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家书:胸中怀山河 奋笔书信念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由厉华、郑劲松、郑小林编著,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红岩家书》,是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本期推出“红岩家书”专题第三辑,通过呈现何功伟、黄楠材、刘国鋕、刘振美4位红岩英烈的狱中家书,传承和弘扬伟大的红岩精神。
  何功伟: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
  何功伟(1915—1941),又名何彬,中共党员,湖北咸宁人。1935年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动,1936年8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随即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任鄂南特委书记。1939年9月到湘鄂西区工作,任区党委宣传部长。1940年2月接任湘鄂西区党委书记职务。同年8月,湘鄂西特委改组为鄂西特委,何功伟任书记。1941年1月20日在湖北恩施被捕。1941年11月17日英勇就义,时年26岁。
  何功伟被捕后在狱中托人带给父亲何楚瑛的第一封家书,是用热血、大爱、信念、生命写成的。字字情、声声泪,满满的家国情怀,满满的浩然正气。但是,信并没有被送到父亲手里,而是被交给了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陈诚看后不无感慨:“我们国民党怎么没有这样的人才!”他在信上批了“至情至爱,大节大义,其伟人也”12个字,然后将信扣压。后来何楚瑛老人来狱中劝说儿子转变立场时,何功伟知道父亲没有收到信,又重抄了一遍交与他。
  “儿不肖,连年远游,既未能承欢膝下,复不克分持家计。”自古忠孝难两全,谁不希望既能孝敬父母又能忠于职守呢?可是面对衰败的祖国、黑暗的社会,面对“敌人汉奸复从而构煽之,内战烽火,似将燎原,亡国危机,迫在眉睫”的境况,何功伟这样的有志青年不得不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担忧。
  当年,何功伟怀着深深的愧疚感离开家,告别了父母、妻子。但他告诉亲人“然儿为尽大孝于天下无数万人之父母而牺牲一切,致不能事亲养老,终其天年,苦衷所在,良非得已”。我们常说家国情怀,那家国情怀究竟是什么?何功伟烈士的这封家书告诉我们:家国情怀就是根植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传承、精神食粮,是中国人特有的价值逻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古至今概莫能外。即使敌人使上各种手段,威逼利诱,何功伟都无动于衷。
  “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也可在活人心中永存”,红岩的记忆中永远刻写着何功伟的名字。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何功伟烈士这种“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的豪迈气质都永远是铿锵作响的红色音符!
  黄楠材:为国读书,为国扛枪
  黄楠材(1907—1949),中共党员,重庆云阳人,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毕业。1928年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女子师范学校、云阳中学等校任教,利用教师身份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开设“云开书店”,以此作为地下党联络点,出售进步书刊,秘密销售报刊《新华日报》《群众》。1949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监狱,同年11月14日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时年42岁。
  什么是家国大义?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朴素家风?什么是革命者的爱情?黄楠材这两封短短的家书,以最朴实的文字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诠释。
  川东行政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的四川地区省级政权机关)1951年10月27日给黄楠材同志的结论是“意志坚定,临死不屈”的革命烈士。作为普通人,黄楠材深爱着妻子李世荣,对妻子细心关切,温柔体贴,希望妻子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怕妻子担心,还说自己在狱中“一切起居饮食与家中并无多大差异。见面的朋友都很慈善和蔼,得着善良的待遇,一切均好,请你和一切亲友均勿挂念”。他牵挂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严管厚爱,嘱托妻子“好好抚育孩子”,期望孩子志存高远,能踏着父母的足迹“为国读书,为国扛枪”。
  作为革命者,黄楠材希望妻子“完成未竟事业;保守党的机密;尽己所有支援组织;保护帮助同志;办好书店,交给人民政府;为国工作,还要代我做一份……”从黄楠材给妻子的任务中不难看出,妻子是可以信赖的、支持自己革命的伴侣。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是黄楠材与妻子爱情的真实写照。
  谈到爱情,人们有很多比喻。但在那峥嵘岁月里,它不是花前月下脆弱的浪漫,更不是感情冲动时轻许的诺言,它需要伴侣用一生的付出来承载。
  有记者采访时问李世荣老人:“子女这么多,为什么不考虑再结婚?”老人爽朗大笑:“笑死人!怎么说那个问题,楠材要我代他做爷爷,所以孙子叫我爷爷……”从这句话里,我们不难感受到这段印刻着“革命”二字的爱情在她心中的分量。
  刘国鋕: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刘国鋕(1921—1949),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派到云南陆良(今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开展工作。1945年返渝,到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所工作。1947年11月,担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领导了抗议英帝暴行的全市示威游行,并发展党员,向农村输送干部。1948年4月,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先后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1949年10月,刘国鋕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与狱中难友制作了一面他们想象中的五星红旗,准备迎接胜利。1949年11月27日,不幸在大屠杀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阅读烈士家书时不难发现,大多数革命者都很有文化,也很有思想和情怀。透过刘国鋕平实的文字,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他发自肺腑的革命激情在涌动。
  信中,刘国鋕对姐姐刘国惠说:“您过去的漫长的岁月,都消磨在家里。而这个‘家’,却是旧社会垂死的身躯上的一个烂疮。”刘国鋕出身大户人家,选择走上“背叛”家庭的光明道路,原因在于刘国鋕认为在这个家里是对意志的“消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确有过许多先进人物,他们“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级,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直到献出生命,刘国鋕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国鋕被捕后,刘家想尽办法营救,哥哥刘国錤甚至给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送上空白支票。面对莫大的诱惑,徐远举同意降低条件放人,只需要刘国鋕写一份认错书。令刘国錤没想到的是,刘国鋕仍然坚持“无条件释放,绝不签一个字”。他明确告诉哥哥:“就算我今天死在这,只要我的组织存在,我就等于没有死。”
  营救彻底失败了。在走向刑场途中,刘国鋕口头吟诵了他在牢房中没写完的“就义诗”,那是一个年仅28岁的中共党员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呐喊!
  “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这就是刘国鋕对信仰的坚守;“我们死而无愧”,这就是一个中共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
  刘国鋕忠于自己的政治信仰,绝不玷污党的荣誉;他履行自己的政治誓言,为革命献身,死而无愧!在他心目中,党的理想、党的荣誉至高无上。
  刘振美:不要存留一丝一毫的虚荣
  刘振美(1916—1949),中共党员,四川叙永(今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人。1938年,任叙永报恩寺小学校长,联合进步教师出版《联合周刊》,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40年毕业于四川省立剧校,同年年底,因在剧团殴打特务,刘振美被认为是“危险分子”,并入狱一年又十个月。1945年春,在重庆创办“华美书屋”,1946年到上海创办“戏剧教育社”。1947年3月,被特务逮捕,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1949年11月27日,在大屠杀中殉难,时年33岁。
  刘振美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新生活,有着“誓歼国贼野心家,生命何须问子牙;乐观主义心无畏,坐对铁窗吐笔花”的高尚品性。这一封热情洋溢的家书,真实地反映了刘振美被捕时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信里真实再现了渣滓洞监狱“无刑期”的情况。
  信一开头,刘振美就向妻子描述了被捕后的情形。他由四川泸州乘货轮被押到重庆码头后,转到国民党特务称之为“小学”的望龙门看守所。这已是刘振美第3次入狱。
  在给妻子的信中,刘振美十分感谢妻子为自己做的背心、短裤,虽然没有能在码头与妻子见到最后一面,有些“惘然不已”的難过,但妻子手工做的衣物相伴,使押解途中的刘振美感受到妻子的情意,从而更加无所畏惧。他告诉妻子,是爱情在支撑着他。他也叮嘱妻子“希您努力学吃苦,不要存留一丝一毫的虚荣,虚荣是女子的人格和节操最大的敌人”。
  这封家书之所以难得,其价值还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当年国民党所谓的“感化所”的真实情况。从信中可以看出,刘振美不可能被“感化”,他对自己的前途已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人都有儿女情长,红岩烈士们也一样担忧自己的父母,思念自己的伴侣,牵挂自己的子女,心中充满安居乐业、长相厮守的愿望。只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千千万万人的幸福,他们只能夫别妻、母别子,多少不舍,多少祝福,多少嘱托,匆匆不能尽语,唯借一封家书遥寄相思牵挂,道尽家国情怀。
其他文献
2021年4月,2020年度重庆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效能水平评估指数出炉。两江新区以92.75分的成绩排名全市第一。  这是两江新区利企便民,营造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两江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核心区“三区叠加”的优势,把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国之大者”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努力营造尊
期刊
编者按: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1985年10月,邓颖超同志重返红岩村,题词“红岩精神永放光芒”,首次提出“红岩精神”这一概念。此后,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对红岩精神作过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重庆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谈到红岩精神,要求重庆要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特别是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红岩精神与
期刊
重庆要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7日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进行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
期刊
如何营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特邀请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記、局长唐英瑜;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安;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地方立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周祖成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围绕打造一流的市场化营商环境,重庆如何持续擦亮“金字招牌”?  董建国:市场化就是要促进
期刊
“请您帮我们出出主意,这款茶还需要怎么改进?”  2021年4月,在秀山县民蕊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秀敏向前来考察交流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唐晓波递上一杯刚泡好的“秀山毛尖”茶。  唐晓波仔细观察茶汤的成色,闻了闻茶叶的香气,再品了一口,随后建议:“这款茶叶的形态和口感都属上品,但可以再适当地增加香气。”  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服务团走进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期刊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孕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文化土壤、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红岩精神的生成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伟大革命实践。对红岩精神的形成源流加以分析梳理,是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岩精神的重要前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近代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总动员、总部署、总要求。  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各项工作的“指挥部
期刊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就“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怎样建设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指明了政治方向、厘定了发展定位、明确了建设进路。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紧抓好抓出实效,这是高校必须担起的新时代使命。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高举一面旗帜。1992年4月,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号召全体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
期刊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卫生健康系统人才队伍则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梁平区针对卫生健康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均、引才留才机制不畅、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求突破,通过“输血、造血、活血、献血”四位一体工作法,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加大引进力度,增强“输血”体能  做好招录引进是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