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儿童思维发展的关系初探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afdsfsd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小学语文与儿童思维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合理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以及动态描写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和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儿童的细致观察能力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能促进儿童“情景性智力”的发展,是促进儿童思维跳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引言
  儿童思维的健康发展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小学语文作为儿童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关小学语文与儿童思维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本质上说,思维是用来表征人总体能力的一种特性和能力,其反映了人的智力等特性,透过抽象思维能力,儿童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方面表现出来。很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是要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思维发展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智力的发展主要是遗传的结果。儿童基本的语文素养主要是在日常的、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因而常态小学课堂的语文教学品质直接关系并影响儿童的语文素养。笔者将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与儿童的思维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小学语文作为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其遵循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母语的一般规律,即以识(识字)、书(书写)、听、说、读、品、记、写(习作)、思等方式,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等学习内容的同时,获得相关的知能建构、习惯养成与精神生长。与此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以及动态描写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语言特色,对于增强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大有裨益;因此能准确地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以及动态描写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和要求。
  三、小学语文与儿童思维发展的关系
  1.小学语文对培养儿童的细致观察能力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前提,而对眼前看到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判断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能培养儿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观测能力,从而促进儿童思维的正常发展。下面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例进行说明。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装满昆虫的衣袋》通过介绍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以及描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程度来说明儿童时期的观测行为将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必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尤其是阿尔法关于“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以及“八九岁时去放鸭子,阿尔法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等情景能激发小孩的模仿能力,这对提高小孩的观测能力以及观察兴趣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对培养小孩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奠定基础,并最终促进小孩的思维能力健康发展。
  2.小学语文教学能是促进儿童“情景性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儿童智力和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以成分性智力、情景性智力、经验性智力这三种类型为主。小学语文教学特别要重视字词句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不论哪个年级都要特别要重视汉字的识写,重视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而小学课文教学以文选型教学为主。事实上任何文本都是情境的产物,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来的心境和态度不容忽视,乃至作者为文的处境都会成为解读文本的通道。这样,可以使阅读的体验更加丰富,从而实现阅读的价值。回到历史背景的情境还原,有时会使文本解读的体验走向厚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能培养儿童进行适当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并能促进儿童思维的灵活性,还能培养和鼓励儿童独立评价能力,训练儿童感觉的敏锐性,是促进儿童“情景性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3.小学语文教学能促进儿童思维的跳跃式发展
  语文低年级段教学模式是指既要通过示范朗读、阅读指导、启发思考、提问点拨、释疑解难、组织活动等方法策略的运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通过自主扩展阅读、小组讨论、协作交流、打字或手写短文等方法策略的运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模式”,简称“双主模式”。 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发挥主導作用为主,以基本完成课标要求,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深化课标要求,包括扩展阅读和手写和朗读,再根据需要和可能与邻座的同学讨论交流。语文教学后,儿童在思维中根据言语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丰富的影响,并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从而实现儿童思维的跳跃式发展。
  四、结语
  总之,虽然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教师个体存在着差异,各地区的语文课堂也持有鲜明的风格特色,但小学语文教学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学语文不仅能促成儿童表征性的思维发展,而且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等感知运动活动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平强,徐文彬.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的适切性——以国标本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1(03)
  [2]陈怡.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多元文化类型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0(07)
  [3]王标,韩晶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编选情况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4]王应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问题分析及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03)
其他文献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 for Human Use,ICH)指导原则《S9抗肿瘤药物非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