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珍品——通海格子门

来源 :今日民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ysica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海杨广镇有个小新村,村里建有一座三圣宫,大约是乾隆年间盖的,寺里供奉如来、孔子、老君三个神,所以取名叫“三圣宫”。三圣宫里既没有和尚也没有道士,现如今是村老年协会的活动场所,村里谁家有红白事需请吃喝也在寺里进行。三圣宫正殿现保存有一堂六扇格子门,雕刻这堂门的人叫高应美,通海县河西镇高家村人,生于1861年,一生以雕门为生。传说他雕的一堂门现收藏于某国博物馆,与世界顶级艺术大师作品一道,接受全世界的顶礼膜拜。
  高应美一生共雕刻了五堂门。小新村这堂门是其手艺鼎盛时期的作品,历经17年完成。格子门一般六扇称为一堂,小新村这堂门每扇高3.2米、宽0.6米、厚0.07米,所用材料是云南开远马者哨的红椿木,此木经年不朽、不变形、不虫蛀。六扇门共雕有大小腾龙7条、各型战马20匹、牛4头、古代人物151个,以及许多山石树木、楼宇院宅。所雕人物、环境涉及到春秋战国的传说、西汉故事、封神演义、三国志、水浒传等等大众熟悉的故事。人物或骑马舞枪、或腾云驾雾、或笑逐颜开、或仁慈憨厚、或正面、或侧面、或平视或转身、或翘足或爬山,手足之高低、衣纹之飘逸、神态之自若,均是惟妙惟肖,宛如生人。门的上半部分雕功尤显精湛,采用的是传统镂空雕刻技巧,一般来说镂空雕到二至三层的木匠已经是高手,但小新村的这堂格子门中有个“九老拜童子”的故事,9个人物连同亭台楼阁,前后雕出5层,五环相扣,人物空间远近分明,显示出高师傅镂空雕刻技艺之极致、精炼。下半部分则属普通平雕,也显有精妙之处,即两株墨竹,以叶片成诗曰“水绕楼船起圣宫,双龙发脉势丰隆,春山拥翠千年秀,不赖丹青点染工”,将三圣宫周边环境、景色、风水融于诗的绝美意境之中。
  现在看守格子门的是71岁的岳师傅。坐在三圣宫树木环抱的大殿前,抚摸清凉的条石台阶,于蛙鸣蝉唱的意境中聆听岳师傅讲述格子门几近被毁却又多次逢凶化吉的传奇故事,会听得入了迷,且不说百年来风雨多过宁静,虽是地处偏僻,格子门仍以其精湛声名远扬,招惹了许多灾难。解放前就有建水土匪扬言要到通海来抢门的事儿,结果一向文弱的小新村人都热血沸腾,忽然之间与土匪形成势均力敌的对抗之势,之后不但不闻匪事,居然能于乱世动荡的年代不凭武力多次保住这木雕珍品。
  


  “文革”期间“破四旧”,造反派、红卫兵结队到三圣宫(当时三圣宫是生产队的粮食仓库)要砸烂格子门,幸亏小新村住着一个不问政治、一心向佛的和尚———殊慧,他是本村人,自小在三圣宫出了家,记事起就与这格子门朝夕相对,耳闻目染的是上辈人如何珍爱格子门、如何不惜生命代价保护格子门,心中已然深埋住护门的信念。面对闹事的人群,和尚殊慧提根大木棒横在门前,问道“破旧立新,也没见你们立了什么新东西呀?现在庙里放的是国家的粮食,砸了门,粮食出了问题谁负责?谁要砸门,我跟谁拼命!”“文化大革命”,是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阻挡“破四旧”就是反对“文化大革命”,就是反对毛主席,是要遭殃的,可是和尚殊慧不但没有遭殃,小新村人还让他继续看守队里的粮食,实际上是让他继续以他固执的性子看守格子门,村里人放心将祖宗留下的珍品交给他守护。和尚去世后,还有过姓傅的老人看守,之后就是岳师傅。乐观的岳师傅对格子门上雕的故事和高应美的生平了如指掌,让你听得回味无穷。
  从岳师傅平和的讲述里,我们能感受到小新村人对格子门的敬重和爱惜之情……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合理使用生活资源.这样不仅能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理解与接受能力的提升.本文围绕上述内容进行讨论,介绍了语文教学具有
小学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学生必须在小学阶段把英语基础夯实。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小学英语是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目前在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