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中考作文教学的误区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我担任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加上从一些中考资料当中获取的信息,我精心整理,颇有心得。常常在中考之前两三个月对学生进行突击训练。
  【关键词】中考作文 教学误区
  1.学审题。如何理解题意,如何看清要求,选择文体(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最后明确题材的取向。
  2.学立意。立意求新,教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不断寻找新鲜问题、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立意求深,就是文章越深越好,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完全可以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去调动自己的想象,合理虚构。
  3.学剪裁。恰当的安排材料,选择恰当的角度表达;讲究详略得当。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结构上合理编排段落,做到首尾呼应;语言上巧用修辞添魅力,多引名言增文采;书写要规范等等。
  这些强化训练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时间长了,学生不必多想,就可以往框架里填内容,作文分数提高了,但写作激情消失了,由乐此不疲到日渐麻木。我不断反思,这样的作文教学能否长久,这样的作文教学意义何在,清新、纯朴、洁净……这些本应属于少年人的弥足珍贵的文风皆不可见,取而代之的是过早的世故、圆滑。新异的角度、奇妙的思路、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出乎意料的感知……那些本该属于年轻的创造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沉的暮气、陈旧的感观与令人吃惊的平淡枯燥。为什么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与情思、思考与向往、个性与品位悄然无语。我陷入了迷茫中,先前的沾沾自喜、信心满满消失殆尽,我开始反思教学当中的不足。
  今年我从初一语文教起,学生的一篇日记给我很大的触动。她回忆童年的趣事时写到自己在姥姥家骑猪的经历,描写细致生动,妙趣横生,也让我眼前一亮,“生活才是学生创作的源泉”,我知道如何走出中考作文教学的误区。
  首先,制定出一个长远的写作教学规划,不仅抓初一到初三,还要能影响学生一生。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
  1.丰富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使他们精神饱满的投入其创新写作的摸索中,让他们去充分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创新写作的材料。
  2.充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其口、脑、手并用,多姿多彩的生活才会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起波澜,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
  3.教会学生筛选素材,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是学生创新作文的土壤越积越肥沃。
  4.转变为考试而训练,为写作而读书的功利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润物细无声”,避免急功近利、临阵磨枪。
  其次,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改掉作文的畏难情绪,把写作当成一次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一次精神的洗礼。
  1.增加阅读量,激发写作兴趣。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实践,也不可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更不可能学到关于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引导、督促学生每天读一些经典、优秀的课外书籍、名人名言等,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纳精华,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效果。
  2.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激活写作兴趣。(1)充分发挥语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作用,以听说训练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爱说是少年人的天性,教师以此为契机,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读又写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2)给学生多一些写作的机会,写作的空间,以常写去培养“乐写”的习惯。除了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还可以日记或者作业片段为平台,给学生一个宽广的舞台来抒发心中的年少情怀。当然批阅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批改,学生互评,日记还可以拿出来小组交流,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变勤写为“乐写”。
  3.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挖掘写作兴趣。寻找材料,激发兴趣,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民间采风等方式去获得。
  4.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培养写作兴趣。学生作文成果的评价反馈,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起到不断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语言美感和熟练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效率的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对作文感到迷惑或失去兴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所以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值得深思。我认为作文评价要注重激励性评语的使用。
  总之,教师只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为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斤斤计较,踏踏实实的从基础抓起,从平时的作文教学抓起,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就能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东光县灯明寺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纵观过去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听从于教师。如此,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性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生物课堂 课堂自主化 教学方法  所谓课堂 “自主化”就是在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
【摘要】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少获取效益高,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以运用于高三语文
【摘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数学是一门与人类思想中的精确部分相一致的科学。”不言而喻,数学的逻辑思维、推理的严谨性、结论的精准性一直被世人所公认。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生活的简洁美尽情的淡化了对繁琐的笔、墨、纸的依赖。这样,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一个恰当计算方法的选择和计算结果的大致估计的理性时代。  【关键词】估算能力 培养  快捷的生活节奏,让我们产生了估算能力的意识。估
【摘要】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加完美,达到1+1=1,或1+1>2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数学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最为亲密最为深切的。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尤为重要。只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师幼关系会得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