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素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tx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学生的主体教育,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认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动机就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支因和力量。动机可以由外部因素激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他们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在黑板上写出5、50、500后,引导学生思考:“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5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通过学生讨论,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以得5元﹦50角﹦500分。”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5米﹦50分米﹦500厘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教师再提出:“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教师接着指出:“像5、5.0、5.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这样创设问题情景,形成悬念,让学生不仅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启动了学生的思维的闸门,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当然,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数学情感素质。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便于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亲切、真实。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把个人学习于国家建设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持久的奋发向上的学习激情。
  例如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统计某商店一个月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对这个商店的进货提出你的建议。”这类案例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摸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例如:对于统计内容的学习,可以选取文具、玩具、食物、水果、校园里的事物作为统计的对象。再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新年前夕,班里准备开联欢会,需要买些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些?”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调查全班同学各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
  三、创设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就可能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应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可设计如下学生探究的程序:⑴想用原来经验〔像找“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样,只看个位上的数〕行不行?〔不行〕⑵另寻办法,先排除无关因素〔与判断的多位数的位数无关〕,并缩小探究的范围〔让学生认识到各数位上的数字有关〕。⑶观察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思考:与各数位上的数字有什么关系?⑷提出猜想〔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并检验猜想是否正确。⑸得出结论。学生这一学习过程,体现了获取数学知识的一般方法,既碰到新的数学问题时,先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再仔细观察、思考,大胆谈出问题的认识,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加以验证。这样,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这一学法指导的基本思想。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期的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幼儿时期是性教育的重要时期,父母对幼儿所表现出的性行为的态度会影响幼儿性心理的健康、性生理的发育以及成人后的性观念等。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幼儿性行为的表现,以及如何促进幼儿性行为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性行为性教育  幼儿期也有性的存在,只是相当微弱,并且年纪越小,性需要的强度也越小。不过即使幼儿的性需求相当微弱但也会通过一些如吸允拇指
我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多年,当班主任N多次,对乡村小学的孩子的各种情况比较熟悉:无论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差异,所以要让每一人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努力学习,那是非常困难的。我在这里仅简单探讨一个农村里学生的普遍存在的现象,留守学生的现象,要解决这种现象带来的困局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当然,大社会和政府要负主要责任: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由由一个个完整并且经常生活在一起的小家共同
幼儿美育教育就是对幼儿教育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经多年的幼教工作,现就培养孩子的审美有以下见解,与同行共勉。  一、幼儿教育审美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幼儿审美教育可有可无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不需要懂得如何审美,只要会画画就可以了。教师在幼儿园也只教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  问题二:幼儿审美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课堂上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的正规活动。对教师来说,
【摘要】现行阶段,随着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的普遍下降,近视率逐年攀升,肥胖儿童不断增多,让关注“青少年健康”引入议事日程,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推出了“阳光体育”活动。随之,第三套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新奥林健身操相继出台,并为部分学校配备了体育器械、规定了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增加了中小学体育课时数。但种种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农村中小学生,独特的
【摘要】语文学习要注重实践,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  【关键词】注重实践学习语文  教育“注重生活实践”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叶圣陶一生倡导、呼吁的。所谓“注重生活实践”,就是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以达到不断创造,谋求社会的进步。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如何注重生活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
提起职高学生,一般都会被认为是“三类苗”、“四类苗”甚至是“五类苗”,这是让老师和学生比较气馁的事情。我当过二届班主任,都上面所谓的苗类班级。学生来源呈多元性特点:一是初三分流的中差生;二是普高招生后的落榜生;三是学习意识觉醒要求学技术的外出打工者;四是社会待业青年。这几种学生的思想文化基础、学习需求和素质都比较差,且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起点和目标的确定增加了难度。  对此,我是这样看的,班级和学
背景:癌性疼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随着癌症病情的进展,疼痛发生率可达50%-70%[1,2],应用
这学期,我班从实验校转来一个孩子,叫小川。乍一看,是个可爱的帅小伙。可一上课才发现,他根本不会学习,你在前面讲,他就在下面玩他的。课堂作业也经常不交,偶尔交一次,你也看不懂他做的是什么,本子上到处都是墨水和黑巴,与他简直判若两人。家庭作业就更别说了,从来都不做。我和他谈了很多次,他每次都保证以后一定完成作业了,可就是不改。叫他请家长,他说家长有事,没时间来。问他要他家长的电话号码,他说不知道。我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