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化学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文重点是通过对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发生的实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使广大师生在实验中树立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实验规范。
  【关键词】农村初中 化学实验 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70-02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笔者从事农村化学教学多年,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中的危险情景。实验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给学生家庭带来财产和人身的损失。但也不必因噎废食,以致于不敢动手实验,安全实验的关键在于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就转化为安全。现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以下几个方面常常会发生化学实验事故。
  1.对课本实验不够熟悉
  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对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来说,有时并不能符合条件,若在设计实验时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实验原理及药品,就可能会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
  2.违反操作规定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化学实验中的操作不是太清楚,以至于发生意外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平时接触实验的机会较少,在实验课上,好奇性强,很容易违反操作规定。
  2.1点燃可燃性的气体前应检验其纯度。
  如: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纯度,这个学生一般都能正确操作。可是,如果在该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瓶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子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这是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打开瓶塞装锌粒,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在演示氢气的性质实验前,教师可以做一个爆炸实验以加深学生印象,具体操作为:找一易拉罐,上部开一小孔,然后堵住小孔朝上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小孔朝上放在铁圈上,再用火柴靠近小孔去点,就会听见一声巨响,爆炸的气浪将塑料瓶高高掀起。
  2.2加热实验完毕,应按规定有序撤除装置。
  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集气,实验完毕时,一定是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
  如: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流入大试管,以致引起试管炸裂,飞溅出碎玻璃极容易伤人。
  2.3药品的添加顺序。
  如:配制稀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伟浓硫酸的稀释过程要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颠倒顺序,就会有浓硫酸溅出伤人,发生事故。
  3.用药过量发生危险
  一些实验尽管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如果用药量稍大便会引发危险。所以应严格按照剂量添加药品。
  如:钠与水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时,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通常取一粒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即可),不得随意用药,且要选用敞口较大的烧杯作反应容器,千万不能放在像小试管等敞口较小的容器里反应,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所以,在学生做钠与水反应的分组实验时,一定要事先给学生强调注意事项:①此反应只能放在烧杯里做(事先准备好放在学生实验桌上的),不能放在小试管做。并讲清原因。②金属钠只能取一粒,不能多取(事先把钠切成绿豆大小放在实验台上,老师一定要站在旁边监督学生取药品)。③只能用镊子取金属钠,且镊子一定要是干燥的,不能用手拿。
  4.制取气体时实验装置不畅通
  实验制取气体时,一定要保证实验仪器装置畅通,导管不得堵塞,否则会因气体无法排出而发生爆炸事故。
  如: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的导管口处把棉花放得太多又塞得太紧,就会导致加热后产生的氧气排不出去,试管内气压增大而把塞子冲飞,棉花随着氧气流冲出并燃烧,燃烧的棉花存在安全隐患。
  为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在学生做这个实验之前,老师一定得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①组装仪器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加热过程中水蒸气遇冷流回试管底,从而引起试管炸裂。②加热时,均匀受热后酒精灯的火焰先固定在靠近试管口的药品处,然后慢慢地把酒精灯的火焰往试管底部移,若反过来,氧气流会把前部的高锰酸钾带向导管口,阻塞导管。③放棉花之前把棉花先拉松,且不要放得太多,尤其棉花不要用水弄湿。④要做到先“离”后“熄”。即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5.药品混入杂质
  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6.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凡失落标签的试剂教师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7.实验室空气不畅通
  农村学校,配套设施不是太齐全,如通风橱、换气扇等,所以在设计实验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实验加以修改。
  如:制取氯气、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制取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
  为排除实验安全隐患,更好更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切实验要按操作规定进行。
  (2)一切实验要在预备室准备好,做到实验无误,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
  (3)有可燃性气体的实验,在点燃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并注意室内通风。
  (4)有毒实验能做就做,要是条件不满足,不能勉强。尽量找替代药品。制取或进行能产生具有刺激性、恶臭和有毒的气体反应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5)用药量宁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或变质药品。
  (6)化学试剂随配随用,不可久置。如银氨溶液久置后再用易发生爆炸。
  (7)步骤多的实验,操作顺序要记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8)没做过的实验要向有经验者请教或查清资料再做,不要冒然实验。
  (9)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石棉布、沙箱等。
  总之,尽管农村初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化学实验课上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但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程,就可做到安全实验。
其他文献
【摘要】《专业课程设计》是广东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本文在传统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讨与实践,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 专业课程设计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61-02  一、问
人生病往往会发烧,那么,树生了病会有什么症状呢?最近,植物学家用灵敏的红外测温仪进行测试,结果使人大吃一惊:病树也会发烧!  原来,植物主要靠叶表面蒸腾水分来调节自己的体温,就如同人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一样,在正常情况下,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从树根吸入的水分就会不停地从叶表面的小孔——气孔中逸散出去,同时带走过多的热量,使树温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但当树木生病时,树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就会明显下降,可供蒸腾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68-01  地理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地图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强调讲课文对照图,看图习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所以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
期刊
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由海峡两岸双方轮流异地承办,之前已召开了八届研讨会,第九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4月16—20日在台湾宜兰召开,会议由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周仲岛教授担任召集人,并负责筹办。大陆方面由召集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人禾领队,委员秦大河、江志红、陈文、沈学顺、俞卫平、温敏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编辑刘金婷等人参会;台湾方面由周仲岛教授领队,委员陈泰然、刘广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在教学目标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更加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如此。探究能力是现今课堂教学培养的重点方向之一,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经历的基础上体验乐趣,收获知识并拓展思维。本文则将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做一些简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布鲁氏菌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有超过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和动
【摘要】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还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愉悦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关键词】初中化学 提高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74-01  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课堂教学的状况如何,应该是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在实际教学中,转变观念,认清角色,使师生情感和谐、学生自主学习、保持创造性,落实新课程理念,就必须打造高效课堂!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呢?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是从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71-01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
期刊
【摘要】探究性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广泛开展,但在探究的意义、形式、深度和广度上却存在不少误区。本文从一节课堂实例出发,以教学案例和教学片段的形式,对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以期引起广大同行的关注。  【关键词】新课程 实验探究 理论探究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73-02  新课程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