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进入他们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作用,主动地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本文从讓新授前的导入与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内容生活化, 提炼数学知识;作业编拟要体现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等 四个方面论述如何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数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方法 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和交流的素材”。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接体验,感受数学的意义。下面谈谈我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做法:
  一、让新授前的导入与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节课有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先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进行导入:话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回到花果山,把仙桃分给众猴吃。“这些桃应该怎么分呢?”孙悟空问。一只年长的猴说:“每只猴1个。”“这样太少了,每10只猴分10个!”不知哪只猴嚷道。这时,一只年轻的猴子跳出来说:“我们花果山有10000只猴,分10000个我们就满足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它们谁说的方法分得多呢?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提炼数学知识
  虽然教材的教学内容是已经呈现在书上了的,但我在数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我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因地制宜地转化旧观念,做到“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大胆而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是考虑到农村小学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自我的聪明才智的体现。如在数学“按比例分配时”我将例题改为农村孩子常见的配制农药的问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家要为禾苗喷农药,买药液20克,药和水之比是1:100,问可配多少药水?需要多少水?”这样的问题在我们农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信手拈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高涨,纷纷动手操作,这样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好,也可以为将来培养的新式农民,懂科学种地的农民。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时,我们老师要从多方面寻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应用数学,真切感受“生活到处有数学”。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的能动性将大大提高。
  三、作业编拟要体现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时至今日,数学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依然是“加工一批零件”“修一段公路”等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而且绝大多数数学问题都由“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组成,过于程序化。因此,改变题目的内容与表述方式,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即命题背景材料的生活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可采撷一些如乘车、购票、环境保护等接近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开放题。还可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因为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答案也并不唯一。此类题目的解答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教师还应在日常学习中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如在教学了“认识人民币”以后,让学生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帮助爸爸妈妈和营业员阿姨算算帐,应付多少钱,实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回学校后和其他小朋友们交流。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境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的学习。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在购物中搜集信息,然后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问题,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另外,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化静为动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如:相遇问题中的“相遇、相对、相向而行”这些概念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走一走、演一演,让他们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领悟这些概念的内涵。
   2、提炼生活素材。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形成数学问题,积累生活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如:利用超市的购物小票可以研究统计表的相关知识,可以研究商品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的材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重新审视了学校的管理发展之路,引发了对新课程下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考:学校发展的本质是学校中“人”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其生命质量的提升,人生幸福的丰盈。教师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不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的创新,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创新。让教师树立专业自尊,促进自身成长及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人生的幸福是我们学校对教师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郑毓信教授在《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中也指出:“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要善于提问,因为提问是启发性的主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思维“同频共振”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对于如何巧妙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激趣提
[摘 要]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是一节纯正的数学课,数学味很浓,课上全是抽象的数学化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透彻而为后面的通分做准备。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五年级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笔者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享一下教学反思。  [关键词]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准确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使学生学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找出两
[内容摘要]: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在数学课堂教学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却忽略了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外学习能力,分别从精心设计课外学习提纲;成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检验课外学习的效果;激励评价促进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外 学习能力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    新课程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问题,探讨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揭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使用的问题。在新课标的纲领下,对操作主体教师提出建议,以更好地落实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实现“导学平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导学式 教学法  导学式教
贬谪文学作为与政治相关的某种文学现象,由来已久。早在《诗经》当中,就已有零星的表现遭贬之怀的诗作。而我国第一位大詩人屈原,正是第一位和贬谪有深刻关联的作家。其《离骚》、《渔父》、《卜居》等诗篇都是直接书写贬谪的作品。甚至,我们可以说,正是贬谪塑造了屈原文学创作的核心。后世凡遭贬谪,宦海失意者所书写的言志之作,无不与屈原所开启的贬谪文学传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联。其中,最为突出者是柳宗元。他的《永州八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法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是受传统教育以及相对落后封闭的影响,目前在乡镇小学语文教育中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下,严重束缚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问题 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同步发展  工具性着眼于形式,人文性则侧重它的内容
何为感恩,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当今社会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大多数由于父母的溺爱,变得自私自利,娇生惯养,缺乏感恩意识,把祖国人民、社会、父母、朋友、老师、同学、兄弟姐妹的帮助关爱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丝毫感恩之心。这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个人世界观的
摘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教法,就是在任务活动中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明确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可是,许多教师在追求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却忽视了常态的教学。一场“课堂回归自然,回归常态化”的话题,在品德教师队伍中开始热议。我们认为:课堂应该回归“常态”。因为,常态课是一种平日教学中常见的课,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课,也是一种最讲究实效的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课堂、体验活动、课堂资源、课堂评价等方面展开常态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