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er08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學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本文从三个维度阐述《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一是必要性;二是存在问题;三是教学策略。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那么,《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就必须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可见,《品德与社会》课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结合案例谈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涉世未深,对于外界的情况还没形成正确的认识。那么,教师设计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小学生周边熟知的事情着手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必由之路。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空间较为局限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当作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并且教学空间也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也仅仅是教材上的知识,难以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品德与社会》教育虽然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内容,但是相比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其所受的重视还是不足。并且随着教学水平的逐渐提升,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是愈发的激烈,在面对升学的压力时,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是普遍重视所谓文化课程,而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就相对忽视了,而这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影响极大。
  (三)缺少专业的教师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但是,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普遍存在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的情况,由于这些教师不专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难以把握《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这样也就难于保障《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向生活化
  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学活动没有方向,那将使自己的教学处于无目的以及盲目的地位,并且也是难以实现教学的目标,也就更加难以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向应该具有具体性和明确性,并且将教学的方向趋向生活化,这样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也就有了一个发展的逻辑,并且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着一定的保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将生活化作为教学的方向,将生活场景合理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有价值的判断标准,并且对于道德观的形成也有着理性以及透彻的看法。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其中也穿插一些对学生言行的要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小学生熟悉的品德活动场景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感触、体验和共鸣。既扩大了小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效促使小学生获得评判品德好坏的标准,并且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深度融入教学中,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视频”,这样,《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更形象和生动。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抓拍一些游客乱扔垃圾、行人乱闯红灯等社会现象,教学时,把这些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教师适时作点拨和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合作,扣紧“这是怎样的一种行为?”“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在公共场合,你会怎样做?”等等。这样,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品德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相互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
  (四)活动体验日常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时间是很有限的,那么,这就需要拓宽品德教育的时空,与家长一道共同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适时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科任教师和家长常联系和沟通,这样能较充分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如,发现个别学生在家里存在和父母常顶嘴、不听话的现象,教师可设计有关“孝”方面的教育主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生活案例,剖析自己的行为规范,倡导“百善孝为先”。课后,布置实践性的社会活动,如:为爸妈拿拖鞋、盛饭等一些小事情来内化他们日常行为规范,这样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极其重要,教学时,不仅强化教学内容、方向和过程的生活化,也要拓宽品德教育的时空,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社会发展需求培育具有良好品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杰.小学品德教育与生活的有机整合[J].教育,2016,26(12): 74-74.
  [2]方禄安.小学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J].考试周刊,2009,13(21):118-119.
  [3]夏本宏.小学品德教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J].考试周刊,2017,34(90):91-91.
  [4]刘海艳.小学品德教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J].东西南北:教育,2017,23(18):00253-00253.
  [5]杨继宇.小学品德教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J].才智,2016,26(25):156-156.
其他文献
生活中,我们总会十分佩服那些产品的推销员,往往被他们伶俐的口齿所折服。其实语文课堂不也是推销的舞台吗?不同的是我们推销的是语文知识、能力和方法,以及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的产品应该更有价值吧,但不知为什么学生就是不买我们的账,一节课下来,我们讲得口干舌燥、唾沫星子横飞,而有的学生却昏昏欲睡、瞌睡连连,好似我们在唱催眠曲。有的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不会阅读、作文不说,甚至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可悲呀!
【摘要】创建教育强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教师人才的建设。建立和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创新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是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随着教育强区、教育现代化推进等基础教育项目建设,本地区基础教育跃上了新台阶,使得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要变得更加时代化和专业化。面对新的形势,教师培训必须开展多种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培
初中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内容,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原因,也有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原因。但根本都是再某些主客观条件下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障碍,使思维无法拓展下去,造成物理学习困难。克服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推行素质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自己有限的水平和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  一、错误的生活经验,造
本报综合消息 7月24日上午,江门市食安办联合市食安委成员单位在江门市万达广场举办了主题为“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的2018年江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场宣传活动,正式揭开了江门市食品安全宣傳周的序幕。全市近200人出席了启动仪式,江门市教育局食品安全干部参加了活动,并在现场设摊开展学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启动仪式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市食安办专职副主
【摘要】与各个学科的老师不同,小学班主任身上的责任更为重大。尤其是在新的教育思想提出后,人们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在其中起主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做好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还要肩负着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班级整体学习环境的塑造。因此,新时期的小学的班主任需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完成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  新的教育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分析  我校地处白云区最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大部分本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父母忙于生计,监管辅导缺失。另一部分人员是外地到此租田务农的菜农,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观,以“放养式”教育为主。我校学生本质淳朴,从小分担家务或田间劳动,但胆小拘谨、不善言谈。反映在数学科中,缺少自信心,怕困难,不敢问老师、数学思维时较为呆板,不爱学习,不主动学习,部
【摘要】将客家民间游戏融入进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既比较适合幼儿教学活动,又能丰富幼儿园游戏活动内容,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我园从选择游戏、开展游戏、深化游戏三个方面探索这个课题。选择民间游戏入园须“适宜”,要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和幼儿个体差异进行选择。平时的教学要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开展,在日常的区域活动中开展,在每天的户外活动中开展,此外,在大型活动中也
【摘要】边远山区学校的课堂,很大程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乏味而缺少生气与灵动的数学课堂,再加上数学高度的抽象性,让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数学都不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學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培养边远山区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
【摘要】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和学习品质。大班幼儿早期教育阅读活动创设,可以开展情境阅读活动,鼓励幼儿进行表演、创编;开展分享阅读活动,鼓励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开展共同阅读活动,鼓励幼儿进行对话、讲述。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创设  
【摘要】小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在课堂间与同学见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通过组内相互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更有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革: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小组合作制度;保证了每一位孩子都有机会贡献自己的才智;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是提升小组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小组活动的时空交流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低年级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合作学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