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通枢纽,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带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都有着带动作用,农村公路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帮助。要全面做好农村公路的建设工作,统一农村公路网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3-0163-02
新时期的农村公路发展要不断完善设施,不断扩大建设面积,通过相应的转变将新农村的建设进行扶贫开发,解决农民群众出行困难、环境较差等问题,将建设和运行一体化进行转变,将建设的安全以及建设的质量加强重视,并要保证建设的经济效益的利益化。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公路的建设将是乡镇公路达到相关的标准的基础,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水平,农村公路网要形成统一规范化建设,乡村公路要具有合理的布局,为迈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重要目标和作用机理的呈现
农村公路进行修建之前存在村民出行困难、交通环境恶劣等问题,使得农村整体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想要改善农村的公路环境,就要将农村公路建设进行重点发展,解决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现状,为以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每一阶段都需要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检验评定,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施工,监督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所施工的步骤进行监督,还需要对施工中所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要保证所用的施工材料符合相关的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只有施工的材料达到了标准,施工的质量才能够保证,才能完成农村公路建设的需求。
农村公路的建设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质量的优劣,对于一些偏远山区和农庄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的不便使得农民出行困难,并且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也为人们的出行造成了安全隐患。农村公路的建设能够将公路进行通车,使得大巴和客车进入村庄,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 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
2.1 扩大农村公路建设规模
(1)新建公路重点放在民族、地区、山区以及贫困地区。在通村、通乡之外,有些地方的村子与行政村相距较远,分布也比较分散,依然需要加大公路建设;对部分落后的地区,还应当提高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对一些规模小、条件恶劣等村子,建设公路可能不经济,在村民统一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迁村。
(2)行政村道路应当形成网络效应。有些行政村间的公路没有连接,很多公路只是到了建到了村头,所以应当加快行政村间公路的建设,实现公路联网成片。
2.2 对现有公路服务品质进行完善
(1)加强农村旅游服务。在设计、建设公路的过程中,应当和路边景观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公路绿化,让农村公路的风景更加优美,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在景点周围建设指路标志、停车场等,为自驾游客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2)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加强资金的筹集,确保公路养护管理的投入,稳定公路养护管理的资金筹集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将公路拨款养护、路况巡视进行有效结合,提供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
(3)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经济、生态、地质原则合理选线,结合公路建设对附近景观、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个,应当尽快恢复施工区域的植被;加强公路绿化工作,并注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清理。
(4)改进排水防护设施。加强排水设施的设计,严格把关验收、施工质量;加强横向排水设施建设,并进行有效的养护。
(5)改进安全保障设施。对已经建成的公路加强安全保障设施的建设,提高新建公路安全保障的技术标准,并对安全保障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养护,提高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
2.3 重视农村客运
还有一些农村地区没有直通的公路连接,出行时需要绕行,并且道路遥远,对于公路的建设还不够全面,所以需要对于每个村内的公路进行有效的连接,使得每个村之间进行直接的联系和沟通,这样可以促进各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使得农村公路网的统一更加的完善。我国一些相对发展的地区已建好农村公路,在基础设施之上需要增加客运站的建立,依照相关标准进行候车室和客运站的建立和使用,使得出行更加的方便。村内实现班车制,方便农民的出行需求,运营模式要参照规范化的经营严格管理,制定合理的路线和时间班次,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调动,使得运行目标快速达成。在加强对公路建设之后,后续的公路养护管理要将公路管理养护金加入到年度目标中去,并且按规定来拨款,养护金在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方面要重点落实,因为修好公路之后更重要的是后续的管理和养护,才能保证公路的长久使用。将专业的养护人员安排到所需要的工作地区,将设备和资金配备到位,使农村公路的建设更加完善。
3 农村公路发展对策研究
3.1 稳定资金筹集渠道,保证公路建设投入
(1)加大贫困地区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对自己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
(2)相关部门应将征收的养护费用用于公路建设、养护工作,此外,应当保证将省级汽车养路费用拨出一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对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大力的支持。
(3)建设农村公路对地方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县级及以下财政部门应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因为建设农村公路可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所以应当将建设农村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力度。
(4)促进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缴纳的建筑营业税,政府财政做好预算安排,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
(5)对农村公路建设效果进行大力的宣传,对投入资金进行有力的监管,激发社会各个领域的积极性,鼓励民间投资、企业赞助以及个人捐款等等。
3.2 对农村公路养护体制进行完善,加强农村公路养护
(1)结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招投标制度,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市场。
(2)将养护质量作为中心,建立路政管理专业化的公立建设、养护队伍。
(3)将资金拨付、制度建立、质量检查以及路况巡视等整合在一起,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中心,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公路氧化与管理措施。
(4)对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进行统筹管理,根据“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进行统筹,确保农村公路资金筹集渠道的稳定。
3.3 同步建设路、站、线以及服务,促进客运发展
主要措施有:①优化农村客运线路;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③运营公交化;④扶贫客运线路开通与保障机制等等。明确农村公路的建设重点和发展对策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村公路的作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4 结 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公路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路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样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银起到了推動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农村实现交通规范化出行,使得农村农民的视野更广阔,出行更方便,推动了农村公路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聿津.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7):63.
[2]王 芳,刘 超.新时期兰考县农村公路发展重点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4,29(11):49~51.
[3]马书红,王元庆,周 伟.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与发展对策研究[J].公路,2007(12):93~97.
[4]李成波.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与发展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3):257~258.
收稿日期:2018-7-12
作者简介:白正祥(1982-),男,傣族,云南景洪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3-0163-02
新时期的农村公路发展要不断完善设施,不断扩大建设面积,通过相应的转变将新农村的建设进行扶贫开发,解决农民群众出行困难、环境较差等问题,将建设和运行一体化进行转变,将建设的安全以及建设的质量加强重视,并要保证建设的经济效益的利益化。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公路的建设将是乡镇公路达到相关的标准的基础,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水平,农村公路网要形成统一规范化建设,乡村公路要具有合理的布局,为迈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重要目标和作用机理的呈现
农村公路进行修建之前存在村民出行困难、交通环境恶劣等问题,使得农村整体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想要改善农村的公路环境,就要将农村公路建设进行重点发展,解决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现状,为以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每一阶段都需要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检验评定,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施工,监督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所施工的步骤进行监督,还需要对施工中所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要保证所用的施工材料符合相关的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只有施工的材料达到了标准,施工的质量才能够保证,才能完成农村公路建设的需求。
农村公路的建设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质量的优劣,对于一些偏远山区和农庄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的不便使得农民出行困难,并且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也为人们的出行造成了安全隐患。农村公路的建设能够将公路进行通车,使得大巴和客车进入村庄,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 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
2.1 扩大农村公路建设规模
(1)新建公路重点放在民族、地区、山区以及贫困地区。在通村、通乡之外,有些地方的村子与行政村相距较远,分布也比较分散,依然需要加大公路建设;对部分落后的地区,还应当提高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对一些规模小、条件恶劣等村子,建设公路可能不经济,在村民统一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迁村。
(2)行政村道路应当形成网络效应。有些行政村间的公路没有连接,很多公路只是到了建到了村头,所以应当加快行政村间公路的建设,实现公路联网成片。
2.2 对现有公路服务品质进行完善
(1)加强农村旅游服务。在设计、建设公路的过程中,应当和路边景观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公路绿化,让农村公路的风景更加优美,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在景点周围建设指路标志、停车场等,为自驾游客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2)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加强资金的筹集,确保公路养护管理的投入,稳定公路养护管理的资金筹集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将公路拨款养护、路况巡视进行有效结合,提供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
(3)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经济、生态、地质原则合理选线,结合公路建设对附近景观、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个,应当尽快恢复施工区域的植被;加强公路绿化工作,并注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清理。
(4)改进排水防护设施。加强排水设施的设计,严格把关验收、施工质量;加强横向排水设施建设,并进行有效的养护。
(5)改进安全保障设施。对已经建成的公路加强安全保障设施的建设,提高新建公路安全保障的技术标准,并对安全保障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养护,提高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
2.3 重视农村客运
还有一些农村地区没有直通的公路连接,出行时需要绕行,并且道路遥远,对于公路的建设还不够全面,所以需要对于每个村内的公路进行有效的连接,使得每个村之间进行直接的联系和沟通,这样可以促进各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使得农村公路网的统一更加的完善。我国一些相对发展的地区已建好农村公路,在基础设施之上需要增加客运站的建立,依照相关标准进行候车室和客运站的建立和使用,使得出行更加的方便。村内实现班车制,方便农民的出行需求,运营模式要参照规范化的经营严格管理,制定合理的路线和时间班次,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调动,使得运行目标快速达成。在加强对公路建设之后,后续的公路养护管理要将公路管理养护金加入到年度目标中去,并且按规定来拨款,养护金在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方面要重点落实,因为修好公路之后更重要的是后续的管理和养护,才能保证公路的长久使用。将专业的养护人员安排到所需要的工作地区,将设备和资金配备到位,使农村公路的建设更加完善。
3 农村公路发展对策研究
3.1 稳定资金筹集渠道,保证公路建设投入
(1)加大贫困地区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对自己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
(2)相关部门应将征收的养护费用用于公路建设、养护工作,此外,应当保证将省级汽车养路费用拨出一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对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大力的支持。
(3)建设农村公路对地方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县级及以下财政部门应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因为建设农村公路可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所以应当将建设农村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力度。
(4)促进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缴纳的建筑营业税,政府财政做好预算安排,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
(5)对农村公路建设效果进行大力的宣传,对投入资金进行有力的监管,激发社会各个领域的积极性,鼓励民间投资、企业赞助以及个人捐款等等。
3.2 对农村公路养护体制进行完善,加强农村公路养护
(1)结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招投标制度,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市场。
(2)将养护质量作为中心,建立路政管理专业化的公立建设、养护队伍。
(3)将资金拨付、制度建立、质量检查以及路况巡视等整合在一起,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中心,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公路氧化与管理措施。
(4)对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进行统筹管理,根据“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进行统筹,确保农村公路资金筹集渠道的稳定。
3.3 同步建设路、站、线以及服务,促进客运发展
主要措施有:①优化农村客运线路;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③运营公交化;④扶贫客运线路开通与保障机制等等。明确农村公路的建设重点和发展对策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村公路的作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4 结 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公路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路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样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银起到了推動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农村实现交通规范化出行,使得农村农民的视野更广阔,出行更方便,推动了农村公路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聿津.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7):63.
[2]王 芳,刘 超.新时期兰考县农村公路发展重点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4,29(11):49~51.
[3]马书红,王元庆,周 伟.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与发展对策研究[J].公路,2007(12):93~97.
[4]李成波.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与发展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3):257~258.
收稿日期:2018-7-12
作者简介:白正祥(1982-),男,傣族,云南景洪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