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确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优化、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效性
纵观当前我们一些高中语文教学,教学高效性严重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追求“高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新课改的焦点。那么,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呢?
一、定好准确、明确且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而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求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但目标较多,并不要求面面俱到。落实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只要突出重点,适当增删即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坚决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毋庸置疑,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教学目标应体现层次性。要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知识水平等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相应目标。因此,语文教学要做到高效性,决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选择最优化、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方式,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语文教学方式是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和途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内容,立足于学生目前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并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个性,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为愿学、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相关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情感,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关键之处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民主原则,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而且坚持做到与学生民主商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实,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发现,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之时,也是他们学得最沉醉、发言最积极、学习效率最高效的时候。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感到难以忘怀。
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语文课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文本要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标,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全体学生全程、高效地参与。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空谈。因此,仅靠教师单方面的投入,而不注意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高效语文课堂就成了无源之水。
总之,语文教师教学一定要按照语文教学规律进行操作,遵循其内在规律,切实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或技巧,真正扭转“教师当主角,学生当配角”的现状,力求实现每节语文课都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294-361.
作者简介:郭春华,吉安县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师,邮编343100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效性
纵观当前我们一些高中语文教学,教学高效性严重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追求“高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新课改的焦点。那么,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呢?
一、定好准确、明确且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而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求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但目标较多,并不要求面面俱到。落实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只要突出重点,适当增删即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坚决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毋庸置疑,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教学目标应体现层次性。要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知识水平等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相应目标。因此,语文教学要做到高效性,决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选择最优化、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方式,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语文教学方式是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和途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内容,立足于学生目前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并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个性,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为愿学、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相关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情感,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关键之处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民主原则,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而且坚持做到与学生民主商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实,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发现,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之时,也是他们学得最沉醉、发言最积极、学习效率最高效的时候。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感到难以忘怀。
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语文课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文本要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标,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全体学生全程、高效地参与。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空谈。因此,仅靠教师单方面的投入,而不注意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高效语文课堂就成了无源之水。
总之,语文教师教学一定要按照语文教学规律进行操作,遵循其内在规律,切实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或技巧,真正扭转“教师当主角,学生当配角”的现状,力求实现每节语文课都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294-361.
作者简介:郭春华,吉安县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师,邮编3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