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景略谈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i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中写景状物常关联在一起,其实景只是物的聚合,包括了种种的物。散文中选择什么景物来写,可看出作者的关注及兴味。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本文是游记,除了记游的经过情形外,也精心选择了一些景物来写。比如,“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这里写湖水,平静中含蕴着气势。各种比喻的运用,又突出色彩之美。再如写松树,“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像不应该似的。”描写松树的各种姿态,多是拟人化的,可以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散文的写景,既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也要写出相应的心情,从而做到情景结合。换言之,就是心灵的风景了。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便很能看出心灵的选择。“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这里由远而近或由上而下,为的是集中到眼前的观感上来。虽是细小的事物,却很能体现秋意。即日光、牵牛花还有秋草,都可见出观感的既清且静又悲凉。细数漏下的日光,不用说是清静的。牵牛花色彩的比较则排除了暖色,选取了清冷。尖细且长的秋草虽是陪衬,却能显出秋之悲凉。就传达情绪来说,这一句可谓神来之笔。文中除了这一个精选的场景外,还写到几个物事。槐树的落蕊,有那种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帚的丝纹,既细腻又清闲,但还体味到落寞。这就于清与静及悲凉之外,另有观感上更为复杂的意绪。秋的意味,会将人的心绪引向深沉。再就是秋蝉衰弱的残声,那叫声仍是引人起悲凉之感的。而秋雨过后都市闲人的话凉,缓慢悠闲的声调里也透出一股凉意。北方的果树正当全盛时节,情调是颇不一样的。但盛期一过,西北风起来,也就到了清与静及悲凉的时节。
  散文写景,有的是以景物的描绘为主,有的也可写人事。景物可以是人事的背景,还可互相映衬,构成对应关系。比如茅盾的《风景谈》中,先写沙漠驼铃,表明是人的活动,改变了大自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接着写高原晚归、延河夕照等,将劳作与歌声及背景结合起来。“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还有石洞中谈心的一对以及桃林下的小憩,同样是用风景来映衬人的活动。“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崇高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文中赞扬人的活动,是精神的高贵弥补了自然的贫乏,真的风景就是人以及人的活动。在这里,作者还看到了新的曙光。那山峰上的号兵与荷枪的战士,成了民族精神的化身。“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就写法上说,作者层层铺垫,有其内在的条理。而象征的提升,则通过谈风景赞扬了人的精神。
其他文献
拟声成词是指由摹拟某种声音而获得该词的语音形式,并以此通过相关、相似联想等途径而获得该词的词义这样的成词方式。在方言口语中这些词却具有十分鲜活的特色。对此类语言现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极为重要。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才能学得深,学得透,“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  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
脱发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脱发的原因很多,处理办法各异,现介绍几种常见的脱发原因及处理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重新进行了定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跟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相比,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已经起了质的变化,类似于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两者当然有区别,但也有不少相通之处。如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需要给观众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教师也需要;主持人需要引入论题,教师需要导入课文;主持人需要通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