美无极也。成无已,仁无尽也。”他坚持以无尽的爱,作为“创造活动最后推动力”,来构筑美的校园乃至美的世界。北京市密云县第三小学作为“爱·美”教育践行者,北京市密云县第三小学用“爱”的信仰、“美”的活动,试图打造一个最美的学校,引领全校师生美的思想、美的行为、美的灵魂的陶冶。寻着美的足迹,让我们一起走近密云三小,感受她博大的爱,了解她美的蜕变,聆听她美美共美的赞歌,相信您或许会回味三小之美。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春日的美景令人陶醉。在密云县这片美丽富饶的京郊大地上,一所朝气蓬勃的美丽校园也正向人们勾勒着她绵延数里的美丽画卷——她,就是北京市密云县第三小学。在“以爱育爱,美美共美”的“爱·美”教育甘霖滋养下,这所诞生于1992年的年轻小学显得愈发美丽动人,愈加光芒四溢!
健康成长,培育心灵成长的港湾
一棵小树苗的茁壮成长,需要阳光、雨露、氧气等自然养料的恩泽滋养,更需要辛勤园丁的精心呵护。教育者正如园丁,致力于培育健康的“优质树苗”,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密云三小把“健康自我”作为最核心、最根本的育人理念,一以贯之于治学、治校。
什么是“健康自我”呢?带着疑惑我们来到了密云三小,魏国民校长解释说:“‘健康自我’包括身体自我——健康发展能力;生活自我——生活打理能力;学业自我——学业发展能力;社会自我——公民责任能力。”
那么如何理解其中的“自我” 呢?魏国民校长进一步做出了阐释:“‘自我’即自体的认识,管理者根据对自体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以各种心理机制对自体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以及自体与客体的关系进行协调,直接目的是平衡、整合、快乐,间接目的是获得生存、发展和幸福。健康自我在行为上表现出自主性,即自发、主动、自动、探索、投入、坚持、选择、协商和自我调节等特性,而在内心形成了对自体相对全面的感受和认识,并能以各种心理机制对自体内部的各要素的关系和自体与客体的关系进行协调,最终获得幸福的体验。”
健康自我有哪些表现?魏校长举例,有意义地生活;对世界持基本信任的态度;承认自己命运的特殊性并发挥自身特殊性的力量;有多彩的生活,能够为了自己的生活与不合理的规定做斗争,对自己形成丰富的认识,能处理好个人和家庭、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能够自己评价自己并对自己的评价略高于现实;能够表现出自主性——自发性、探索性、协商性、整合性等特性,这些都是健康自我的表现。
三小以培养能够健康成长、幸福生活、服务社会的人为己任,帮助孩子们确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并以此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控制机制,使学生在未来纷杂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会迷失自己,进而能够承担责任,幸福自己,幸福社会。
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吗?能和小伙伴融洽交往吗?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吗?……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能力都是学校“健康自我”培养中“乐群”的缩影。学校以“健康自我”为学理依据,设计发展规划系统,从而围绕“健体 尚学 乐群 爱国”这一育人目标,开展“爱·美”教育,营造自由、自主的育人环境。点点滴滴融入日常校园生活中,却能够让学生从这里起航,变成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快乐学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在传统课堂中,指令性目标,不利于学生生成求知欲望;知识点零散,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孤立性状态,不利于学生碰撞思维火花……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互动性流失、生动性消失。怎样变革传统课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三小人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扬长避短,力求建立以“主动、生动、互动”为内涵的“爱·美”课堂,即学校通俗而言的“三动”课堂。“谁还有补充?谁还有问题?谁能给我评价?”如果你以为这些循循善诱的提问是老师发出的,那可错了!这些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交流讨论中主动地“接龙式”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瞧!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了右手——不过,不同于一般的五指伸展示意老师。他食指弯曲好似“?”,其他四指握拳。原来,这是三小独特的课堂调控手令之一,意思是他有疑惑要问呢!不仅如此,三小课堂手势语内涵丰富着呢——高举双手,两个食指交叉意味有不同意见表达;举起一只手闪闪摇晃,表明课堂上一次发言机会还没有;十指伸展,手腕交叉,则是表达“我要评价”……这些意义鲜明、生动活泼的手势语都是三小老师在课堂中的经验总结,不仅使每个学生享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还能够促进孩子们共同学习。别树一帜的举手示意法,收效甚好,起到了很好的课堂调控作用。
在密云三小的课堂上,教师、学生和教材都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教材怎么也成了主体?魏国民校长如是说,在传统的认识论视角里,认识者是主体,认识的对象是客体。教材是被学生认识的对象,一直是作为客体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这样认识的结论就是:知识是可以被认识、被理解、被讲解、被接受的,结果就是产生了我们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其实,所有的知识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虽然写在书本里,但是那是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第三人在诉说,知识不是死的是活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材是具有主体性的。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体现了主体间性。这样的认识将导致我们的学习将是进入一场一场的对话,对话的过程就是知识探寻的过程,就是智慧启迪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就是灵魂升华的过程。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提倡的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质。
这样的“三动”课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思考,思维在情境中逐渐深入,都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是原创的、真实的,也是创新的课堂。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汲取大家的智慧,提炼生成、重新建构自己的理解,在快乐学习中,体味课堂焕发的生命活力,教学相长,而这恰是三小人的共同成长的快乐步伐。 美美共美,让每个孩子像花一样绽放美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素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由此衍生开来,它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和优势,这是属于我们的美的地方,可能与他人并不相同,教育应当是包容、浇灌这种“美”,让它最大限度地发展,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未来,而不是试图用同一种“美”的标准去禁锢、束缚美的丰富多彩。
“以爱育爱,美美共美”是三小的校训,是三小人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其文化核心。如何将“以爱育爱,美美共美”渗透到学校的一言一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去的呢?
在课堂生活中创造美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春日的美景令人陶醉。在密云县这片美丽富饶的京郊大地上,一所朝气蓬勃的美丽校园也正向人们勾勒着她绵延数里的美丽画卷——她,就是北京市密云县第三小学。在“以爱育爱,美美共美”的“爱·美”教育甘霖滋养下,这所诞生于1992年的年轻小学显得愈发美丽动人,愈加光芒四溢!
健康成长,培育心灵成长的港湾
一棵小树苗的茁壮成长,需要阳光、雨露、氧气等自然养料的恩泽滋养,更需要辛勤园丁的精心呵护。教育者正如园丁,致力于培育健康的“优质树苗”,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密云三小把“健康自我”作为最核心、最根本的育人理念,一以贯之于治学、治校。
什么是“健康自我”呢?带着疑惑我们来到了密云三小,魏国民校长解释说:“‘健康自我’包括身体自我——健康发展能力;生活自我——生活打理能力;学业自我——学业发展能力;社会自我——公民责任能力。”
那么如何理解其中的“自我” 呢?魏国民校长进一步做出了阐释:“‘自我’即自体的认识,管理者根据对自体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以各种心理机制对自体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以及自体与客体的关系进行协调,直接目的是平衡、整合、快乐,间接目的是获得生存、发展和幸福。健康自我在行为上表现出自主性,即自发、主动、自动、探索、投入、坚持、选择、协商和自我调节等特性,而在内心形成了对自体相对全面的感受和认识,并能以各种心理机制对自体内部的各要素的关系和自体与客体的关系进行协调,最终获得幸福的体验。”
健康自我有哪些表现?魏校长举例,有意义地生活;对世界持基本信任的态度;承认自己命运的特殊性并发挥自身特殊性的力量;有多彩的生活,能够为了自己的生活与不合理的规定做斗争,对自己形成丰富的认识,能处理好个人和家庭、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能够自己评价自己并对自己的评价略高于现实;能够表现出自主性——自发性、探索性、协商性、整合性等特性,这些都是健康自我的表现。
三小以培养能够健康成长、幸福生活、服务社会的人为己任,帮助孩子们确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并以此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控制机制,使学生在未来纷杂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会迷失自己,进而能够承担责任,幸福自己,幸福社会。
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吗?能和小伙伴融洽交往吗?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吗?……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能力都是学校“健康自我”培养中“乐群”的缩影。学校以“健康自我”为学理依据,设计发展规划系统,从而围绕“健体 尚学 乐群 爱国”这一育人目标,开展“爱·美”教育,营造自由、自主的育人环境。点点滴滴融入日常校园生活中,却能够让学生从这里起航,变成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快乐学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在传统课堂中,指令性目标,不利于学生生成求知欲望;知识点零散,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孤立性状态,不利于学生碰撞思维火花……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互动性流失、生动性消失。怎样变革传统课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三小人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扬长避短,力求建立以“主动、生动、互动”为内涵的“爱·美”课堂,即学校通俗而言的“三动”课堂。“谁还有补充?谁还有问题?谁能给我评价?”如果你以为这些循循善诱的提问是老师发出的,那可错了!这些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交流讨论中主动地“接龙式”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瞧!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了右手——不过,不同于一般的五指伸展示意老师。他食指弯曲好似“?”,其他四指握拳。原来,这是三小独特的课堂调控手令之一,意思是他有疑惑要问呢!不仅如此,三小课堂手势语内涵丰富着呢——高举双手,两个食指交叉意味有不同意见表达;举起一只手闪闪摇晃,表明课堂上一次发言机会还没有;十指伸展,手腕交叉,则是表达“我要评价”……这些意义鲜明、生动活泼的手势语都是三小老师在课堂中的经验总结,不仅使每个学生享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还能够促进孩子们共同学习。别树一帜的举手示意法,收效甚好,起到了很好的课堂调控作用。
在密云三小的课堂上,教师、学生和教材都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教材怎么也成了主体?魏国民校长如是说,在传统的认识论视角里,认识者是主体,认识的对象是客体。教材是被学生认识的对象,一直是作为客体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这样认识的结论就是:知识是可以被认识、被理解、被讲解、被接受的,结果就是产生了我们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其实,所有的知识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虽然写在书本里,但是那是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第三人在诉说,知识不是死的是活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材是具有主体性的。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体现了主体间性。这样的认识将导致我们的学习将是进入一场一场的对话,对话的过程就是知识探寻的过程,就是智慧启迪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就是灵魂升华的过程。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提倡的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质。
这样的“三动”课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思考,思维在情境中逐渐深入,都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是原创的、真实的,也是创新的课堂。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汲取大家的智慧,提炼生成、重新建构自己的理解,在快乐学习中,体味课堂焕发的生命活力,教学相长,而这恰是三小人的共同成长的快乐步伐。 美美共美,让每个孩子像花一样绽放美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素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由此衍生开来,它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和优势,这是属于我们的美的地方,可能与他人并不相同,教育应当是包容、浇灌这种“美”,让它最大限度地发展,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未来,而不是试图用同一种“美”的标准去禁锢、束缚美的丰富多彩。
“以爱育爱,美美共美”是三小的校训,是三小人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其文化核心。如何将“以爱育爱,美美共美”渗透到学校的一言一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去的呢?
在课堂生活中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