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二语习得中频次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ouxing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基本观念为理论基础,以基于使用的路径为研究范式,综述了近二十年国内对频次效应的研究。国内学者从语言技能和语法知识的角度展开,多以输入频次与输出频次相结合,主要从形符频次的角度出发,肯定了频次作用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但其研究的不足也启发研究者注重形符频次与类符频次相结合,拓宽频次对听力的影响研究及频次与其他因素相结合的研究,以深入探究频次在二语习得中的价值。
  【关键词】频次;二语习得;启示
  【作者简介】刘玥缃,陕西师范大学。

一、引言


  基于使用的观点认为语法是人对语言体验的认知组织方式,其中体验。方式有很多种,如对频次的体验对语言表征的建立有很大影响(Bybee 2006)。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了很大转变,由之前的语言结构与使用分离的研究范式转向基于使用的研究路径。范式的转变基于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产生,加工及习得观念上的转变。语言能力不再是先天而生且存在于大脑中的特殊能力,而是与一般的认知能力相关。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重在强调学习者的语言体验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其中语言的接触频次在语言习得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逐渐开始关注频次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探究频次如何影响二语习得,其研究涉及口语、阅读、写作、语音、语块、语法等方面,并且研究呈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趋势。掌握频次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助于完善相关实证研究,沿发展趋势寻求新课题,进而为频次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供指导意义。

二、研究现状


  Harrington(2002)将频次分为任务频次和语言特征的分布频次,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前者。任务频次指个体接触语言的经历,其按类型可分为形符频次和类符频次,按路径可分为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
  国内学者多以研究形符频次为主。周丹丹从语言技能及语法知识的角度对频次效应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她的研究主要采用同一读写任务为实验工具,是将输入频次与输出频次相结合的形符频次研究。周丹丹(2006)对比了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对口语的影响。将16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分成1个输出组,3个输入组,输出组复述故事4次,输入1次;输入组分别输入2、3、4次,输出1次。结果显示输入频率对故事复述的内容有较大帮助而输出频率无帮助,且随输入频率增加,流利性和词汇复杂性有一定进步但准确性没有任何提高。在频次效应对阅读的影响研究中,翟康,梅爱详(2015)以30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受试,提供4次输入阅读材料的机会,发现随频次增加,受试的阅读成绩在进步但不是直线上升,进步的幅度随频次的增加而减少,到第4次时几乎停止,且每次频次增加对阅读理解中的大意、细节和推理的影响不同,其原因是注意力资源分配不均。戴劲(2007)在其研究中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输入频次对阅读成绩有显著影响。在频次效应对写作的影响研究中,以周丹丹为主分别探究了频次效应对文本借用,写作的内容、结构及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的具体影响。多采用重复同一二语读写任务进行3次练习。研究结果显示文本借用数量随频次增加而增加;频次增加对学习者写作的内容,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准确性及词汇复杂性有显著影响,对结构无显著影响(周丹丹,鲍松青 2017;周丹丹,伊娜 2014;周丹丹 2011 )。
  在语音方面,蔡晨(2018)研究了频率对中国学生习得语言准确性的影响。以40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完成复杂度高和复杂度低的任务,得出在复杂度高的语音任务中,高频次输出和低频次输出的效果不存在差异而在复杂度低的任务中,高频次输出优于低频次输出。陈桦,孙欣平(2010)考察了输入、输出频次对英语韵律特征习得的作用。实验证明输入频次对学生韵律结构习得的影响显著,而输出频次的作用不显著。谢谜(2009)也肯定了练习频率对语音纠错的积极影响,认为输入频率与输出频率都起着重要作用,且输入频率作用更加明显。近年来,学者在二语语块习得方面也有研究。以周丹丹为主,采用同一读写任务,探究频次对语块使用的影响。周丹丹,范昆盟(2018)考察了频次对语块使用准确性的影响;周丹丹,张萌(2016)更全面地考察了频次对语块使用密度,准确性和多样性的影响;周丹丹,徐燕(2016)从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方面研究了频次对多次动词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均证明频次对语块习得具有促进作用。
  国内关于类符频次的研究极少。周正钟于2018年在《外语界》上发表的输入与输出频次对二语语块产出性知识习得的影响研究中设计了60个不同的句子作为输入和输出材料,在不同语境的输入和输出训练后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输入频次与输出频次对语块习得都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的持续性不同。关于形符频次与类符频次相结合的研究,国内学者也有涉猎。周丹丹(2014)在研究频次对语块习得的影响时,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输入材料,考察其对接受性知识和产出性知识的不同影响。结果证明类符频次比形符频次更有利于新构式的习得。魏梅,王立非(2011)也设计了两种类型频次的不同阅读任务,肯定了频次对短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张一平,杜鹃(2011)将66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分为3组,1组为控制组,另外两组分别为形符频次组和类符频次组,考察频次对口语产出的影响,结果与前两项研究相反,认为同一内容重复对口语流利性产生更显著的影响。
  在国内研究中,大多将频次作为单一自变量,少数将频次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对二语习得进行研究。蔡晨(2018)将频次与显/隐性教学模式结合研究对语音准确性的影响。许莹莹,王同顺(2015)研究频率、一致性及水平三个因素对二语语块加工的影响。魏梅,王立非(2011)在自变量中增加了任务类型因素。戴劲(2007)增加了输入方式因素。

三、启示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内研究大多聚焦于单一类型频次研究上,形符频次占多数,形符频次和类符频次两者结合的研究较少。形符频次和类符频次在二语习得中有其各自重要作用。形符频次加强语言的记忆表征,有助于语言固化;类符频次促进语言创造性,使学习者在多情境中表达交流。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完善对两类频次相结合的考察,弥补单一频次研究的不足。
  国内研究多涉及二语习得中语言技能的口语,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对听的技能涉及颇少。语言学习中,四项技能的习得缺一不可,听力作为一种接受理解性技能,在交际表达中十分重要,而我国二语学习者听力能力薄弱的问题也是研究和教学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频次能否提高学习者的听力能力以及如何影响听力能力也是在基于使用的研究范式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国内研究中,有学者尝试将频次与其他因素,诸如教学模式,任务类型,输入方式及学习者水平等因素相结合来研究二语习得,这将是频次研究发展的前进方向。频次在语言习得中固然重要,但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尤其在二语习得中,纷繁复杂的因素在习得过程中起作用。单方面研究频次难以满足二语习得的需要。文秋芳(2003)对Ellis“频次决定语言习得”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其决定论不能全部解释二语习得的过程。频次与其他因素相结合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为二语习得提供指导意义。

四、结语


  随着基于使用的研究范式的兴起,国内研究者又重新将目光转移到频次对二语习得的作用上。以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本土学习者的实证研究发现了频次作用的重要性,并将其具体如何影响语言技能和语法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拓宽了我们对频次效应的认识,并对教学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对频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依旧有广阔空间在此领域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Bybee, J. From usage to grammar: the mind’s response to repetition[J]. Language,2006.
  [2]Harrington, M.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提出注重绘本的情景体验增强学生语言能力,注重思维导图的逻辑形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利用文本再构的迁移转换培养学生文化品格,构建活动型课程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这四个多元教育向度,以此培育路径促成发展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程奇志,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学。  前言  中国教育已步入第九次课程改革即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身为小学
【摘要】主体性是在三百多年以前所提出的哲学概念,由于这一概念的意义在文学方面利用到的次数越来越多,索性就引入到了翻译界。这其中也体现出了变是最大的不变的道理。译者主体性的主要包括读者、译者与作者以及他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研究,对译者主体性的讨论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译者将一定是翻译的主体,其他角色次之,但译者同样要受到译语文化的文学惯例的制约。基于此,我们在理解主体性的深层次含义时要尽量避免两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老师把赏识教育带入课堂,以欣赏的眼观看待每一位学生。本文笔者以《地球上的星星》为切入点,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英语教学中的赏
【摘要】《論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其语言简练、内涵丰富,一直以来受到西方汉学家的极大关注。韦利作为深谙东方学的汉学家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本文拟从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两个方面对韦利的译者主体性在其《论语》英译本中的体现进行探讨,以期对更好地发扬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启示。  【关键词】韦利 《论语》英译;译者主体性  【Abstract】The Analects as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性的学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对于人才的素质需求越来越高,英语则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往来越来越密切,很多人在工作中都需要接触外国友人,因此需要用到英语这门语言,必须要寻求提高高校英语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英文表达能力。本文就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对各少数民族外语教学来说,大部分都经历从母语、汉语到英语这样一个三语过程,其三语组合模式普遍为母语(L1)-汉语(L2)-外语(L3)。本课题选取大理白族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汉语作为中介语对大理白族学生习得英语(L3)的影响。  【关键词】少数民族;三语习得;语言迁移  【作者简介】李丽萍,云南师范大学。一、背景介绍  大理洱源县的少数民族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杂
【摘要】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都很有限,想要真正达到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落实, 来引导学生学会读。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初探  【作者简介】徐丹,南京市江宁区竹山小学。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许多小学英语教师都能抓住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使词汇和简单的会话教学具有了一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ittle mouse living in a quiet and peaceful forest. His name was Rex, which meant a kind of fierce dinosaur. However, as a little mouse, Rex was quite distinguished from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中职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尝试创设语境“给外教介绍景点”,增强景点名称的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深挖景点文化背景的根源、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推出情景小短剧“fate to meet有缘相会 ”等,从四个维度“文化知识”“文化态度”“文化品格”“文化意识”来助力中职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实践。  【关键词】语境;中职英语;文化意识;有缘相会  【作者简介】龙家金(1977.0
【摘要】高中英语写作对于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英文写作技巧与策略的运用就成为了高中阶段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制约因素,是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关键,重视高中阶段英语写作策略的选择,无疑是高中教学阶段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提升  【作者简介】陈海霞,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滨江学校。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