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时间的概念是抽象的,他们很难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幼小的年龄与简单的经历也让他们很难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但是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认识时间、遵守时间、节约时间,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理解时间,掌握一定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用一生。
  
  教孩子学会认钟
  对于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不宜一开始就灌输过多的道理,应该先学会最基本的认时间,如看日历、看时钟等。看时钟的难度较大,较小的孩子可以先认识长短指针的含义,慢慢再学认整点或半点的时间,然后才到几点几分。豆豆3岁时也只能简单区分时针和分针,知道几点整,到4岁时,我开始引导他用数学乘法口诀来认钟,应用5的倍数乘法,1×5=5,2×5=10,依次往下,乘法口诀只背到9×5=45,之后就要改用加法了。我引导豆豆找出5,10,15……45这些数的规律:“每个数之间间隔多少个数呢?”“5!”“那么45 5=?”“50!”再往下就是50 5=55,55 5=60……特别告诉孩子,到了60分,就是新的一个整点开始。整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要过于心急。
  
  让孩子自己制订一天的计划表
  制订计划表是豆豆自己主动想到的,效果特别好。在“时间”栏里,豆豆画出时钟并标示出几点钟,计划内容是用图画来代替,学英语就写上“ENGLISH”或者“ABCD”,下围棋画上一个围棋盘 黑白棋子,画一本图书表示阅读时间。有了计划表以后,豆豆学会了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再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由于是自己制订的,他能够积极主动地执行。即使暂时忘记了,经过大人的提醒也能赶紧自觉执行计划表的内容。孩子自己制订计划表,能够让他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计划好的事情要按时去做,否则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完成,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
  
  参照时间表规律生活
  有了“时间”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就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了。以前豆豆做事总是爱拖拉磨蹭,例如出门会以“我的书还没看完“来故意拖延;让他起床会说“我再睡一下,今天很冷啊”。自从引入“时间”的概念后,就可以让墙上的时钟让他乖乖就范了。比如,到了8点,外婆就指着时钟问豆豆:“现在几点了?”豆豆抬头一看:“8点了啊!”于是赶紧穿上鞋子和外婆出门了。在这之前,外婆要好说歹说,甚至翻脸,他才会勉强出门。至于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这类每天必做的事情已经不用再反复催促了,他会乖乖听“时间”的指挥了。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使孩子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遵守约定适当奖励
  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长和孩子定好时间,约法三章,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亲子关系危机。刚开始可能孩子会耍赖,家长就不妨事先承诺:如果遵守约定,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有了奖励的刺激,孩子会更认真地遵守约定。
  此外,还要注意在开始前先让孩子自己看闹钟知道时间,比如约定好看30分钟,30分钟后再拿闹钟给他看,孩子就会自己明白时间已到。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谁能遵守约定”,互相监督。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没有遵守时间的,就要受到一点小惩罚,而遵守约定的人可以得到奖励。有了比赛这一动力,孩子就会积极争取胜利,做到遵守时间约定了。
  
其他文献
家教现场  有一次,我在一家小店吃早餐,坐在我对面的是一对母子。那个小男孩看上去4岁多。在等饭的时间里,男孩坐不住了,一会儿踢踢桌角,一会儿把凳子当马骑,嘴上还说着:“驾!驾!”一会儿玩桌上的卫生筷筒,一会儿又跑开。妈妈一脸的生气,厉声训孩子:“不要把凳子弄响!不许玩筷子,没听见吗?不要乱跑,规矩点!”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我发现这个妈妈说了十多次“不要”,而孩子呢,根本不听!你制止了这个,他又玩那个
寒假期间,天气寒冷,孩子不便外出玩耍,大部分时间都得呆在室内。正因为这样,许多孩子不喜欢过寒假。这时,如果家长能为孩子添置一两个有趣而且耐玩的玩具,比如多米诺骨牌,那么,整个寒假,孩子都会其乐无穷,而且受益匪浅。   一个人&一群人  多米诺骨牌能够让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参与其中,而且不受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在多米诺骨牌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要做一个摆放动作即可。一个人可以玩,二个人可以玩,一群
在幼儿论坛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派意见在打架,80后家长说,现在的小老师很厉害呀,年纪比咱还小个七、八岁,一反映什么问题,她就不软不硬地给你顶回来说“要多锻炼孩子”;90后老师则说,现在的家长怎么总是护犊,不肯让孩子吃一点亏?双方都有怨气,两代人的沟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案例1:“为什么午睡后不帮孩子穿衣服?”   80后家长:孩子平时在家都是我们给穿衣服的,怎么到了幼儿园老师都不帮他一下?万
一个十岁出头的女孩很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每次我在家里蹦蹦跳跳的时候,您都要说我啊?”妈妈笑了,说:“我们楼下不是住着你喜欢的马爷爷一家吗?”  女孩雖然明白妈妈的意思,但她还是认为,既然是在家里,就应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见女儿撅着小嘴,妈妈进一步解释:“如果你把动静闹大了,马爷爷马奶奶怎么能休息好呢?”女孩依然不服气:“那为什么咱们家楼上的人老是把声音弄得很响?难道他们不知道我们住在下面吗?”
祖辈:陈先生(生于1953年)   感言:我们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结束得晚  小时候生活虽苦,没有电视、游戏机、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玩具,但我们体验到的自由、快乐却比现在的孩子多得多——没有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和管束。我们不是三五成群地下河摸鱼虾,就是躲到小树林里抓蟋蟀,偶尔还干脆拉开阵势,看谁的弹弓最先打中远处的玻璃瓶。有时候,我们也做点“坏事”,比如偷偷溜到地里摘几根黄瓜,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或者
我一直对儿子说“你会越来越好”,意思就是,现在不太好没有关系,起点低并不是坏事。因为起点越低,上升的空间就越大,就越容易看到进步。  儿子是个慢性子,起步慢但后劲却很足,所以我并不为他的落后而焦虑。我知道,每到一个新的环境,他虽然开始会比别人差一些,但到最后,他总是能够脱颖而出。  刚到北京的时候,他插班读幼儿园中班,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人生地不熟,加上方言的障碍,儿子刚开始很吃力。但是我告诉他,没
限制自由是最懒的方法  许多父母要求孩子不与陌生人搭讪,不拿陌生人礼物,不相信他们的话,更不能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带着孩子外出时,这些父母会反复告诫孩子:出门一定要紧跟父母,绝对不可以跑出家长视线之外。  这样的规条对小孩子而言,真的合适和管用吗?答案是“否”。  孩子天性爱动,喜欢玩耍和探索,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同时,在孩子的世界里,以他们的认知能力,很难理解和区分真实生活中的好人、
“妈妈,我捡到一角钱”  从托儿所出来后,丢丢一路蹦蹦跳跳,唧唧喳喳,像只快乐的小鸟。  突然,丢丢惊喜地大喊:“妈妈,我发财了!你看……”丢丢小小的手心里擎着一枚一角的硬币,乐得直蹦高。  我几乎出于本能地取笑她说:“傻丢丢,一角钱能干什么?一个棒棒糖还要五角呢,这可不是妈妈小时候了,现在一角钱什么也买不到。”  丢丢被我一说,失望地扬起小手,把那枚硬币远远地扔了出去。硬币转着圈往前滚去,恰好卡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生物发育障碍疾病,在全球,孤独症患者的数量高达6700万,在儿童中的患病几率已经超过了癌症、糖尿病及艾滋病三者的总和,是世界上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性疾病。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发病不受种族、阶级和地域等因素影响,但男童的患病率约为女童的4倍。孤独症会影响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还会导致孩子喜欢重复刻板行为,其异常一般在1岁半左右逐渐开始被家长发现。  早
前些天在黄小猪园里举办了幼升小家长会专场,我才知道“裸考”就是特指俺们这种北漂,而且又是“三无”家庭的孩子入学所要面临的一系列考试。现在,黄小猪同学即将面临的幼升小考试就是一场货真价实的“裸考”。所以我心里总有种莫名的悲壮,没想到当初俺们裸婚,现在小猪又裸考。  可叹气无用,只能积极面对。好在黄小猪有一个敢担当的好老爸,又有一股知难而上的勇气,父子俩抵拳相约同进退,共甘苦,决心奋战两个月,于是,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