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诗歌朗读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大程度上,语文教学就是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的首选方式就是朗读。在诗歌朗读教学实践中,为了学生的朗读意愿和优化朗读效果,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既丰富学生的感官感受,又强化学生的朗读与理解能力。
  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诗歌朗读教学呢?
  一、以“景”造“境”,激趣生情
  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认知背景,以使学生的新知学习得以有效启发和有所依靠,这是很常见的方式。体现在诗歌朗读教学过程中,这一点也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教学诗歌《天净沙·秋思》,对于七年级学生——这些绝大多数年龄仅在十二岁左右、人生经历非常简单的孩子来说,很难真切地体会到诗中众多的意象所表达出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包含有秋风瑟瑟、枝叶飘零、瘦马蹒跚、寒鸦哀鸣、夕阳西下、旅人独行等众多画面构成的景致图,所创造的情境氛围而较为容易地激发学生对诗情画意的感知,进而在朗读时实现课标有关朗读的“有感情”的要求和目标;否则,教师讲解有关诗歌创作背景和诗歌含义的大道理,如在元朝的民族高压政策下,作者马致远一生漂泊、穷困潦倒一生,所以才会在羁旅途中写下这首充满悲恨的元曲等,就很难不会因流于说教而无法激发起学生的朗读欲望了。这种“境”的营造,也可以直接借用已有的视频影像来帮助完成。
  如教学《观沧海》,对于诗中以宏大的描景笔墨所勾勒出的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很难借助几幅图片就能够营造出。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直接截取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亲率大军北伐远征袁绍的片段在学生朗读该诗前播放,同样也会很容易就能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隐藏着的胸怀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时,再来朗读该诗,就较为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且以之为基础读得情趣盎然。
  二、以“曲”造“境”,深化理解
  作为一门以表现为特征的艺术形式,音乐的明确的结构性和连续性特点,使得静心专注感受这种艺术形式的人们,会在很短时间内即进入某种哲学意义上的、与这个世界发生唯一联系的时空上的“现在”状态。
  如听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很多人就会因感受到曲中所流露出的盲艺人的心酸、痛苦和无奈等情绪,而脱离自身的实际存在,进入与感受曲中的“现实”。这一点,为诗歌朗读教学所用,一旦所选乐曲的表现特征与所朗读诗歌的意境高度吻合,同样会很容易使学生进入类似脱离实际存在的诗歌中的“现实”状态,以实现与诗歌对话、理解诗歌的目的。因此,教学实践中,我会经常选用一些经典乐曲进行伴读,来唤醒学生的感受和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给他们以身临其境之感。
  如朗讀《乡愁》时,作为伴读曲,我选择了贾鹏芳的二胡曲专辑《Far away遥》的《睡莲》曲,这主要是因为该曲中所流露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伤感又深沉、委婉且缠绵,与余光中诗中所表达出的对祖国的恋恋不舍的情怀极为匹配,而该曲极强的表现力又能够很好地打动学生的感情,从而在移情中顺利地实现对所朗读诗歌含义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外国诗两首》中的叶赛宁的《夜》时,我选择的伴读曲则是舒曼的《童年情景》之梦幻曲。前者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和诗人自己安适、宁静的心境,而后者则力图以洗练的手法和形象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童年生活的情趣,以及自己对这种美好的热爱,两者在心理的表达是一致的,给学生的感受是相通的。
  三、自录自评,持久强化朗读意愿
  学生愿意朗读、爱上朗读,主要是因为感受到了朗读中的乐趣,用学生最为直接的话说就是“好玩”,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朗读的价值。例如,学生在听取他人朗读,以及自然听取自己朗读或录音朗读的过程中会有发现,听取他人和自我朗读的声音与听取自我录音朗读的声音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在带给学生一定困惑并自发质疑的同时,也会带给学生一定的乐趣。而一旦学生知道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者的声波传输通道不同,前者依靠空气传播,后者通过头骨传播),就会急切的想进行亲自验证,并乐此不疲。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如通过体味与感受朗诵大家的朗读之美,来强化学生的朗读意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录音设备充足、技术可控的情况下,也会鼓励学生进行自录自评与自录他评,由学生在“自娱自乐”之后,在自我的对照检查以及来自同学的评论中去发现问题,如读音的矫正、句读的选择、声调的高低处理、情感的收放抒发等。这样,学生就会因朗读实操的具体性而极大激发朗读的持久意愿,包括对自我朗读纠错的积极改进、对他人品评不足的虚心接受等。
  总之,在诗歌朗读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意愿和兴趣。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受所读诗文的思想意蕴的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将朗读意识从自我满足的现状中提升一个层级,从而进入创造性朗读和个性朗读的境界。
其他文献
教育是人类的文明之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初中语文教育,是夯实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中的核心环节,地位显而易见。为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语文教师应立足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发展。  毋庸置疑,语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意义非凡,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涵养的必由之路。但是,就当前我国
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2016~2020年五年是确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而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云南特殊的地理区位加剧了扶贫的难度.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STM32F103系列RAM微控制器和CAN总线驱动器SN65HVD230为核心来搭建CAN节点。给出了CAN节点硬件架构的实现,分析了软件开发流程,实现了数据稳定可靠的传输。  【关键词】 STM32F103 CAN总线 SN65HVD230  CAN总线以其较高的通讯速率、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实现高可靠性串行通信,因而在工业现场、汽车、智能家居得到广泛的运用,是当前最具
当孩子开始说第一个字、第一句话,他就已经初步进入了汉语的学习中。孩子经过在家庭成长环境中对语言的吸收,他们的文字语言已经非常的口语化,这对于小学学生学习语文是非常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配合健康教育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美国人类潜能研究专家H·A奥托在其发表的《人类潜在能力的新启示》一文中指出:“据最近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是也有90%以上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教学中又怎样才能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呢?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觉得,善于唤醒學生的潜能应该放在工作的首位,唯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效高效,否则,一切都是空话。下面我从作文教学的角度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通过水煮法对绿豆皮和绿豆仁中多糖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在料液比1︰20,提取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5h,碱浓度为0.2mol/L的情况下,绿豆皮中多糖的产率为6.22%,绿豆仁中的多糖
在一个区域市场上,单个企业的规模总是有限的,要想快速做大规模,就必须覆盖若干个区域市场,就像若干个作战单元一样,快速地复制出去。现在很多建筑企业要做百年基业,要想成就
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其项目工程的设计施工属于特殊工业建筑,与普通民用建筑有着很大区别。由于变电站项目的重要性及其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独特且棘手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