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成班率大大突破相关标准,多数班级人数都超过70人。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有效组织物理实验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验开展所取得的成功的实验教学模式、经验,以及多年物理教育的实践积累,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做个归纳总结。
一、大班额条件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挑战
(1)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思维形式多样。如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设计实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课堂中来,学有所得;这对教师教学提出很大的挑战。
(2)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学习习惯有好有坏,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实验课堂的管理控制相对较困难。没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课堂一不小心可能演变为学生玩耍的课堂,而不再是我们需要的科学探究。
(3)大班额条件下,学校实验器材不足问题凸显,尤其是在分组实验中,原来可以满足2人一组的实验现在只能3-4人一组。往往导致少数学生放空,显示为“无事可做”,参与不到实验课堂中去。
二、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1.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科学分组
班级人数众多,如何科学分组,让小组中能够各取所长,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就对本班学生能做个深入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水平等诸多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为科学分组提供充分的资料。我们的建议:实行两套分组模式
(1)实验组:一般4人/小组,按照男女比例、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均匀搭配。使得每小组成员各有所长,有习惯抽象思维的,也有习惯形象思维的。在小组实验中,各成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合作完成好学生分组实验。
(2)学习组: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习综合情况类似的学生分成多个相对稳定的组。每组成员大概10人左右,他们在学习水平上大致相同。每组选出1-2个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生活管理。教师跟据不同组的情况因材施教,区分给题、下分作业。使班级每位同学在快乐的学习中成长进步。组长负责作业的完成情况统计,收集本组成员的学习上遇到的困惑,反馈给任课教师。形成师生互动体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明确学习任务
在小组实验中,需要特别强调学习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避免到了实验室后,动手能力强的组员在进行着相应的实验操作,另外组员则无事可做而闲着。或者实验目的性不强,把实验仪器当成了新奇的玩具,胡乱把玩。我们的做法:
(1)强调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步骤,知道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理解实验原理,会做实验数据分析。
(2)进实验室前提交实验报表核查:为了有效核查学生实验前的预习情况,特设立此环节;一是让预习更为深化,强调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及自我加工;二是让预习环节显现化,因为班级人数众多,难免有个别的学生滥竽充数。三是让学生在进实验前就先做好预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
(3)实验汇报。上好实验汇报课,收集各实验组的详细实验报表,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对典型问题进行组内及组间大讨论。同时还可以引入了“竞争”机制,在每个小组中表现突出者还能竞选上小组长。在这些小组之间,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评选出“最佳发言小组”、“最佳交流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并给予小小的奖励,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小组的情况汇报,教师也能准确的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弥补了大班额教学的局限性。
三、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按照新课程标准,学生考查实验已经缩减为十三个左右;但是大量的物理规律及原理多数源于实验,依赖于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除去考纲要求的学生实验外,课堂演示实验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1.物理演示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要强。演示实验是为了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让教师能讲清楚所要传授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所以,演示实验的设计科学性一定要强,确保正确、真实。
(2)演示实验现象要明显,易于观察。演示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者能够清楚地看到演示者所要演示的现象和规律。所以,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形象,易于观察。
(3)演示实验的成功率要高。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即时演示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要求演示实验的成功率要高,要能较容易地完成演示任务。只有成功地完成所设计的演示实验,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的教学。
(4)實验结构要简单、操作要简便。???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实验装置必须经过由实验室搬至教室的过程。这样,结构简单的实验装置就会更现实,更受到青睐。另外,演示实验的操作也要简单明了,要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的演示实验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演示实验经典案例举例
笔者在讲授《摩擦力》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设置了一个“听话的圆筒”小实验,学生反响很好。
(1)器材准备:找个小圆筒,内部做个小机关(有意让三小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细线穿过这三个小孔;如图所示:
(2)实验演示及现象:两手抓住细线两端,喊“走”的同时放松细线,圆筒会“听话”的下落;喊“停”的同时拉紧细线,圆筒会“听话”的立即停止下落。
(3)实验原理:“走”时,细线放松,细线与小孔间压力很小,摩擦力几乎可以忽略;“停”时,细线拉紧,细线与小孔间的压力突增,摩擦力很大,圆筒在摩擦力作用下立即减速停下;
该小实验取材简单,现象明显且极富表演性,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必须满足接触物体间有压力这一条件。
总之,大班额条件下的教学工作的确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处处为学生着想,从学生入手来备好自己的课,把学生备进去,把教学魅力备出来。我们的教学还是可以一样高效的完成。
一、大班额条件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挑战
(1)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思维形式多样。如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设计实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课堂中来,学有所得;这对教师教学提出很大的挑战。
(2)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学习习惯有好有坏,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实验课堂的管理控制相对较困难。没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课堂一不小心可能演变为学生玩耍的课堂,而不再是我们需要的科学探究。
(3)大班额条件下,学校实验器材不足问题凸显,尤其是在分组实验中,原来可以满足2人一组的实验现在只能3-4人一组。往往导致少数学生放空,显示为“无事可做”,参与不到实验课堂中去。
二、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1.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科学分组
班级人数众多,如何科学分组,让小组中能够各取所长,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就对本班学生能做个深入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水平等诸多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为科学分组提供充分的资料。我们的建议:实行两套分组模式
(1)实验组:一般4人/小组,按照男女比例、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均匀搭配。使得每小组成员各有所长,有习惯抽象思维的,也有习惯形象思维的。在小组实验中,各成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合作完成好学生分组实验。
(2)学习组: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习综合情况类似的学生分成多个相对稳定的组。每组成员大概10人左右,他们在学习水平上大致相同。每组选出1-2个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生活管理。教师跟据不同组的情况因材施教,区分给题、下分作业。使班级每位同学在快乐的学习中成长进步。组长负责作业的完成情况统计,收集本组成员的学习上遇到的困惑,反馈给任课教师。形成师生互动体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明确学习任务
在小组实验中,需要特别强调学习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避免到了实验室后,动手能力强的组员在进行着相应的实验操作,另外组员则无事可做而闲着。或者实验目的性不强,把实验仪器当成了新奇的玩具,胡乱把玩。我们的做法:
(1)强调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步骤,知道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理解实验原理,会做实验数据分析。
(2)进实验室前提交实验报表核查:为了有效核查学生实验前的预习情况,特设立此环节;一是让预习更为深化,强调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及自我加工;二是让预习环节显现化,因为班级人数众多,难免有个别的学生滥竽充数。三是让学生在进实验前就先做好预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
(3)实验汇报。上好实验汇报课,收集各实验组的详细实验报表,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对典型问题进行组内及组间大讨论。同时还可以引入了“竞争”机制,在每个小组中表现突出者还能竞选上小组长。在这些小组之间,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评选出“最佳发言小组”、“最佳交流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并给予小小的奖励,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小组的情况汇报,教师也能准确的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弥补了大班额教学的局限性。
三、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按照新课程标准,学生考查实验已经缩减为十三个左右;但是大量的物理规律及原理多数源于实验,依赖于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除去考纲要求的学生实验外,课堂演示实验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1.物理演示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要强。演示实验是为了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让教师能讲清楚所要传授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所以,演示实验的设计科学性一定要强,确保正确、真实。
(2)演示实验现象要明显,易于观察。演示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者能够清楚地看到演示者所要演示的现象和规律。所以,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形象,易于观察。
(3)演示实验的成功率要高。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即时演示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要求演示实验的成功率要高,要能较容易地完成演示任务。只有成功地完成所设计的演示实验,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的教学。
(4)實验结构要简单、操作要简便。???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实验装置必须经过由实验室搬至教室的过程。这样,结构简单的实验装置就会更现实,更受到青睐。另外,演示实验的操作也要简单明了,要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的演示实验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演示实验经典案例举例
笔者在讲授《摩擦力》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设置了一个“听话的圆筒”小实验,学生反响很好。
(1)器材准备:找个小圆筒,内部做个小机关(有意让三小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细线穿过这三个小孔;如图所示:
(2)实验演示及现象:两手抓住细线两端,喊“走”的同时放松细线,圆筒会“听话”的下落;喊“停”的同时拉紧细线,圆筒会“听话”的立即停止下落。
(3)实验原理:“走”时,细线放松,细线与小孔间压力很小,摩擦力几乎可以忽略;“停”时,细线拉紧,细线与小孔间的压力突增,摩擦力很大,圆筒在摩擦力作用下立即减速停下;
该小实验取材简单,现象明显且极富表演性,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必须满足接触物体间有压力这一条件。
总之,大班额条件下的教学工作的确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处处为学生着想,从学生入手来备好自己的课,把学生备进去,把教学魅力备出来。我们的教学还是可以一样高效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