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a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因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在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始终践行陶老的教育思想,树立“做数学”这种理念,将聋生当作解决数学问题的对象,通过他们探索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这样大大提高了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一、采撷生活实例,让聋生做数学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我们聋校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数学学习与聋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
  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请大家做一次乘客,体验一下坐车的感觉。第一辆车的轮子是椭圆形的,第二辆车的轮子是方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课件跟随聋生的动作表演来演示各辆汽车行进的过程,再让聋生说说坐车的感觉,他们说:“第三辆车做起来最舒服。”然后,我抓住这个生活现象:车轮是圆形的,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呢?接着,又让聋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的物体,从大量的生活素材中抽象出几何中的圆,这些圆中有一些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认识圆的特征。
  这样利用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引出“圆”,不但使聋生感到自然,亲切,觉得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也能激起了聋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平时都看见车轮是圆形的,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其他形状呢?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笔者能够自然而然地利用聋生这种心理状态,顺利地进入学习新知的环节。
  二、开展操作活动,让聋生做数学
  陶行知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让聋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数学,对培养聋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聋生亲身经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使之在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进而在探索中找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主动创造,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课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动手实践体验,深化认识的教学片段:让聋生拿出已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聋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把萝卜切成了一个个长方体,随后引导他们把长方体切成近似正方体。然后把切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小组集中,要求小组同学都闭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感受长、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各是怎样的?通过聋生摸一摸来感受: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三、提供探究空间,让聋生做数学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他们总爱把自己当成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布鲁纳也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聋校数学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调动聋生原有的经验,给聋生充分的空间与时间,形成积极、活跃的探究氛围,让聋生亲自动手,亲历过程,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技能。让他们有效地进行探索、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提高聋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利用多媒体,先出示美丽的蝴蝶(一半隐藏)教师提供多种蝴蝶的翅膀让聋生选择,激发聋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初步感知物体的对称性,接着让聋生观察熟悉的物体图片,如,课桌、飞机、松树等,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体会这些物体的对称性。然后,通过动手去折一折,发现这些图形经过对折后是完全重合的,从而得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由此让聋生想办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在小组里交流。有的同学用纸对折后剪出了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撕出了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在钉子板上拉出了一轴对称图形……聋生们用不同的方式,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的理解。亲历了观察——发现——操作——应用这一探究过程,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四、构建合作平台,让聋生做数学
  聋校数学新课标强调培养聋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而培养聋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首先应构建师生合作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聋生在数学课堂上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要认真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要交流与合作。聋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碰撞数学的思想火花,不断地做数学,使课堂充满了精彩,让数学课堂成为聋生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才能的舞台。
  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先让聋生猜猜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再通过小组讨论,每个聋生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的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来推导;有的聋生说:沿着梯形的高剪开旋转、平移;还有的聋生说:把梯形对折剪开,运用旋转来推导……教师肯定了聋生的想法后,就可以要求聋生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聋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得出多种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高……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得出了多种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正确的,那么你认为哪一种更好理解呢?于是,聋生们各抒己见,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段教学有扶有放,让聋生在猜、剪、拼、想、议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探索发现,充分体现了聋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聋生多做、多想、多说,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能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聋生主动地探究知识,还能锻炼聋生的意志,培养聋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聋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泗洪县
  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提起英国球星大卫·贝克汉姆.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他在曼联,皇马的显赫战绩.以及作为”万人迷”在商业上的巨大“钱”途.而根据国外媒体报道,小贝有望从足球转行电视界,据悉时代
民间借贷这种独特的民间信用,必须依赖差序格局下的社会关系网络。乡村社会的差序格局给了民间借贷存在的空间和发展的路径
微网作为一种新的分布式能源组织形式,能够有效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并减弱其对大电网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分布式能源利用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重点研究微网内逆变电
首先提出双轴对称纯弯曲梁正则化长细比的简化计算公式和相应的稳定系数近似公式,使梁稳定计算更为简便。为了保证较好的精确度,对焊接梁和轧制梁采用不同的正则化长细比。与
古人孙膑在“田忌赛马”中,只不过重新安排了三匹马的出场顺序,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一直为后人所啧啧赞叹。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大多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固有的编排体系,不敢越雷池半步地执教我们的教材内容。笔者试想,我们的语文教材是否也能“田忌赛马”?在恰当地时机打破教材的“出场顺序”,出奇制胜,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第一场:“练习”的“一马当先”。
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总觉得班级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你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我觉得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身份,随机应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扮演好五种角色。    一、慈母的角色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
介绍了变压器器身中常用磁屏蔽结构的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巧用“南风效应”——广施温暖之心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南风比威力,看谁先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春暖花开,行人因觉得暖意上身,继而自然地脱掉了大衣,“南风效应”由此产生。“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师生关系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温暖。没有人不希望被尊重,没有人不希望得到师爱。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在对
常规边界元法在分析碳纤维布(CFRP)加固钢结构时,由于遭遇几乎奇异积分的计算困难而失效。通过反复运用分部积分的方法,用解析表达式代替了几乎奇异积分的数值计算,使得边界元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