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新解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1641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壕吏》是《三吏》中流传最广的一篇,一直是中学课本中必学的一篇课文。诗中通过“有吏夜捉人”揭露了官吏横暴拉兵的不合理制度,反映了人民所承受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对于本诗中的“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句话的理解,长久以来大都是采用教参的说法,认为苦的人是老妇人的儿媳妇。其实这种看法很有研究的必要。
  先来看看教参的说法。“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妇低声哭泣。“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试想昨日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是何心情?诗人作何感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教参引用的赏析文章对这句话作了非常详尽的分析,认为诗人听到的哭声是儿媳妇的哭声。但是我觉得这个分析于情于理都是相悖的。
  首先这个村子不可能只住着这一户人家,诗歌开头一句就是“暮投石壕村”,在这个村子里碰到“有吏夜捉人”,诗人目睹了官差抓丁的人间惨剧,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普通百姓的同情。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老妇人的确是被官差抓走了,如果诗人听到的是儿媳妇的哭声,那么如何来呼应“村”字,这个村子不可能只有这一户人家,或者是这个村子只有老妇人这一家人被人抓?这在事实上也是讲不通。况且只抓住一个老妇人就能满足的官差,其“怒”字如何表现,其粗暴蛮横又如何表现?“夜久语声绝”,可见这句话写的应该是官差们在这个村子里折腾了很久才回去,只在这一家折腾是解释不通的。
  其次从生活常理来看,儿子成家后就会分户而居,这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也是一个古老的传统,只有少数的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才是聚族而居,这一点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诗歌中老妇人说“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用“室”而不用“家”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诗中也并没有一句描写儿媳妇以及小孙子的话,如果她们住在一起,面对着这样的家庭灾难,她们如何能够置身事外,至少不懂事的小孙子会发出难以控制的哭声。设想老头子逃跑了,老妇人被抓走了,作为投宿人,和孤儿寡母独处一夜,如果是儿媳妇在哭,诗人还能安卧在床侧耳倾听?长夜里诗人所做的只是在“如闻”,却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诗人显得也太不近人情了,又如何能够挨到天亮“独与老翁别”?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泣幽咽”是儿媳妇的哭声一说于情于理都是很难说通的。“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只能说哭声应该是石壕村老少的,而不应该简单地认定是这一家儿媳妇的。《石壕吏》是以小见大反映安史之乱中的民间疾苦,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是怎样一个漫漫长夜,伴着低声的抽泣,令人辗转难眠,“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而当黎明到来的时候所有的苦难全部展现出来,一个“独”字令人情何以堪,试问诗人即将面对的前路上又会是怎样的人间画面呢?■
其他文献
先锋诗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历来多被人解读为爱情诗,不光因为诗中多次出现情爱意象,而且甚至连最了解海子的密友诗人西川也认为如此。但笔者认为.该诗是一首生命哲理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化名人都是善于烹饪的美食家.苏东坡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位.
期刊
据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载:"蜂蜜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在世界各国,蜂蜜的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用受到了普遍关注.营养学家赞誉蜂蜜为"老年人的牛奶."
期刊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一)学前读。指初读课文,表层性朗读。讲课前,先让学生默读(低年级应朗读)。这时,应由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上一、二遍的现象。这一环
如果说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美,那么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自然冲淡为美的天地。他的诗作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语淡而味腴,各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伍涵芳《读书乐趣》)指出了陶渊明有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因之其诗才具有平淡自然之美。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怡然超脱的情趣、恬
识字能力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它是学生进行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要能读、会写必须要认识足够的汉字,不然将无法进行。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可见低年级的识字量已占总识字量的53%—60%,识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呢?  一、培养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比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也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