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并济 序理相生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阅中高段的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哪种版本,都能大量的看到说明性文章的踪影。《鲸》《松鼠》《假如没有灰尘》……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来。由此可见,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说明性文章;顺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说明性文章也应关注顺序教学
  首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里的文章自然包括说明性的文章。
  其次,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主编的《文体阅读法》中对说明文的阅讀思路作了这样的阐述:“阅读说明文要遵循切合说明文特点的思维轨道。首先是探求该篇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所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事物的特征是什么,文中有没有概括出事物特征的中心语句。其次要理清文章安排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掌握了文章的说明顺序,也就掌握了文章的结构……”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到《文体阅读法》,对照我们的教学,说明性文章说明顺序的教学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说明性文章顺序教学的现状
  为什么会存在说明性文章忽视说明顺序教学这样的现状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原因:
  (一)受老教材教学的影响
  如浙教版老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是专题说明文教学,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读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一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二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没有提及说明的顺序。
  (二)对课标及单元提示的片面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上第三组的单元“导读提示”这样陈述: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两者都没有提及说明顺序。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同时也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但这里的“表达顺序”不是针对说明文提出,很多教师对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教学不很关注就容易理解了。
  三、说明性文章顺序教学的策略
  注重说明性文章说明顺序的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实践,以人教版为例,以下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凭借语言标志,理清说明要点
  文学作品的写作目的表现得越隐蔽越好,可以让人不断玩味,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目的却反之,表现得越清楚越好。正因为此,说明性文章有许多标志可寻。不仅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有标志可寻,文章的说明要点有更多的标志,抓住它,能顺利地理清文章的说明要点及脉络:
  1.关注文章的题目。说明性的文章往往题目就是文章说明的对象或要点。如《鲸》《松鼠》等题目就是文章说明的对象,教学中可以这样引领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要点:文中围绕课题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例如《黄河是怎么变化的》《太空“清洁工”》等题目,就是文章说明的一个要点。
  2.注意每自然段的起始句。文章的每个自然段一般要说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每段起始句常常点明这段要说明的内容,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鲸》一课。
  3.注意统领句。不少说明文都有统领句:有的统领全篇,成为全篇的中心句;有的统领几段,成为几段的解说点。统领全文的中心句,大都是概括出来的事物特征,其他段落均是从不同方面说明事物总特征的。如:“在某城市的中心,有一栋实验性的电脑住宅。这座住宅里安装了一百多台电脑,一切都由电脑指挥。”(《电脑住宅》)
  (二)凭借说明要点,理解顺序关系
  通过抓住说明性文章的标志理清文章的说明要点及脉络后,还要引导学生这些要点、脉络是以什么顺序、关系进行组合的,明白彼此间的联系。其实,说明性文章的标志也隐含提示了说明的顺序。说明性的文章顺序各式各样,但总的来看,不外乎两种:
  1.时间顺序。所谓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就是以时间为序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而且很多自然段的段首有明显的时间标志。另外,许多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文章也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进行说明,如《自然之道》等。
  2.空间顺序。它是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电脑住宅》。
  (三)凭借说明顺序,领会表达妙处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理清了说明的顺序,明白了说明要点间的关系后,往往认为说明顺序的教学已经完成。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每个段落、每个句子的内部甚至句与句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认识相互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领会表达的妙处。一般来说,作者运用某一说明顺序进行说明,总是出于以下的考量:
  1.符合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这种本身固有条理关系或表现在事物的外部特征上,或表现在事物内部联系上。如客观事物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先后的时间顺序;事物的特性与功能有主次之分等。如《电脑住宅》一文第2至7自然段从住宅的周边设施(风向标)、进入住宅的程序,以及布置、厨房装备、卧室“休息系统”的使用、浴室的装置等几方面具体说明了电脑住宅中智能系统的使用和功能。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客观事物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不可随意变换说明顺序,总不能先写“卧室”再写“住宅的周边设施”又回到“会客室”。又如《太空“清洁工”》一文,从“什么是太空垃圾——为什么要清理太空垃圾——太空“清洁工”怎样清理太空垃圾——现有太空‘清洁工’有什么局限”顺序铺排展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不可随意更改顺序。
  2.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即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等。如《新型玻璃》按顺序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为什么最先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答案显而易见,这样写更能引人入胜,符合阅读规律,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说明性的文章不仅说明的要点及说明的几个方面之间要有合理的顺序,就是说明同一要点、同一方面的句子之间也需要合理的顺序。如《鲸》的第一段,这里每句话都是说它大,但如果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这段话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先概括写“大”——具体写“大”(通过数字)——具体写“大”(通过实例)——具体写“大”(假设、体验),写的是越来越形象具体,越来越真切。虽然每句写“大”,但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认识事物及阅读的规律,是不可随意变换的。通过这样引导比较,让学生明白用这样顺序表达的妙处,从而也让学生能在说明性的习作中去自觉追求运用适当的表达顺序。
  总之,在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中,如果能让说明要点的“点”和说明顺序的 “线”并济,让说明顺序的“序”和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方法的“理”相生,那么,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祥芹.文体阅读法[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教完《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后,笔者反复琢磨录像课,对照教学设计,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笔者认为自己在这堂课中尤为注重以下几点:会心诵读得诗韵;澄心融情得其象;潜心涵咏得其意,读悟之中重语用。  【关键词】古诗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教学应该做到“三个为重”:以诗性为重;以意向为重;以共感为重。教师
【摘要】赵树理是著名的现代小说家,也是山药蛋派的创始人,在六十多年的生命旅途中创作了不少佳作。读赵树理的作品,我们可以领悟字里行间规范化与大众化的统一,感受到他生活地方的地域风情与民风民俗,了解他对作品独特的审美建构。这些作品中所依托、所承载的,对我们理解“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语言;形式与内容 ;审美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赵树理作品的特征  赵树
【摘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完成对大量书籍的阅读,这种教学被称作阅读教学。这是增强认字能力、丰富知识以及提升自我修养的一个过程。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这门课程,不但教会了学生认知与识字,此外,还帮助学生获
【摘要】统编版教材设计了“习作单元”,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系,发现单元之中不同板块的功能价值,找到教学策略。本文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为例,试述高年级习作单元教学策略。  【关键词】习作例文;教学策略;统编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9-0137-02  【本文著录格式】黄
【摘要】目前,我国的小学师资力量一部分是由中等师范学校进行培养的,因此,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准对我国新生力量的受教育水平有直接的影响。由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分的班级比较多,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大,因此,作为中等师范学校的执教老师,需要按照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及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将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加以融合,这
【摘要】“留白”艺术原本是指中国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工艺手法,指的是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画品的画面、章法更加协调和有意化突出而进行了空白渲染,给观摩者留出不拘于此的想象空间。将“留白”艺术的精髓引入到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中,针对中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而打开他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大门,将语文教学中的精彩和想象留给他们,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自己人生的感悟通过“留
【摘要】国际青少年读物理事会把4 月2 日定为国际儿童图书节,中国儿童读物促进会也将图书节引进中国,并设定4 月2 日为“中国儿童阅读日”,可见中国乃至全世界均越来越重视儿童的阅读,从当今现状来看,儿童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渐养成,但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数学阅读却仍被忽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均离不开数学,诸如股票、理财、说明书、建筑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数学阅读而获取的知识与能力。小
【摘要】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优势,适用不同的教学目的。笔者选择了8篇有关昭君出塞的文本组成群文阅读,教学分为课前任务群驱动自学,课上情境带动探究,课后评估相随三个步骤进行了实践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6-0123-02  【本文著录
【摘要】由于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尤为明显。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细致,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够深入。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法,采用细化阅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文章将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细化阅读教学的基础是什么,如何实施细化阅读教学以及实施细化阅读教学应注意的事项,希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要】新选入统编版教材的史铁生作品《那个星期天》,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打动人心,深受学生的喜爱,本文将从文本的叙述视角和语言艺术角度,对《那个星期天》进行教材文本分析,探寻语言表达的学习路径。  【关键词】史铁生;那个星期天;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3-0057-03  【本文著录格式】黄泽.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