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Calgary晕厥惊厥评分(CSSS)及Calgary晕厥惊厥改良评分(MCSSS)在儿童晕厥和癫痫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及儿童神经专科门诊就诊,至少有1次一过性意识丧失(TLOC)病史并确诊为晕厥或癫痫的儿童201例,男95例,女106例;年龄5~18岁[(11.76±3.03)岁]。采用CSSS、MCSSS及其受试者工
                              
 
                                【机 构】
                                :
                                410011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中南大学儿科学研究所;410004 长沙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410011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中南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algary晕厥惊厥评分(CSSS)及Calgary晕厥惊厥改良评分(MCSSS)在儿童晕厥和癫痫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及儿童神经专科门诊就诊,至少有1次一过性意识丧失(TLOC)病史并确诊为晕厥或癫痫的儿童201例,男95例,女106例;年龄5~18岁[(11.76±3.03)岁]。采用CSSS、MCSSS及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评分对鉴别儿童晕厥或癫痫的预测价值及意义。
结果CSSS晕厥儿童为-4(-6,1),癫痫儿童为2(-3,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63,P<0.01)。以CSSS≥1分为界值对儿童晕厥或癫痫进行鉴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46%及95.80%,Youden指数为0.87。当CSSS≥1分时,可能为癫痫。MCSSS晕厥儿童为-4(-6,1),癫痫儿童为3(-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71,P<0.01)。以MCSSS≥1分为界值对晕厥或癫痫患儿进行鉴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68%及96.64%,Youden指数为0.89。当MCSSS≥1分时,可能为癫痫。
结论CSSS及MCSSS可作为儿童临床上鉴别晕厥和癫痫的初步方法,MCSSS较CSSS更加客观,在临床工作中易于操作。
 
        	
                             
                        
                        
                        
                            其他文献
        
 
                            
                                
                                
                                    晕厥是儿童时期常见急症,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焦虑或抑郁等也常有发生,而且部分患儿有高度的猝死危险性,因此,尽早明确诊断意义重大。目前,直立倾斜试验被认为是诊断晕厥的金标准,对儿童晕厥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依据及治疗效果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儿童晕厥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常见急症,其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最常见,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包括多种亚型,虽然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选择及反应不尽相同,近年来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及生物标志物的出现,精准医疗已成为可能,并且必然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动态心电图是儿童晕厥有价值的诊断工具,但不能作为筛查工具。推荐在初步评估后怀疑心源性晕厥和心电图异常的患儿中选择运用,对晕厥发作频繁的患儿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如果有条件建议延长监测时间至48 h。心率变异性的某些指标作为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预测指标可能具有参考价值。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肌肉注射对多柔比星诱导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和DCM组(140只),DCM组每周腹腔注射多柔比星2 mg/kg,连续8周,建立DC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hUCMSC培养上清液组(简称上清液组)、hUCMSC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                                
                                
                             
							 
                            
                                
                                
                                    目的了解GATA-4,-5,-6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为CHD患儿的早期预防及遗传咨询提供支持。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患儿66例、房间隔缺损患儿84例及单纯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儿48例的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样本,共198例CHD患儿;并以30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ATA-4,-5,-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两侧部分内含子,PCR产物纯化后以自动测序仪正反                                
                                
                             
							 
                            
                                
                                
                                    目的研究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重构中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和血清B型尿钠肽(BNP)水平及卡维地洛的干预效果。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对照组10只,背部皮下注射9 g/L盐水5 mL/(kg·d),10 d后予9 g/L盐水10 mL/(kg·d)灌胃4周;(2)模型组10只,背部皮下注射ISO 5 mg/(kg·d),10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疾病一直位居世界十大死因之首,系列研究表明,在儿童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阶段进行早期干预,能逆转病变并最终降低成年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对减轻和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至关重要。现对儿童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及相关检测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为早期发现和诊断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73例CAVB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4例,女39例;年龄3个月~12.5岁,平均年龄6岁。结果73例CAVB患儿中,先天性CAVB 21例,获得性CAVB 52例,主要为心肌炎和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术后。先天性CAVB患儿药物治疗无效,1                                
                                
                             
							 
                            
                                
                                
                                    目的探讨儿童冠状动脉(冠脉)高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49例冠脉高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49例患儿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1岁1个月~17岁2个月[(9.28±4.42)岁];均符合64排心脏CT示任意一侧冠脉起源于窦管交界处上方1.0 cm以上。其中左冠脉高位开口38例,                                
                                
                             
							 
                            
                                
                                
                                    对晕厥患儿临床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病因诊断和危险分层。晕厥的病因或为良性或具有潜在的生命危险,有效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法对于鉴别晕厥患儿近期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并能减少不必要的住院。近年来,根据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提出的定量计分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法(如Calgary晕厥症状评分,旧金山晕厥规则),有助于医务工作者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尤其为判断晕厥患儿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但这些方法不能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