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直接膝下支架植入术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评价直接支架植入术在治疗膝下血管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数据库及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检索相关文献。根据不同的支架类型,支架组分为金属裸支架(BMS)与药物涂层支架(DES)两个亚组进行分析。研究终点包括直接技术成功率、一期通畅率、保肢率及免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
结果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确定并纳入14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 278例患者(3 699例肢体)。PTA组技术成功率为90.95%,95%可信区间(CI)为86.25%~94.15%。在直接支架组中仅1篇文献报道了技术失败率为4%(5/118)。1年一期通畅率及免于TVR率在PTA组及BSM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DES组合并后的1年一期通畅率及免于TVR率明显高于PTA及BSM组,分别为85.05%(95%CI 79.95%~89.02%)及90.52%(95%CI 83.68%~94.67%),均P<0.01。PTA,BMS及DES组的1年保肢率分别为88.41%(95%CI 84.53%~91.43%),94.41%(95%CI 89.52%~97.1%)及96.81%(95%CI 94.04%~98.32%)。支架组在保肢率上明显优于PTA组(P<0.01)。尽管敏感性分析显示了结果具有相对稳健性,但本文中的文献异质性较大且混杂因素未能校正。
结论在减少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后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BMS与PTA相比并无优势。而DES在治疗局限性膝下病变中表现出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