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daye_bibi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本文试就影响学生作业实效性的条件作初步探讨。
  一、作业的性质
  作业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度、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从而制约着作业的实效性和成功率。与作业性质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难度、趣味性、意义、相关性和多样化等。
  1、难度
  难度是指作业对于学生现有实际能力水平的难易程度。同一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却可能极为困难。作业的难度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新内容的多少与教师曾给予的任何提示量。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取得高成功率。
  2、趣味性
  作业的趣味性是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趣。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形式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其表现因人而异。
  3、意义
  如果一项作业既新颖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那么学生通常会觉得这项作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生对于他们自以为有意义的作业,往往会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富有创造性地完成。而对于那些他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作业(如将一个生字连续写30遍)常常草草从事、敷衍搪塞。
  4、相关性
  作业的相关性是指作业任务与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密切程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所布置的作业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而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也就是说,作业要有高的相关性,能够为特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提供适当的运用和练习的机会,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学生认识到作业与他们的学习目标联系时,会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完成。
  二、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制约作业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学生对于所布置作业的准备是否充分、教师对于作业的指导是否明确,都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率。为了充分地组织、管理和提高作业活动的效果,教师对作业的指导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学生进行作业的准备
  学生作业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如必要的作业用品,良好的作业环境)和精神准备(如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如果学生对布置的作业准备充分,他们便能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挫折情绪。当学生对作业有明确、清楚的理解时,他们通常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成功地完成作业,而高成功率又激励他们在将来付出更大的努力。为了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详尽地解释题意和示范作业要求,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例题,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2、完成作业的标准
  向学生提出作业应达到的标准,是对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当学生理解了完成作业所要求的标准时,他们的专注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专心致志于达到规定的标准。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作业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会表现出懈怠和潦草应付行为,作业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3、作业进展的监控和指导
  对学生作业的进行过程作必要的监控和指导,是提高作业实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能定期检查学生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矫正和指导。在课堂作业期间,教师还应经常在教室内走动巡视,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开展个别辅导。一些研究表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所用的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呈明显的正相关。如果教师对学生从事作业的进展情况进行经常的监控,在必要时给作业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如帮助学生明确作业问题的性质,提示作业解答的思路、策略和方法,那么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增进。
  4、了解学生作业的独立性
  作业独立性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程度。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独立程度,确定班级中哪些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作业任务,哪些学生需要详细的指导。这样,教师就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使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作业活动中都有所收益。
  三、学生的参与度与成功率
  1、学生的参与度
  衡量学生作业参与度的指标,通常是学生在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量。一般地,学生很少把教师所分配的作业时间全部用于从事作业。我们把学生用在无关活动上的时间叫做消磨时间。这是由于学生有可能在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或卷入与同学不必要的人际交往、冲突等。
  在作业时,学生可能貌似做作业,但实际上都在做一些不相关或没有意义的事情,只有当学生从事与作业相关的活动所用的时间,才是有效作业时间。有研究指出,成绩低的初中学生,有效学习时间量平均只有40%,成绩高的初中生,有效学习时间高达85%。这表明有效作业时间与成绩高低呈正相关。还应看到,这些关系的实现与否依赖于多种因素,如作业的迫切性和教师组织学生从事作业的教学技能。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寻求促使学生成功地完成作业任务的有效办法。
  2、作业的成功率
  作业成功率是指学生在一项作业任务上所获得的正确答案平均数的百分比。作业成功率应看成是作业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和成功率低的作业任务相比,对应于成功率高的作业任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参与度都比较高。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语文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更好的掌握、灵活运用知识。如果不认真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语文课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恶性循环。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呢?  一、创设情境盈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创设情境是一种加之于学习,非理性领域而推之于理性领域的教学积极化策略。依据课文内容特点和风格,结合教师、学
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我们的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新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施行,一些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新课改主要是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美术课作为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锻炼创新思维的课程,可以用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学生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使其能更好地把对美术的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关键词】多媒体 美术教学 学习兴趣 优越性    美术
传统的班级管理因班主任的主观性、随意性。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无巨细都要管。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得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
摘要:新课程呼唤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往互动,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合作精神等情感因素对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有效展开既有促进也有阻碍的作用。本文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影响师生、生生之间有效地交往互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其之情感因素,并就如何发挥情感策略对师生、生生之间有效地交往互动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策略 有效互动 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