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量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关基因的发现推动了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的重要性彰显出来。本文对人V-Ki-ras2 Kirsten大鼠肉瘤基因(K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鼠类肉瘤病毒菌癌同源物B1(BRAF)3个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与肿瘤治疗效果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 35:971-977)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卫生部北京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关基因的发现推动了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的重要性彰显出来。本文对人V-Ki-ras2 Kirsten大鼠肉瘤基因(K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鼠类肉瘤病毒菌癌同源物B1(BRAF)3个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与肿瘤治疗效果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 35:971-977)
其他文献
血友病A(hemophilia A, HA) 是最常见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出血性疾病,活产男婴中发病率为1/5000[1]。主要因凝血因子Ⅷ(FⅧ)的遗传性缺陷或缺乏所致,患者常自发性或外伤后出血不止,严重可危及生命,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根治措施。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s)不同亚型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方法将2002年8月至2010年8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诊断的53例MDS/MPNs患者按2001年 WHO分类标准分为4个组,其中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组24例、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组13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组12例、MDS/MPN不能分类(MDS/MPN-U)组
目前,常规尿液分析存在许多困惑与问题,本文对尿有形成分检查的标准化方法,尿常规检查过筛试验,不同检查方法结果的参考区间,有形成分的定量,采用离心或不离心尿做有形成分检查及自动化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共识,以期引起关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790-791)
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成为肺癌治疗热点,越来越多的分子靶点的发现及靶向药物的研发给肺癌患者长期生存带来希望。2007年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EML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EML4-ALK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
当代医学已进入个体化医学时代,个体化医学检测最为成熟的是基于人特定基因多态性的分析和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及表达的检测。现在,该类检测通常涉及到PCR扩增基因过程,如实时荧光PCR、PCR+测序、PCR+杂交(芯片、膜和乳胶颗粒等)。目前,我国一些临床实验室也正在或拟开展此类临床检测项目,但目前大多在非临床检验科室,如病理科、药剂科、肿瘤科等实验室,处于一个较为混乱的状况,如何从实验室设计、分析前的标本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磁珠法的快捷、简便、高纯度血液HBV DNA提取方法(以下简称磁珠法),为用于临床自动化定量检测的核酸诊断试剂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科华生物公司内部5份HBV强阳性血清标本,先通过磁珠的磁性、悬浮性、HBV DNA提取效果等对4种磁珠(A~D磁珠)进行筛选,并对磁珠用量(1~1.75 μl/ml)、裂解液pH值(4~9)、洗涤液中是否加入乙醇和洗脱液带磁珠扩增等条件进行系统优化;
HBsAg是诊断和治疗HBV感染者及判断其传染性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多采用ELISA检测HBsAg,而从标本采集到检验操作的各环节诸多因素都可导致ELISA出现假阳性[1-3]。由于国内少见ELISA的HBsAg确认试剂盒供应,至今少有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做HBsAg确认试验。HBsAg中和确认试验通常以HBsAb封闭抗原决定簇来确认HBsAg检测的特异性。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来源于接种
目的调查2011年我国14家医院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方法收集2011年6至12月14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1498株非重复革兰阳性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对不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做回顾性研究,采用一般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中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NSSP)的发生率。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S)
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A)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DR-ABA)菌株已播散至全球各地[1-2],其所致感染已是临床的棘手问题。最近我院分离到一组PDR-ABA菌,为了解本组PDR-ABA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