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药机械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通过试验探索和县地区不同施药机械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药机械使用同样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差别较大,其中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其他药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2次用药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1次用药。试验中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3.6%、73.9%和93.9%、92.5%。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施药机械;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6-0046-02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主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随着大部分田块集中到大户手中,不同等级、容量、作业规模的施药机械也随之被广泛使用,植保机械未来将会朝着精准施药和高效施药方向发展。高效施药即推广应用高效植保机械,实行统防统治的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对于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节省用工成本,已被广泛使用。笔者利用小麦赤霉病防治使用的主要施药机械,开展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的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和县功桥镇新塘村一种植大户进行,前茬水稻,面积16.2hm2。供试小麦品种为镇麦9号,于2017年10月26日播种,播种量为300kg/hm2,2018年4月17日进入扬花期。试验时各田块田间管理完全相同,长势基本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45%戊唑醇·咪鲜胺EW(江苏克胜)、25%吡蚜酮SC(江苏克胜)、有机水溶肥料(安徽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大疆mg-1s,空载飞行时间:20~30min,满载飞行时间:10~15min,喷幅:3~5m,载重10kg。4个喷头,2个电机额定功率为50W,直流电压12V);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井关3WP-500A(JKB18C-DP5YM)药箱容积500L,喷幅11000mm,额定工作压力2.5MPa,液泵转速1200r/min];电动喷雾器(科农扇形喷头,工作压力0.15~0.40MPa,蓄电池型号规格6-DFM-8.0,容量8Ah,工作压力12V,电机泵型号规格HY-3568,工作电压12V);弥雾机[华盛泰山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叶轮转速7000r/min,液剂最大喷量3kg/min,标定功率1.25/7000kW/(r·min)]。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见表1所示。
  [施药设备 使用药剂 用水量(L/hm2) 作业面积(hm2) 施药时间 植保无人机 45%戊唑·咪鲜胺EW50mL、25%吡蚜酮SC 25mL、有机水溶肥50mL 15 10.7 4月18日第1次用药,4月24日第2次用药。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50mL、25%吡蚜酮SC25mL、有机水溶肥50mL 375 0.7 4月18日1次用药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50mL、25%吡蚜酮SC25mL、有机水溶肥50mL 375 3.3 4月18日第1次用药,4月24日第2次用药。 电动喷雾器 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50mL、25%吡蚜酮SC25mL、有机水溶肥50mL 450 0.3 4月18日第1次用药,4月24日第2次用药。 弥雾机 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50mL、25%吡蚜酮SC25mL、有機水溶肥50mL 225 1.0 4月18日第1次用药,4月24日第2次用药。 空白对照 0.2 ]
  1.4 调查方法与统计
  1.4.1 安全性调查 于第2次施药后5d和10d分别调查是否有药害产生,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
  1.4.2 防治效果调查 分别于最后一次施药后16d(2018年5月9日)、21d(2018年5月14日)观察小麦赤霉病情发展和其他病害发生情况。以5点取样法在每小区取样调查500穗,记录病穗、病级。
  赤霉病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病指)计算公式为:
  病穗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应级数值)/(调查总穗数×最高级数值)×100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病穗率防效(%)=(空白对照区病穗率–药剂处理区病穗率)/空白对照区病穗率×100
  病指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械防治效果 5月9日调查结果表明(表2),自走式喷杆喷雾器(防治2次)、电动喷雾器(防治2次)病穗率防效分别为94.1%、91.2%,病指防效分别为96.1%、92.1%,防效优于其他药械处理;植保无人机(2次防治)的防治效果略低,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3.5%、79.3%;在自走式喷杆喷雾器防治中,2次防治效果要好于1次防治效果,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高14.2、9.9个百分点。
  5月14日调查结果表明(表2),自走式喷杆喷雾器(防治2次)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3.9%、92.5%,防效好于其他药械处理;电动喷雾器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9.0%、85.1%,防效下降很快;植保无人机(2次防治)的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3.6%、73.9%,好于弥雾机(2次防治)防治效果;在自走式喷杆喷雾器防治中,1次防治效果继续下降,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45.1%、57.4%,目测观察明显差于2次防治的效果。
  2.2 施药机械效率 由表3可知,植保无人机每天作业面积为13.3hm2,成本为90元/hm2,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每天作业面积为20.0hm2,成本为45元/hm2。由此可见,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成本和作业效率方面均优于传统的电动喷雾器和弥雾机。
  3 小结
  从实验结果看,弥雾机防治小麦赤霉病2次效果不佳,可能与用水量偏少有关,喷头压力大,药液不易附着在麦穗上。由于2018年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多阴雨天气,加之田间菌源充足,利于赤霉病的侵染,1次防治无法覆盖整个小麦扬花期(小麦赤霉病易感期),灌浆期的多雨天气又利于赤霉病加重危害,因此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用药2次与1次的效果差距较大。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略差于其他施药机械,可能与施药当天风力较大、温度高、湿度低、药液不能均匀附着在麦穗上有关。无人机的防治效果虽然受天气影响较大,但从作业效率和成本来看,仍占有很大优势。
  在和县防治小麦赤霉病,建议种植大户首选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其次为植保无人机;农户选择电动喷雾器细喷雾可取得较好效果。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适期较短,一般仅为2d左右(小麦扬花初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田块开展防治作业,对人工需求较大。这种情况下,使用高效的施药机械有很大优势。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At the 4th Beijing Forum on Hu-man Rights, held from September 91 to93, Wang Chen, minister of the State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delivered a
摘 要:选取沿海沙地引种栽培的东方杉幼树叶,对其N、P、K、Ca、Mg5大常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P素含量在整个生育周年期内波动较小,N、K、Ca、Mg随季节波动较大。其中N、P含量最高出现在3月份,K含量高峰值出现在3、5、9、11月份,Ca含量在2—5和11月较高,峰值出现在2月份,Mg含量在3—5和9—11月较高,峰值出现在4月份;所有营养元素基本上呈现出生长初期
介绍了Promass 63质量流量计的结构、原理、选型、安装和维护,并简单介绍了其在燃油控制中的应用.
摘 要:通过对19年生的杉木-厚朴单行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厚朴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增加16.97t/hm2,灌木层生物量增加1.3448t/hm2,草本层生物量增加0.1132t/hm2,凋落物层生物量增加0.9182t/hm2,下层总生物量增加了2.3762t/hm2;总生物量增加了7.7%。杉木与厚朴混交,不仅有利于杉木形成良好干材,而且改善了林
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is actually driving a whole economic sector: new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s. The first document issu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2010 said that effective meas
The point of this little anecdote is that lions and other bigcats hunt only to satisfy their hunger. When they have a kill,they eat everything; they are not at all wasteful. And if they doleave any 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