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从而最终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今,在实施素质教育之际,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听众”。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自己如果讲漏一点、讲少一遍,学生就可能学不会,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讲得通透明白。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还存在吗?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了!所以,不少的教育专家提出“精讲多练”。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多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对阅读教学提出“要重视朗读”的明确要求。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经验证明,搞好朗读训练有许多好处。
  第一,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实际上,不论是放录音或是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试读,只要朗读得好,创造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使他们受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第二,有助于深入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从而把自己当成作者,靠朗读代替作者讲话,代替作者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抒发情怀。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
  第三,有助于密切读与写、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表达能力。朱自清讲过“朗读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周振甫说:“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用适宜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事实上,朗读就是语音、语调、速度、节奏、力度的训练,这对于提高表达能力有直接作用。例如,一个演讲者只要善于把握正确的语音,掌握好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四个基本语调,处理好速度快慢、停顿、节拍、轻重音力度,就会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第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不断进行朗读训练,就可以增强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如果这种语感形成了,只要听到不正确的语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马上就会从接受角度感到不适,甚至加以排斥。
  面对小学生,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好朗读,发挥朗读的最大作用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兴趣
  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学生开始读书时,教师可以微笑着,亲切地说,“请小朋友把这一句(段)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学生读的时候,不督促不打断,耐心听。学生读得不好,加字丢字或读错字时,不批评,而是用肯定加建议的方式说,“你读得真棒。能不能再看清楚一点,把这句话(这个字)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如教材《识字1》“百鸟争鸣”中“争”(zheng)这个字不容易读准,朗读时,有的学生把“争”读成“zeng”,有的读成“zen ”,还有的读成“zhen”。面对读错音的学生,我不斥责,而是不厌其烦的鼓励学生一遍又一便地纠正,学生呢,则一个个大胆地读,直到读正确为止。
  另外,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读书的伙伴,和学生一起读书。这样,学生置身于一种宽松自由、平等合作的读书环境中,才会喜欢读书,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愉悦。
  二、交给学生读书的权力,激发学生“我会读”的内在愿望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我让学生轮流承担朗读第一遍课文的任务,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相信“我会读”。读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自己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读自悟,读中见悟的目的。
  变换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
  1、分角色朗读
  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2、竞赛式朗读
  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最佳朗读员”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3、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村居》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群小孩在青草地上放风筝;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春天来了,中教网绿了,黄莺飞,燕子舞;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四海公园池塘边柳树那长长的柳枝在飘来飘去……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4、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从而最终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初中教学中,体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形势下,初级中学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深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习动机;教学质量
<正>在讨论城市起源,以及北京前身蓟城起源的时候,有学者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论点并根据推测中的蓟城位置,提出蓟城产生的条件是今永定河(古漫水、卢沟河、桑干河
会议
【摘要】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往往由于课堂内容的过于枯燥是的有些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太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十分的低。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角度出发,探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和途径,希望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才会精力充沛,全心全意的去投入,发挥
<正>~~
会议
本文旨在以《东方杂志》中刊载的相关概述性文章、白桦派作品译文及图书广告等为论述对象,厘清《东方杂志》在介绍、翻译白桦派作品时与周氏兄弟翻译活动的关系,明确《东方杂
摘 要:小学语文的学习是打牢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存在很多难点。一些学生在阅读后无法应用到写作练习中,即便是写出作文,也空洞死板。基于此,随文练笔成为很多教师选择的教学模式,本文就这种创新方式进行了仔细探究,旨在使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随文练笔,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吸收文化的过程,而写作是倾吐感悟的过程,两者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可
通过阐述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国际强势服装品牌的发展规律和构建中国纺织服装强势品牌中的不足之处等问题,探索开拓构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国际强势品牌的新思路。
目的通过应用零缺陷管理理论,避免输血错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按零缺陷管理理论内涵要求强化零缺陷意识;规范输血流程.力日强层次、环节控制和沟通配合工作。结果20
【摘要】21世纪的数学教育,应当具有时代特征,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适应时代的创新人才。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扎实贯彻执行,开创高中数学教育的新局面。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创新 应用 评价  一、既要“打好基础”又要“力求创新”。  “打好基础”与“力求创新”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课程标准》提倡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自始至终体现创新精神,二者不可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