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能否“换汤”又“换药”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p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视为“高考入场券”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近日举行,51万余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尽管是学业水平测试,但由于成绩等级与高考直接挂钩,关乎考生的前途命运,因而受到考生、家长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称之为“小高考”。有的中学不惜打破正常教学秩序,停掉两三周的主课,为的是给“小高考”让路,让学生多些时间准备;不少学校多次组织模拟测验和考试,让学生们“演习”“练兵”,以便在“小高考”中好好发挥,赢在“高考起跑线上”。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是为了加强对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向高校提供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拔人才。”然而在现实中,学业水平测试却演变成了另一种高考。难怪老师和家长感叹:这样让考生“吃二次苦,受两遍罪”,与“一考定终身”能有多大区别?
  纵观多年来的高考改革,一直想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但是,这种状况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改革,从制度设计到政策预期都想让高考改头换面,可是,在现实中却大打折扣,步履维艰。春季高考的制度设计并没有错,但它的式微,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十多年。在新课程改革基础上的高考,应当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但从已实行“新课改高考”的十多个省份来看,人们普遍反映“比较平稳”,与以往高考“有一定衔接”。其实这些评价的潜台词是:与过去的高考相比,“新课改高考”并没有太大变化。
  高考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局面呢?其根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改革不能在沙滩上建楼,必须有基础教育改革的土壤,而目前应试教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高考改革在与之博弈的过程中,“打折”“走样”的现象在所难免;二是人们对高考改革的心态很矛盾、很纠结:对现行高考不满意,对一些改革不放心;不给高校招生自主权不行,给的太多也不行;不给偏才怪才“绿色通道”不行,“通道”太大太宽也不行……高考改革,时常在这种两难境地中蹒跚而行。
  “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在我国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蓝图中,高考改革的前景清晰可见,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高考”呼之欲出。对此,人们热切期待着。
  
  (摘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教育管理要点眼界决定境界,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对于校长而言,科学规划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前提,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是管理精细化的开端。只要找准了方向,就不怕路有多
就建设小型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一体化网络的设备选型原则、相关制播技术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回顾,介绍使用中的认识和体会。
教育规划纲要里有这样一句话:“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革命性”这三个字的分量非常重,革命性不是改革、改良,而很可能是结构、方式的重建。  然而,如果教育停留在今天这样的信息化水平上,很难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利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师传授知识,不应该是计算机的主要功能。  当下,我们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为构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提供支撑。这种新学习方式将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变“服务于教
目的了解民族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修《法医学》后对法医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该课程的教学意见,以期指导和调整民族医学院校法医学教学改革。方法无记名调查问卷方式随
只有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我们民族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体现树立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现代形象。我们认为民族化的本质就是需要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刻体现民族精神,也就是
教育管理要点学校管理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是,改革必须对症下药,有时,改革指的不仅仅是外部资源的整合、引进,还包括内部结构的重组、管理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