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互联网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飞速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在科技迅猛发展所引领的新思潮观念的带领下,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变化。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吸引师生双方的广泛关注。在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先导这一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为媒介,更好地实现了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知识,提高创造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开阔视野,积累更多知识。这一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综合性、丰富性、多样性的内涵特点。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听说读写离不开生活中的人际沟通与交流。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思考语文教学如何在保持固有特点的同时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固守被僵化了的所谓“传统”必然会影响语文本身的科目特色。
  一、运用互联网,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
  由于课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经验类知识没有积累,眼界不够宽,导致对于很多常识没有概念。互联网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运用互联网,创建学生自留作业,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背诵抄写,让学生积累感兴趣的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不但增加了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更提高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能够热情积极地主动学习,学习成果自然会比预期要求令人满意。
  二、运用互联网,创设课堂真实情境,寓情于景,引起共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本上的很多课题与真实生活有一定差距,传统教学的照本宣科使得课堂变得呆板、乏味,难以理解。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而基础的学科,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巧必须想方设法把课讲活,让学生们把知识活学活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情景教学就是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兴趣的工具。综合运用互联网及课件等工具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领略三峡风光,莲花清丽,甚至战争惨烈,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文章情感,真正做到寓情于景,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互联网,针对典型例题,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往往不能理清思路,这就造成学生在回答典型例题时毫无头绪。利用互联网建立交流论坛,为学生提供网络上的多类型优秀文学素材,引导师生共同探究,提高学生鉴赏和领悟文学著作的能力,从而掌握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与能力。
  四、运用互联网,抓住教学重难点,加强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每完成一个单元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经常会发现,在指导学生完成单元试卷和综合性复习题时,课外阅读常常是学生解答问题、教师讲解问题的难点。对于课外的阅读段落,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相对匮乏,更希望老师讲解得清楚明白。互联网的兴起与在教学上的应用就极大程度地帮助教育者解决了课外阅读难懂难讲,缺乏详细知识背景等资料的问题。在网络阅读中,传统过程中的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等方式都已经不需要了,而网络阅读有着一套方法。在学生理解分析练习题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在网上查找到的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而又比较难懂的阅读段落的讲解或有关资料,制作课件,从网上下载与阅读情景相关的图片,配合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进行讲解,既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帮助师生双方共同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领悟与理解,真正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动性、丰富性和形象性。
  在实际教学中,互联网为我们切实解决了很多常见的实际问题,使我们受益匪浅。总体来说,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中,网络这一媒介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它对学生的诱惑更是难以抵御的。我们应该对此加以研究,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因素并限制其消极影响。我认为,对语文教学而言,网络将带来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命”,我们应该将这种“革命”融入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获得新的生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仍需充分发挥好引导者这一角色的作用,牢牢把握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使得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仍然充满人文性这一特色,永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网络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主要是教学方式方法上的转型和变革,而不是教学内容和人文精神上的变革,也不能将语文束缚成为一种传递网络信息的手段。互联网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语文教学内容,但是必然会丰富教学手段。语文教育的宗旨——通过“语文”这一基础的人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知识乃至人格的教育,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永远不会改变。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很多困惑,本文从文献经费、文献利用率及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文献资源建设 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从馆舍面积、馆藏资源到服务空间都有了极大发展和改善,图书馆逐步成为高校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无情的事实:文献经费日益不足、纸质文献利用率偏低、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此消彼长
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1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习小组成立后,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程度,它必须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
摘 要: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方法简单重复,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就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实施对策:教学方法多变,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模式创新 实施对策  新课程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要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应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创
摘 要: 教育部对教学实施了大量改革,对新一代的初中语文在教学方面有了更具创新性的需求。新的教学改革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并将这一理念全面落实到初中语文的教学总目标中。语文学科教学,在教育方面更具有影响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了实现教学的总目标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需要对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改变语文教学现状。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培养创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什么如果跑偏了,势必影响教学效率。如何选择呢?关注语言表达,精选教学内容及关注文体特征,学习阅读方法是两条重要的路径,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内容选择 语言 表达 文体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什么如果跑偏了,势必影响教学效率。在当下的课堂中,老师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存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
要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就要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是“神圣”的,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是学生必须服从的行动指导。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而应以组织者的身份进入角色,使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  随着教育改革原本不断深入,教师对“填鸭式”、“抱着走”的教学不断反省,逐渐让自己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语用”的地位已经是当下语文教师的一种共识。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形影相随  全语言之父肯·古德曼先生曾说:“语言学习的历程要回归到真实的世界中,通过孩子在生活中实践运用语言的机会全方位地学习运用语言。”课内知识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