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属34户企业集团捐款热潮已经掀起,预计将超过1亿元,可资助缺水地区居民打出近3万口井。
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崔坚说,今年1—7月,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2.5%,利润也同比增长20.6%,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国有企业的兴旺,与全市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
据悉,重庆市属国有企业已经开始了“掘万口井,献万般情,重庆国企心系灾情”为主题的捐款活动。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8月14日至15日,重庆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带头纷纷举行捐款活动,广大干部职工慷慨解囊,向灾区群众奉献爱心。
与此同时,在重庆创业的外地客商也紧急投入到抗旱救灾行动中。8月18日,河南商会向重庆总商会下属的26个商会发出赈灾倡议,希望重庆52万民营企业家、个体业主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当天,重庆市总商会河南、湖北、江苏、河北、福建南安商会为灾区捐粮3万公斤,捐款1万元。
截止8月20日下午4时,抗旱救灾捐款办公室的捐款总数额已有10038.6万元。
在政府和社会各方提供救助和援助措施的同时,灾民也开始了自救行动。
8月18日,来自重庆永川、铜梁、武隆等区县的1700名农民工坐上该市首赴新疆摘棉务工专列,前往新疆采摘棉花。

受特大干旱影响,重庆市一半以上留守在家的农业人口饮水困难,约三分之二的粮食作物严重受灾。重庆市政府按照“旱灾损失务工补、生产损失摘棉补”的思路,组织农民利用农闲时间赴新疆进行季节性务工,以弥补灾害损失。
截至8月17日,重庆市已报名的赴新疆摘棉务工人员超过六万人,已自发进疆摘棉务工的近2万人,预计该市今年进疆摘棉务工农民将达10万人。从今天起至9月5日,重庆市将开通29趟专列运送赴新疆摘棉农民工。
按初步估计,重庆10万农民工赴新疆采摘两个月棉花,将“采”回2亿多元人民币,可为该市农民人均增收10元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业灾害对农民增收带来的损失。
为减轻农民负担,重庆各区县采取了补贴车费、组织秋收服务、务工结束后报销出行火车票、办理工伤保险等不同措施,减轻农民出行负担,提高了农民工赴疆摘棉务工的积极性。
记者在重庆干旱灾区最深的印象是,灾区的群众面对灾害都显得非常从容。不管是排队领水还是抗旱防火,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一位在重庆市区打工的万州青年农民告诉记者,他给家里通了电话,对家里的灾情并不是很担心。其原因一是,家里的主要收入不再是靠土地了,打工收入占很大一部分。二是,政府的救灾工作及时、到位,家人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他要在市区多挣些钱,减轻灾害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