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年前,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曾经举办过一次家庭教育电视小品优秀作品评选,我是评审委员。记得青岛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选送了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电视小品。然而,那个小品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可留给我心中的沉重,却怎么也挥之不去。
  这是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已经说好,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儿子到海边的游乐园去玩。但到了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变了卦,不想去了。可孩子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许诺,还是要爸爸妈妈带他去玩。
  时间是星期天的早晨,地点是家里的床上。小儿子躺在爸爸妈妈中间,面朝妈妈说:
  “妈妈,咱们起床吧!今天不是要带我去海边的游乐园玩吗?”
  妈妈面带一脸的疲乏,打着哈欠说:“儿子,妈妈今天特别累。好儿子,咱们下个星期天再去,好不好?”
  “妈妈,上游乐园,不是您和爸爸说的吗?妈妈,咱们快起床吧!”
  “我今天累着呢!让你爸爸带你去!”妈妈不耐烦地说。
  孩子在妈妈这边碰了个软钉子,转过身子,哀求爸爸说:“爸爸,咱们起床吧,我要去游乐园玩。”
  “爸爸累着呢!让你妈妈带你去。”爸爸又把“球”踢了回去。
  “妈妈,咱们快起床吧!我要去游乐园玩。”孩子的身子又转向妈妈,继续哀求道。
  “好儿子,妈妈今天要洗衣服。衣服不洗干净,你星期一就不能穿干净衣服上幼儿园。还是让你爸爸带你去,好儿子!”
  儿子哀求妈妈又不成,于是身子又转向爸爸那边哀求道:“爸爸,那您带我去吧!”
  “好儿子,爸爸今天有事情,咱们下个星期天再去吧!”
  向谁哀求都不成,儿子感到非常的无助与悲哀,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天花板,哽咽着,不停地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就是要去游乐园嘛……”
  大约妈妈感到有点太过分了,产生了那么一丝的同情心,对儿子说:“好儿子,听话。妈妈今天给你做好吃的。”
  “不嘛,我就是要去游乐园玩!”
  爸爸也说话了:“儿子,爸爸今天跟你一起搭积木,好吗?”
  “不嘛,我就是要去游乐园玩!”
  不管怎么哀求,儿子终究没能去成游乐园。可以想见,儿子这一天的情绪会是怎样。
  看完这个小品,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个孩子也太“拧”了,太不听话了,太不体谅大人了。这显然是站在大人的立场上说话。可要是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恐怕就是另外一种结论了。
  平时,我经常听家长在咨询家庭教育时这样“控告”说,我们家的孩子太“任性”了,太不听话了。看了这个故事,恐怕我们大人平时对孩子“不听话”、“太任性”的“控告”,值得认真地推敲了:究竟是孩子不听话,还是大人不尊重孩子呢?
  一般家长都认为,小孩子没有什么准主意,遇事用不着与他们商量、沟通,大人作主就是了。实际上,这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家庭教育应当是教育者(家长)与受教育者(孩子)的一种互动过程,家长的意图被孩子理解了、认可了,才能转变孩子的思想或提高孩子的认识,才算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若孩子没有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意图或意见,只是迫于家长的“强权”,胳臂扭不过大腿,才被迫就范,这不仅没有实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比如上述故事,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严重伤害。在家庭里,大人是一个绝对的“强势群体”;而年幼的孩子势单力薄,是绝对的“弱势”,孩子在大人面前简直是“小菜一碟”。两个大人不急不恼,一唱一和,慢条斯理,就把小孩子给“征服”了。表面上看,家长是在讲理;实际上,家长是在以不讲理“欺负”小孩子。最后,儿子是服从了,但是“口服心不服”,是面对不可撼动的“强势群体”的一种屈服。
  家长教育孩子,不论是年龄多么小的孩子,都应当给予尊重,遇事与他们商量与沟通,取得孩子的理解与认可。家长不要以为自己最了解孩子,其实不然。尽管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与他形影不离,但不见得都真的了解孩子。
  比如,有一个刚读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很有主见,他说他想吃桃子,而且要自己动手用刀切。由于妈妈担心安全问题而坚决地拒绝了。但孩子没有因为妈妈的拒绝而放弃自己亲手用小刀切的愿望,还是一个劲地请求妈妈让他自己切。妈妈心想,要是孩子注定要受伤,在我眼前受伤,总比万一在没人注意时他自己拿刀子乱用好得多吧!于是,妈妈答应他,让他自己切桃子。
  妈妈示范着将桃子切成星星的形状,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便将刀子交给他,叮咛他若不小心切着了手,要赶快告诉妈妈。虽然妈妈心里很紧张,但也谨记一位幼儿教育专家说过的话,将事情的步骤和要求说明后,大人就应当闭嘴,让孩子自己动脑筋,而不要在一旁没完没了地唠叨:“小心、小心”。
  妈妈只是在孩子身旁看着。儿子站在餐椅上,这样正好够得着餐桌,然后拿起刀子准备切桃子。就在这时候,儿子突然回头向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你好爱我哦!”
  当时,妈妈愣了一下,孩子从未对妈妈说过这样的话。随即,妈妈就反应了过来:原来他是指妈妈同意让他自己切水果,这才是爱他。妈妈原以为不让孩子自己切水果,生怕他受伤,是在爱他。她万万没想到,孩子与家长所理解的母爱完全是两码事。
  由此可见,家长与孩子经常进行沟通,是何等的重要。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其他文献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1岁前给宝宝喂点花生或花生酱,可显著降低孩子的过敏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吉迪恩·莱克博士和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对550名存在花生过敏风险的儿童展开了跟踪调查,仔细检测了参试孩子的所有过敏症状。如果宝宝在1岁之内喂食花生酱或花生零食,那么孩子到6岁时,其花生过敏的风险会降低74%。专家表示,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吃花生,能起到长期防过敏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湿疹、鸡蛋过敏或
“我先走啦,你们再耐心等一等。明天见!”妈妈已经在门口了,小雅背起书包,邊穿鞋子,边跟剩下的小同学们道别。  请你推断一下:此时,教室里还剩下多少个小朋友呢?
当男人闯进了厨房,把那里当成实验场;  当男人和孩子趴在地板上,玩得一片狼藉;  当男人把孩子抛向空中,或者像米袋一样撂到沙发上;  当男人在给孩子洗澡时,把毛巾当水枪,打起了水仗……  我们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妈妈第一个尖叫,然后粗暴地介入,开始无尽的唠叨。而男人和孩子,不仅快乐被无辜粉碎,眼神里活泼的光芒也开始黯淡。  尼采说过:“所有的男人都是战士和孩子,作为战士,他们喜欢冒险!作为孩
“想看看夜晚的博物馆是什么样子吗?那些恐龙、巨兽、飞鸟标本真的会动起来吗?你的‘卧室’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展厅,支起帐篷,打开睡袋,你可以睡在老虎、狗熊的身边,还可以在‘四不像’、梅花鹿的眼皮底下进入梦乡……”  看到杂志上这则报道,我立马从沙发上弹了起来,原来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每年都会举行几次“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一定要带小米去体验一下!  果然,当我第一时间报上名,并把好消息告诉小米时,6岁的她一
為了方便爸爸拖地,家里的凳子都被园园摞了起来。  这一高一矮两摞凳子,总共有多少张,你能看得出来吗?
不会行走,只会蹦跳  我们不会走,只会跳,算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一次最高能跳4米、最远能跳13米——但是,我们只会往前跳,不会往后跳;要想往后,只能轉身。尾巴是我们第五条腿  我们的尾巴又粗又长,长满肌肉。跳跃时,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休息时,它能支撑我们的身体,当凳子用。一旦不运动,立马不流汗  夏天酷热,很多动物通过流汗来散热;我们不同,只要停止运动,立马不用再流汗,因为我们会在前肢的
把几只吸管用胶带组合在一块,眼前这朵“泡泡花”就让人惊喜不已。  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宝宝就处在一个水环境中,也怪不得他们出生后一见到水就high了。  玩水能够促进孩子感官发展,可以使手眼脑更协调,更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玩才能让娃开心又有所得呢?这些有趣的玩法一定要get起来!听一听声音  在玻璃杯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这样就可以体验一把别样的敲击乐了!随意控制水量,敲
胆子大的站前面,有些害羞的躲后面。请你数一数,总共能看到多少個草莓?
虽然女儿画得整张花猫脸,但绝对是一次难忘的沙滩写生。  麦兜这样描述过马尔代夫——“那里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幼,是坐落于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这是多么美好又清爽的画面!虽说我们不一定能去麦兜梦想的地方,但趁着假期去海边戏水、玩沙,也能收获同样的清凉快感。现在我就分享几个沙滩小游戏,请你带上自己家的“麦兜”,一起去海边玩吧。1运水小分队  材料:贝壳、小水杯(或水桶)。  玩法:  1.两个大
邻居Diana邀我看她写的女儿成长日记。晚上忙完后一头扎入,鼠标无意识点入一篇《教育杂感》。越看越有共鸣,鼠标不停往下滑,最后停在了篇末一句话上:“要给每个人更多的机会,允许犯错误。”  很普通的一句话,却和我这一年多对美国教育的感想不谋而合,那就是“容错”,也可理解为“允许偏差”。  以前做供应链时,学会一个词,叫做tolerance(公差、限度)。我们生产胶水,胶水最大的功效在于粘性,由专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