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前“小检测”实践初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复习检测,以促进学生课后自主复习,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课前“小检测”有提问检测、抽查学生知识归纳以及课前测试等形式,要视课程内容和学情而灵活运用。“小检测”本身不是目的,对于检测结果,不是仅仅了解一下学情,而是要结合补标,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并逐步养成自主复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检测;形式;补标;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76-1
  一、地理课前“小检测”的提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曲线”对于教学的重要启示是:课后须复习,复习要及时。然而,地理学科周课时数少,上课间隔时间比较长,有时从上一节课到下一节课会间隔四、五天之多。省教育厅出台“五严”政策以来,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短,更多的时间需要由学生自行掌握,而课后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去复习地理则微乎其微。如此情形之下,学生如果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巩固,那么前一节课所学内容则会大量遗忘,甚至于遗忘殆尽。因此,如何有效督促学生课后及时复习成为地理老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渐渐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利用课堂前五分钟进行检测,以促进学生课后自主复习,收到明显成效。
  具体做法是: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用来检测上节课的内容。五分钟只是一个约数,可以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理解掌握情况而有所调整,比如,前一节课难点少,理解应用少,或者本节课内容难点多,理解应用较多,可适当压缩检测时间;反之,检测时间则可长些。
  二、灵活使用不同的检测形式
  实践之初,我尝试运用提问的方法来进行复习检测。但是结果却是:学生起初还比较重视,大部分学生比较自觉,能够认真上课,课后及时复习。一段时间下来,部分学生开始蒙混过关:他们只是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进行突击记忆,有时仅凭已有经验也能轻松过关,而且每当提问时,总有一部分知道答案的学生会悄悄地说出答案,往往达不到检测的效果。这样时间久了,不能及时复习巩固的学生越来越多。
  于是,我又尝试新的检测方式,即由原来提问改为抽查学生的复习归纳。这样,学生想蒙混过关的可能性没有了,因为要熟练地对前一节课内容认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课,而且还要及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理解和消化。更为重要的是,复习归纳促进了学生真正去主动学习。通过这一课堂环节,学生逐步学会把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为几个方面、几个要点等,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还渐渐养成了课后复习整理地理知识的好习惯。不过,时间久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一是学生在课堂上陈述上节课的内容要点和知识结构所花时间比较多,往往过多地占用了上新课的时间;二是每节课真正能抽查到的学生有限,对于其他没有抽查的学生来说,无法真实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特别是对于一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往往会“赌”一把,可能今天抽查到我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课后根本就不需要做好相关复习工作,这反倒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也就达不到“小检测”的效果了。
  为了进一步改进方法,提高实效,目前,我采用比较多的检测形式是课前测试。地理课上将前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出成一份简短的试卷,在上课的前五分钟由学生进行测试,及时上交,再统一批改评分,并且将每次评分结果登记在册,进行分类处理。
  以上复习提问检测、知识归纳抽查、以及课前测试等诸种检测形式,要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实际学情而选择使用,实践中不可能一种形式自始至终。检测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针对不同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情况,要充分发挥每种检测形式的优势,以督促学生形成并保持自主复习的兴趣和习惯。
  三、及时补标,“小检测”才有意义
  课前“小检测”既是了解学情、诊断教学的一个环节,也是调动学生能动性、调控学生课后复习的一个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经过“小检测”的不断的督促,他们已渐渐养成了课后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复习的习惯。不过,也有部分学生由于惰性,不能自觉利用好课后时间,同时,也有一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效率较低,这些学生即使在“小检测”的督促和引导下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及时补标。
  补标过程首先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大部分学生目标达成比较高,只存在少部分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时就要求这部分学生及时订正。而对于另一部分目标达成不高的学生来说,就必须利用课后时间再次进行复习和检测,直到检测合格为止。这样就能兼顾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保证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到课后自主复习中去,让学生无法“懒惰”,难以遗忘,并逐步养成及时复习、自主复习的良好习惯。
  自从开展课前五分钟的“小检测”以后,我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更知道如何更好地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实现了用课堂五分钟换来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以及一生受用的好习惯。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速度”正在成为行业性话题。  分析人士指出,从1.0到4.3,期间每次重大版本更新,都会给用户带来惊喜。微信用不到 20 个月的时间,用户突破2亿,创新功不可没。  如今,微信的海外版wechat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走出国内,在东南亚迅速流行,并向欧美地区蔓延。wechat正在成为全球新一代互联网的流行元素,热力四射。  微创新的甜蜜点  知名IT评论人洪波曾评价微信的成功之道,
摘 要 新课标阐述了小学语文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并提出了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若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则首先应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喜爱阅读。 本文对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做了分析与探讨,现表述如下。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诸多的变化,其中,比较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