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244
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等时,PCT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或者略有轻度增高,PCT浓度和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因而PCT可作为病情监控的可靠指标。
资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及处理:本研究选用50例脓毒血症患者血液标本,来自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危重患者,记录其一般资料,包括职业、性别、年龄,分别抽取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4天和第8天的血液作为标本,检测患者全血的血常规,离心后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并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培养。
血常规的测定:血常规的测定采用全自动5分类全血分析仪进行,其中WBC的测定是根据Coulter原理进行检测。
快速半定量法(PCT-Q/胶体金法)测定血清PCT含量:血清PCT的含量测定采用BRAHMS PCT-Q试剂盒进行。该方法是利用一个标记有胶体金的抗Catacalcin的单克隆小鼠抗体和多克隆绵羊抗降钙素的抗体做检测,具有检测方便、快速及灵敏度高的特点。PCT-Q检测结果将样本浓度分为4个级别:PCT<0.5ng/ml、0.5≤PCT<2ng/ml、2≤PCT≤10ng/ml和PCT≥10ng/ml。其血清浓度PCT<0.5ng/ml范围评为1分,0.5≤PCT<2ng/ml范围评为2分,2≤PCT≤10ng/ml范围评为3分,PCT≥10ng/ml评为4分。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的含量:血清CRP的含量测定采用贝克曼全自动LX20生化测定仪进行,该方法是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做检测。
结 果
患者基本情况:本组选取的50例脓毒血症患者中,9例死亡为死亡组,其中6例死于并发多脏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41例仍然存活为存活组。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年龄集中在中老年阶段,性别比例等一般情况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血常规检测结果:研究对50例患者的全血进行血常规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常规中WBC检测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第1天WBC平均值22.67×109/L,第4天WBC的平均值27.21×109/L,第8天WBC的平均值28.00×109/L。存活组患者第1天WBC平均值24.52×109/L,第4天WBC的平均值22.22×109/L,第8天WBC的平均值18.91×109/L。死亡组和存活组第4天、第8天WBC平均值与第1天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
标本血清CRP检测结果:对50例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进行CRP检测,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CRP检测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第1天CRP平均值30.22mg/L,第4天CRP平均值32.44mg/L,第8天CRP平均值34.00mg/L。存活组患者:第1天CRP平均值29.98mg/L,第4天CRP平均值28.82mg/L,第8天CRP平均值22.61mg/L。死亡组和存活组第4天、第8天CRP平均值与第1天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
标本血清PCT检测结果:对50例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进行PCT检测,并按PCT评分标准对各组数据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第1天PCT平均值3.78分,第4天PCT平均值3.89分,第8天PCT平均值4.00分。存活组患者:第1天PCT平均值3.24分,第4天PCT平均值2.90分,第8天PCT平均值2.66分。死亡组第4天PCT评分较第1天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第8天PCT评分较第1天显著升高(P<0.05);存活组第4天PCT评分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5),存活组第8天PCT评分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5)。
3种生化项目测定的结果比较,见表1。
讨 论
本文结果表明,WBC与CRP的浓度与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不相关,监测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指标,并可以预测预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Assiscot M,Gendrel D,Carsin H,et al.High serum procalcition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infect[J].Lancet,1993,341:515-518.
2 徐裕海,李桂新,刘谦慧.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治疗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动态变化的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95-97.
3 吴丽娟,尹培刚,陈德生,等.脓毒血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变化及其意义[N].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2:18.
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等时,PCT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或者略有轻度增高,PCT浓度和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因而PCT可作为病情监控的可靠指标。
资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及处理:本研究选用50例脓毒血症患者血液标本,来自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危重患者,记录其一般资料,包括职业、性别、年龄,分别抽取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4天和第8天的血液作为标本,检测患者全血的血常规,离心后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并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培养。
血常规的测定:血常规的测定采用全自动5分类全血分析仪进行,其中WBC的测定是根据Coulter原理进行检测。
快速半定量法(PCT-Q/胶体金法)测定血清PCT含量:血清PCT的含量测定采用BRAHMS PCT-Q试剂盒进行。该方法是利用一个标记有胶体金的抗Catacalcin的单克隆小鼠抗体和多克隆绵羊抗降钙素的抗体做检测,具有检测方便、快速及灵敏度高的特点。PCT-Q检测结果将样本浓度分为4个级别:PCT<0.5ng/ml、0.5≤PCT<2ng/ml、2≤PCT≤10ng/ml和PCT≥10ng/ml。其血清浓度PCT<0.5ng/ml范围评为1分,0.5≤PCT<2ng/ml范围评为2分,2≤PCT≤10ng/ml范围评为3分,PCT≥10ng/ml评为4分。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的含量:血清CRP的含量测定采用贝克曼全自动LX20生化测定仪进行,该方法是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做检测。
结 果
患者基本情况:本组选取的50例脓毒血症患者中,9例死亡为死亡组,其中6例死于并发多脏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41例仍然存活为存活组。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年龄集中在中老年阶段,性别比例等一般情况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血常规检测结果:研究对50例患者的全血进行血常规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常规中WBC检测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第1天WBC平均值22.67×109/L,第4天WBC的平均值27.21×109/L,第8天WBC的平均值28.00×109/L。存活组患者第1天WBC平均值24.52×109/L,第4天WBC的平均值22.22×109/L,第8天WBC的平均值18.91×109/L。死亡组和存活组第4天、第8天WBC平均值与第1天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
标本血清CRP检测结果:对50例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进行CRP检测,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CRP检测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第1天CRP平均值30.22mg/L,第4天CRP平均值32.44mg/L,第8天CRP平均值34.00mg/L。存活组患者:第1天CRP平均值29.98mg/L,第4天CRP平均值28.82mg/L,第8天CRP平均值22.61mg/L。死亡组和存活组第4天、第8天CRP平均值与第1天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
标本血清PCT检测结果:对50例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进行PCT检测,并按PCT评分标准对各组数据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第1天PCT平均值3.78分,第4天PCT平均值3.89分,第8天PCT平均值4.00分。存活组患者:第1天PCT平均值3.24分,第4天PCT平均值2.90分,第8天PCT平均值2.66分。死亡组第4天PCT评分较第1天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第8天PCT评分较第1天显著升高(P<0.05);存活组第4天PCT评分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5),存活组第8天PCT评分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5)。
3种生化项目测定的结果比较,见表1。
讨 论
本文结果表明,WBC与CRP的浓度与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不相关,监测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指标,并可以预测预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Assiscot M,Gendrel D,Carsin H,et al.High serum procalcition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infect[J].Lancet,1993,341:515-518.
2 徐裕海,李桂新,刘谦慧.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治疗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动态变化的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95-97.
3 吴丽娟,尹培刚,陈德生,等.脓毒血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变化及其意义[N].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