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相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老师已经不能进行传统上的“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了。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应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这样做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也可以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当中,在课下的时间也可以利用网络沟通平台(比如班级微信群)进行教学材料的共享,以及对“教”与“学”的探讨,使教师不但成为知识的良师也是学生成长的益友。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相长;合作;自主
  进入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废除“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中小学各科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排头兵、奠基者,更应当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独大”的领导观念,取消老师课堂上的霸语权,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在知识层面上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无非是比学生早知道几年文化知识而已,老师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而应当弯下腰来,和学生和睦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应和学生主动地交流沟通,做学生的朋友,课堂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平等性,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更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首先,通过合作教学达到“教学相长”。
  合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中通过一定的知识学习背景,将学生分组合作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组织、辅助、引导的角色。通过合作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每个学生活动的参与情况,为接下来教学计划的制订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节内容进行讲解时,根据著作背景以及文章情况,这节内容较重点的方面就是进行各个人物的性格分析。采用合作教学模式首先要将学生分为10人一组,教师设置一系列课堂教学问题,带领学生边学习边分析,如:“从本篇文章细节出发,大家来看一看,林冲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从哪里能够体现呢?”“在这篇课文中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说说原因。”对这些开放性问题的提问能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展现出学生的独立想法,充分展现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形的交流。
  其次,在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与“学”的“相长”。
  想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与积极性,培养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所需要的课堂形式进行大胆地展示,在舒适的心理氛围和知识学习氛围中,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沟通。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与时间,给学生的想法提供展示的平台,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体会,使教师能够良好地发挥学习益友的作用。
  例如,进行《再别康桥》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程的课后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徐志摩的生平事迹分享给学生,辅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由于这首词的词义不难理解,在当堂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直接提问:“这首词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根据徐志摩的生平事迹你对这首词以及作者有怎样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出一定的意见并表示对学生想法的尊重。教师在不进行讲解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在学生进行问题回答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回答情况作出进一步提问,同时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再次,通过情景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在上课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这种情景教学法方法灵活,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高中语文课程中有许多画面性、情境性较强的文章,如果只进行单纯的朗读或是默读,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还会使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不到位。教师可以大胆创新,使情景的设立符合文章讲解情况和学生的需要,甚至教师可以主动参与到情景当中去,充当一个人物角色,通过自身的表达与带动,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情景设立的过程了解学生情况,加强与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教师可以进行此节内容的情景设立,以文章背景为课堂情景设立的背景,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充分融入到学生和情景当中去,以教师自身作为角色表演的例子,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提高情景设立的效果。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提问,对情景内容的设立效果进行一定的升华,如:“你对剧本的写作有哪些看法?”“剧本中人物特征怎样体现时代背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创设的情景,让学生深刻体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通过情景模式的安排与情景的表演以及最后的提问过程,将学生的思路充分引入到教学情景当中来,展现了教师与学生知识性的沟通与语文思维的碰撞,这样的沟通形式更体现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地利用,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为教学间的有效沟通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也可以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当中,在课下的时间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材料的共享,以及对“教”与“学”的探讨,使教师不但成为学生知识的良师,也成为学生成长的益友。
  参考文献:
  [1]孟杏梅.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周刊,2012(6).
  [2]程朝阳.浅谈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2(4).
  [3]缪水娟.高中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光辉,安徽省宿州市,安徽省萧县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学位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从提升就业技能以及指导职业定位两个方面分析了毕业实习与就业之间的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实习方案的制定、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指导和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处理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毕业实习;就业  一、 毕业实习与就业之间的联系分析  毕业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正式就业之前的一次重要演练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的之一,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课本资料,对学生进行汉字的教导。但是在小学的汉字教学中,存在两点问题:首先学生受到基础的影响学习效率较低;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所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教学,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很多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深厚。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中国热”。在我们国家,很多小学都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了国学教育的课程,国学经典诵读课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对于国学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国学教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但是,目前小学语文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课时,主要采用的是哪些形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存在哪些影响的因素?对于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不仅是中华民族国家精神的大成所在,而且也是中国不断强大屹立于地球之上坚强不倒的力量源泉。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近些年,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启蒙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在人格、品德修养上出现了严重的缺陷,像勤奋好学、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等诸多优
摘 要:伴随着国内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文中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着手,并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给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以供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在新课改中,着重强调了“閱读是进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同时对拓展学生视野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出发,并分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课外阅读评价策略以及重视课程设计等策略的应用,借助引子课文与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评价探究,以期为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引子课文;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评价  一、 引言  王荣生教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