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水方清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在讲解一篇考场优秀作文时,班内有几名学生大呼此文情节与某作文书上的一篇文章情节一模一样,只是语言稍微有点不同。
  其实,平时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笔者也发现,近年来学生背作文、编作文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瞎编的故事再完整也难有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树立“真实”的理念,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作文的源头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真实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我们的学生很少具有“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在学生和鲜活的生活经验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
  一、教学引领生活本真
  朱光潜先生说:“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抓手,课本上一篇篇经典本身就是值得学生品悟、学习的佳作。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把这些经典通过自己用心的引导化为学生的养料,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进而用笔书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很快了解文章写了一个皇帝及其臣民因新装而被骗的故事。很多学生觉得这仅是一个童话,言下之意本故事纯属虚构。
  但当笔者提出:“骗子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能骗住整整一个国家的君民?”学生们都愣住了。接着,他们静下心来细读文章。很快,他们在字里行间发现了以下几点:1.借口巧妙。这是一个不容易被揭破的谎言。课文第一小节说穿漂亮新衣已成皇帝的癖好,除此别无追求,这一癖好让他成了一个愚蠢的人。所以骗子轻而易举地得手并逍遥自在。而大臣和百姓们面对一个奢侈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皇帝,居然没人劝谏甚至反对,反而被约束在皇权的淫威下。由此可见,两个骗子在行动前对皇帝、臣民的心理是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的。2.每天工作勤奋。虽然新衣是纯粹的谎言,但从第一天起,骗子就在“织布机上忙忙碌碌,一直搞到深夜”,尤其是游行大典前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如此敬业,让人难以质疑。3.具有专业知识。当大臣前来视察时,他们总是热情地“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一番,还加上些专业术语”。衣服完成后,他们煞有介事地一一介绍并娴熟地为皇帝穿上。
  一番研讨,学生在明白“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的同时,也深深懂得了:即使是童话,也不能仅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去捏造生活,也需要符合生活事理,体现生活真谛。
  二、摘抄积累生活经历
  学生写作文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没有东西写”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具备认真观察生活、用心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进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笔者利用“摘抄”阵地,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片段式练笔,效果比较明显。
  片段式练笔的视角小,描写比较细腻,鲜活度也较高。有个学生就写到了自己答卷时的一个情形:“只剩十分钟了,而我还未完成,心像被突然挤了一下,呼吸不由一滞。脑海里冒出拿到打满叉的试卷后被爸妈责骂的场景。交试卷的时候,着急、迷茫、伤心像炸弹一样爆开来,淌满整个心房和眼眶。”
  如果没有及时的记录,如此微妙的心绪恐怕很难被捕捉,更不可能化为优美的文字,去真实体现一个勤奋上进的中学生在求学路途中的艰难跋涉。
  每逢周一朗读摘抄的佳作,学生在了解或重温这些真切、鲜活、充满乐趣的生活经历时,也开启了写作思路,点燃了写作的激情。慢慢地,学生的创作范围越来越广:教室、餐厅、操场、宿舍、家庭、小区……写作也越来越深入,甚至有学生手生冻疮,有了独特的感受,也洋洋洒洒写了一长篇,颇有生活情趣。
  摘抄让学生明白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懂得了“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个个片段,就是学生鲜活、真实的生活经历。
  三、课堂创设生活情境
  英国学者柯林·比尔德认为“脱离体验谈论学习没有任何意义。体验不能被忽略;它是所有学习的核心思考点。”“课标”也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写作,更好地体验习作的快乐,语文课堂需要创设情境:情景剧、辩论赛、剧本创作、实地游览……
  在上《端午日》一文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模拟“龙舟竞渡”的活动。之后学生有这样一段场面描写:头上裹着红布包头的同学,挥舞着手中彩色的小令旗,嘴里发出“嘿嘿”声,鼓手“咚咚咚”,锣手“砰砰锵锵”。桨手们双腿张开,半蹲着,和着频率时快时缓地划着。底下的观众呐喊,跳跃,锣鼓声与加油喝彩声构成了一曲交响乐,久久地盘旋于教室上空。
  模拟表演不仅乐翻了现场,而且独特的情境创生了独特的文字。
  “体验总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体验的情景愈独特、愈真实、愈能引发人深刻的体验,乃至高峰体验。”每届学生刚入学,笔者就会请花匠带领全班游览校园,向学生介绍花草树木。在连续写了一个月的观察日记后,有位学生对枯荷有了独到认识:“半个身子都已浸沉池水中。可根茎却依然直立,用细细的身躯支撑起了昔日的繁华。看似娇小的荷花实质却是一个巨人,身体内蕴含着搏击天地的巨大能量。”
  优美的文字与内在深刻的思想,真切地告诉我们:为孩子创设情境,帮助他们寻找体验,他们对文字更加敏感,更乐于表达自己的体会。
  四、作文提升生活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虽然“大千世界皆为景,人生百态皆入文”,但写作并非简单地复制生活。写作,以学生观察体验为基础,是与学生的生命成长融为一体并相互促进的一种活动。
  作文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反过来,写作也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自我提升。
  有位学生回母校探望老师,当她和班主任热情寒暄时,老师不禁感慨:“你真的和以前不一样啦。”听了这话,“我”在原地呆立了半晌,依然莫名其妙。但当她提笔叙述此事时,她终于明白“原来那个口无遮拦的女孩”早已不再。了解了这点之后,她对生活有了新的顿悟:“人总是要长大的,就算回首时物是人非,我们依旧必须不顾一切地闯下去。在成长这条路上,即使我们变得有些隔阂,但心底的温情却依旧还在。”这是一次难得的生活经历,也是一次成功的创作。这样的写作让她产生了有意义的思考。
  在平时的写作中,教师应积极引领学生在作文前后学会“再回首”——回首生活,思考生活,让学生在“再回首”中不断成长。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首先应该给课堂违纪下一个定义。有的老师认为“走神”算是课堂违纪;但有的老师确认为,只要不影响别人,“走神”就不算课堂违纪。既然课堂纪律的内涵和外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
古典诗词是极富有韵味、美感和意境的形象性、情感性文本,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醇厚产物。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言下之意是读者只有与作者在文本中所描述的图景和思想情感融为一体,才能与作者息息相通,与文本真切对话,从而深入解读文本。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古典诗歌,能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感知诗词中的形象,体验诗人的情感,契合诗人营造的意境,应该最为重要。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
以牙还牙,不如以爱还牙  人与人相处遇到摩擦时,如果我们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去对待对方,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会经历一段内心难受的时光,甚至永远都走不出难受的恶性循环。其实,以牙还牙只能掉光牙,只有我们一如既往地善良、阳光,学会用爱的方式解决问题,世界会简单下来,也会安静下来。就像本文中橘婆婆带着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一粒用爱培育出的种子去”对付”不断挑起战争的大草国时,才让所有人明白以牙还牙,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