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毛相林:凿出脱贫天路之后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相林在“时代楷模——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影像展现场。

  2004年以前,从重庆下庄村去往巫山县,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条有108道拐的古道,往返至少要4天。1997年,毛相林带领乡亲们花费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把到县城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条路将下庄村与外界连通,既是一条求生路,也是一条致富路。
  5月30日,在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国外文局、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人民画报社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承办的“时代楷模——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影像展上,《中国报道》记者见到了毛相林。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削,留着灰白短发,尽管已经年过六旬,但说起话来语速很快、逻辑清晰。“现在下庄村的规划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情也有很多。”毛相林说。

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


  下庄村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重庆市巫山县,是个“天坑村”。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正如当地一首歌谣唱的那样,喀斯特地貌使这里四面绝壁,从“井沿”到“井底”的距离有1100米。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居住在“井底”,他们要手脚并用翻3个大台阶,转108道拐才能走到“井沿”。
  在没修路前,下庄村有100多人没到过县城,50多人没去过30公里外的骡坪场镇;23人在悬崖行走时失足坠亡;村里有的高龄婆婆自从嫁到这里以后就再也没有出过村庄。
  成为“当代愚公”,是被逼出来的。1997年毛相林38岁,刚刚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为了不让祖祖辈辈被大山困住,他作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依旧称得上疯狂的决定:和村民一起用最原始的方式修一条通往外界的路。
  想到要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来,没有村民不打怵。“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毛相林在村民大会上给大家做动员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在他的感召下,村民们也动起来了。
  “当时我们缺资金,经过村党支部集体研究,动员全村村民,由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带头,投资了4000多元,我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贷了两万元钱,购买了炸药等修路物资,开始向悬崖绝壁宣战。”毛相林回忆起来,仍然有些激动。
  路修起来远比想象中艰难: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他们就腰系长绳,吊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再用钻机打炮眼数米深至10多米放大炮,炸开顽石,开拓路基。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晃荡作业,在绝壁炸开一处豁口,形成一个石礅,然后一步步向前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不到两年时间,就有两位年轻人牺牲。“特别是黄会元的牺牲。因为他在外面打工,是我写信把他叫回来的,只修了8个月路就献出了生命,当时在那一刻,我也动摇了。在他的灵堂前我问大家,同意修路的请举手,这时黄会元的父亲,72岁的黄益坤站出来,他说,我们的路已经修了一半了,我们下庄人是几百人困在这里,只要大家努力,哪怕我儿子死了,也是为子孙造福。”在场的乡亲们无一不举起双手,毛相林心里既愧疚又感动。
  2004年,村民们在毛相林的带领下终于从悬崖绝壁间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碎石路。路通的那天,毛相林找来一辆车,把这条路从头走到尾。全村男女老少,自发形成队伍,跟着他走。走到终点时,毛相林大声对着乡亲、对着群山说:“今天我们终于把這条路修通了,我们没有辜负死去的兄弟们。”加上后来又牺牲的4人,一共有6人在修路过程中献出了生命,但是下庄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了。

“还要想着怎么过好日子”


  路即便修通了,长期的积贫积弱却让大多数村民依旧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怎样才能增加收入成了毛相林接下来思考的问题。
  “我们曾经也发展过很多产业,大多都失败了。”听说漆树值钱,他带领村民培育出两万余株漆树苗,没想到当年夏天全热死了;见其他村种桑养蚕赚了钱,他又号召村民跟着学,结果桑树长得不错,蚕子却无一幸免……屡次的失败,让那些当初豁出命来随他一起修路的群众有了意见,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作检讨,也明白了“不能蛮干,得相信科学”的道理。
  凭着山里人的一股犟劲,毛相林下决心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有一次,他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动心的毛相林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了两分地。可喜的是,这次他成功了。在他的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2014年,重庆市县农业专家对下庄村的海拔、土壤、气候、水分、阳光等进行深入全面考察分析,最后确定发展纽荷尔柑橘、桃、西瓜三大脱贫产业。“这样我就组织村民继续种,有了技术我们就不怕!”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毛相林和村干部一起,到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讨教学习,摸清销路,还买来书一点点研究,上门手把手教村民们种植技巧。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每年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在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柑橘)“三色”经济的推动下,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4元,修路前人均才300多元。
  也是在这期间,下庄人向县里争取到公路改造资金,路窄了,扩宽;弯急了,修直……2017年,一条4.5米宽的硬化路竣工,第一辆大卡车开进了村里。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路通了,经济作物就可以卖出去,外面的人也可以进到村里帮助销售产品,“但是在没通路之前,这些都不敢想”。

探索乡村振兴的新出路

  2020年11月18日,毛相林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并于今年2月17日当选202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今年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颁奖。“我是第一个上台领奖,习总书记对我说,加油干,把下庄建设好、发展好”。
  言犹在耳,毛相林更觉得担子沉重。
  独特的地势造就了下庄村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旅游资源丰富,不时有游客进山游玩。对于已经开始的乡村振兴工作,毛相林又把目光瞄准了乡村旅游。
  “下庄的环境污水处理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每家农户都建起了小花园。改造后的土坯房修葺一新,新建的房屋干净整洁。这就是我们下庄的希望”。
  毛相林说:“目前村子已经发展了3户农家乐,另外还有3户即将申请,目前可以迎接外界客人200多人,可以住下来,可以在这儿生活。”他向《中国报道》记者计算,一位客人一晚收50元钱,一户农家乐接待四五个客人就能挣200多元钱,“长期算下来也是一笔收入”。“现在我们不但经济增收了,老百姓也发家致富了,都住上了洋房,有的也在城里买上了小楼房”。
  下庄村的振兴,绝不能仅凭几个村干部的一腔热情。2004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还有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毛相林一边想让他们走出去,一边又想让他们有所成就后再回来。
下庄村坐落在低洼的“井底”,四周被绝壁包围。

  他深知,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特别是需要有知识、有见地、有干劲儿的年輕人。每年过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家,毛相林都挨家挨户上门向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村的变化,希望能请他们回来为家乡振兴出力。没回来的,他就一个一个地打电话争取。在他的努力下,返乡村民越来越多,目前已有近一半的外出务工村民选择了回乡从业。
  从这条路走出的年轻后辈,正在接棒家乡的振兴事业。29岁的毛连长,回到下庄做电商,卖柑橘、西瓜等土货;27岁的彭淦,是下庄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
  在“时代楷模——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影像展,展板上有一张毛相林双手叉腰、仰望峭壁的照片,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和曲折延伸的天路。10多年间,这条路越来越宽,下庄村民的致富脚步也越走越沉稳。
  如今,来下庄村参观的人,很难不被村文化广场矗立着的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所吸引,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参与修路的108位村民而特意修建的。
  当记者问到作为“时代楷模”的代表来到影像展开幕现场有什么感想时,毛相林说,光荣不只属于他一个人,自己是代表他们来的,下一步更要承载着他们的希望,让下庄村越过越红火。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10年中,多项微创技术被应用于治疗因良性前列腺梗阻导致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除了各种“清除”疗法(切除术、汽化术、剜除术以及水刀技术),研究较多的替代方法包括尿道提升、水蒸气消融、镍钛合金装置植入和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rostatic artery embolisa-tion,PAE)。近期发表的一些临床试验数据提示PAE可以成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一种
中国是讲究礼仪的国邦,礼仪是华夏民族身上鲜明的文化烙印,这一点在饮食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饮食是人类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最基础的日常,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各地域、各民族逐渐诞生并发展出一套系统的餐饮礼仪。在中国人眼中,餐桌饮食不仅是日常生活之需,也是进行必要的社交、参与社会活动的最佳途径。中国人在餐桌上表现出明显的自律和敬人的态度,这与中华民族习惯谦让自省的民族性格有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通过引入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从而构建一个移动性的图书馆,和以往的数字图书馆以及纸质图书馆一同打造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图书馆。随着时代改革,高校图书馆也将面临转型和变革,推进图书馆管理员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在新型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只有通过设定科学的业务流程,构建起学习型组织结构的形式,才能够让高校图书馆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
信用卡作为一种非现金交易的付款方式,不完全是简单的信贷方式,更重要的是未来消费、结算的发展方向。信用卡业务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但伴随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来分析宿迁地区信用卡业务的使用现状,找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