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基因突变的检测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n031641l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PDGFRα基因的突变位点及类型,探讨其在GIS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CR-SSCP法和DNA测序检测22例GIST标本中PDGFRαexon12和exon18的基因突变,并以3例平滑肌瘤、1例神经鞘瘤、20例正常胃肠道组织作为对照。结果22例GIST中共有5例发生了PDGFRα突变(22.7%),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和正常胃肠道组织中未检测出PDGFRα的突变。PDGFRα的突变在良恶性、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及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PDGFRα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GIST的发生发展,但突变是否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和提示预后,仍需更多的研究和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EMS1蛋白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肝癌组织、其中68例附癌旁肝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EMS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M
患者男性,72岁。因右阴囊无痛性肿物3年,加重1年入院。查体:右阴囊内扪及结节状肿块,12cm×7cm×7cm,表面光滑,质韧,透光试验阴性。睾丸无法扪及。双侧腹股沟无肿大淋巴结。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中C4d表达的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并结合PASM—C4d套染和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方法,观察了97例FSGS中C4d在
目的探讨抗黏附素(dysadherin)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ama,HCC)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90例肝癌组织中dys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