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_007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前途、家庭幸福、高校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差距。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学生质量,拓宽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完善就业指导机构,延伸就业指导工作渠道,更新就业指导工作理念。
  关键词:就业指导;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03-02
  
  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现状
  (一)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称招生就业处),初步建立了就业工作指导机构
  当前,我国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中心服务于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负责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教授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大多由各系院的辅导员组成,大一、大二阶段侧重于讲授职业和学习规划内容,大三、大四侧重于就业指导内容的讲授。除此之外,就业指导中心还负责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收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并及时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校园招聘会;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对本校毕业大学生进行就业核查与统计,确保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确立就业指导课程的地位
  我国高校都遵守教育部在高校中设立就业指导课的规定,将就业指导课纳入了教学计划。各高校在大学四年中都设立就业指导课,规定了一定的学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就业指导课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多样的授课形式,有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教师任教,有的高校组建就业指导教研室,开展有关就业工作方面的研究,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规划、备课与讲授,从而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时效性。
  (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与就业相关的形式对样的主题活动
  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就业法律法规,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高校组建了相关的社团,开展就业方面的活动。社团与社会企业名流、专家学者联系,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或者选派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高校还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大赛、职场招聘模拟大赛、就业先进个人宣讲会、考研达人经验交流会、创业先锋经验介绍会等,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启迪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
  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尽管各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就业指导机构还没有作为独立的机构而存在,往往是依附于学工处和招生办公室,在各系院中没有专职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有的只是由辅导员兼职来做的,因辅导员工作变动较快,而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和工作的稳定性。各二级学院缺乏必要的就业工作经费的支撑,整体就业体系还不健全、尚不完善。
  (二)担任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从事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大致分为两类人员,一是从事学校行政岗的老师;二是各系院的专职辅导员。从事学校行政岗的老师,大多经历比较丰富,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但相对的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或者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了高校就业指导课与社会需求的相脱节。从事学校行政岗的老师,日常要应付大量的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有的参与就业指导课程只是出于自己功利的需要,为评职称而增加课时量,这样就很难把就业指导课上好,很难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方面的服务。由各系院的辅导员兼任的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有的是本科毕业留校做辅导员的,他们都比较年轻,缺乏应有的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有的都没有很好的经历过找工作这一环节而直接留校做辅导员的,对就业的感触还不够深刻,没有切身的体验。加之辅导员工作繁忙、任务重,又缺乏系统的业务理论和知识的培训,所以很难胜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就业指导课流于形式的成分也就多。因此,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实现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是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趋势。
  (三)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多问题
  各高校虽然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单一,实用性不强。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很难与现实达成契合点,教学形式上大多采取讲授理论知识,缺乏一定的实战技巧,很难与学生达成共鸣,就业指导课简单的成为对国家就业政策、就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课。二是就业指导课课时量较少,一个学期十几个学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就业指导课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实行大班制教学,一个教室多者可以达到200多名学生听课,教学效果较差。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完善就业机制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各高校形成校领导一把手、各系院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就业工作的体制,使就业工作深入到全校教职工内心深处,形成人人关心就业工作的大好局面。完善就业机制,分别成立校级和系院一级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紧密配合,实施就业工作奖惩制度,给予在就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就业工作扎实开展,从而形成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以信息网络作为平台,拓展就业工作渠道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利用网络资源对就业工作进行拓展,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收集就业工作有关信息,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政策,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二是加强对就业网的开发和建设,与专门型人才网站及相关高校就业网站联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招聘、实现一定范围的信息共享等,引导毕业生充分利用相关网站获取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熟悉招聘流程等。
  (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从教材内容、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高校要修订和完善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切合实际,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加强专职就业指导课队伍的培养上,要增强系统的职业培训力度,多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及国家举办的就业指导培训,考取相关资格证明。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有选择的聘请校内外经验丰富、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资深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来学任课,给青年教师一个学习的机会,从而也丰富和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
  (四)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是对毕业生临毕业时候的强化训练和指导,而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的指导,必要时聘请心理专家对其进行辅导,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树立人生目标。在学生毕业后还要对其进行职业跟踪,为以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积累经验,切实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作用。
  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但具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明确国家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技巧,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还应具有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总之,尽管目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初见成效,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还是一个新兴的机构,还需要不断的加强、改进和完善。随着就业理念的不断更新、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就业指导工作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通过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学生质量,拓宽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完善就业指导机构,更新就业指导工作理念等方式,就业指导工作就会有更高的发展远景。
  作者简介:孙志强(1980-),男,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伦理学、校园文化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什么叫论文,如何撰写论文,各种形式论文的部件、结构又是什么,是基层工作者在学术争鸣园地上应该首先懂得的问题.1医学期刊主要刊登哪几类论文1.1凡是写成的文章具有先进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06年首次在我国爆发的高致病性PRRS(HP-PRRS)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经典的PRRS比较都显著升高。目前,对HP-PRRSV
近日,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长江三角洲清洁能源论坛”上,来自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徐成荣,应邀在论坛上作了《关于壮大江苏省光伏产业的思考》,对发展江苏光伏产业
会议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我们强化了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运输、集中
以红牡丹为原料,用树脂法提取红牡丹色素,分别研究酸度、温度、光照、氧化剂、金属离子和还原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红牡丹色素在酸性环境中有较好的稳定性,但不适宜高温、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职务犯罪的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且犯罪分子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智能化,因此司法会计活动在此类刑事诉讼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8os,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肝组织病变特征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内小叶间胆管的慢性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