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中的感性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与传播机理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个体认知方式与情感沟通方式。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自媒体和数字虚拟技术建构起的感性交流场域和视听消费盛宴愈发占据民众的休闲时间与业余生活,感性意识形态在民众思想塑造和认同建构中的作用愈发彰显。对网络空间中感性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与传播机理的研究,是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与科学治理的逻辑前提,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基于此,在简要探讨感性意识形态内涵及其网络呈现方式的基础上,对网络空间中感性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传播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思想内容的具象化、价值理念
其他文献
“青年佛系文化”是“丧文化”的延续性发展,是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的新模式。在心理诉求机制、心理代偿机制、心理缓释机制、心理参照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佛系青年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思想层面的战斗中,需要时刻关注教育的实效,要分析是否与预期的目标走向一致,要综合研判影响教育展开的各种因素,也要充分获取教育对象
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呈现出复杂度更高、互动性更强、辐射面更广等新特点,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深刻把握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