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英语教师的同步发展意识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还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只有当它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时,才有可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可笔者发现,不切实际地照搬照抄新教学方法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必须有一种独特的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优秀教法的优势以及自己学生的特点,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有忧患意识,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英语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英语教材确实对英语教师本身提出了挑战,所以教师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丰富资源,坚持每天阅读英语报刊和网上的资料信息,收听英语广播,用英语书写教学心得或教学后记,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等。
  
  二、大胆处理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师手头都有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如何科学地使用教材和资料是英语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用书,它是指导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并不是教师上课的教案。但很多教师就是拿着教师用书走进教室给学生讲课的,从未想过要改变教师用书上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虽然,教参上的内容规范,也很正确,但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教参的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删减和增加一定的教材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口味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
  
  英语新课程确实难度大,初高中知识的跨度大,给英语教师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刺激。中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的词汇教学、对话教学、阅读教学、听说教学和书面表达教学都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例如,在现行的高一年级英语教学开始阶段,由于现在的中考方向和高中教学暂时还衔接得不自然,学生一进入高中,就要学习很深的英语教材,生词遍地开花,重点无法发现,大部分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改变这种困境,就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同时对学生知识缺乏的地方,适当地进行补充,使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步丰满起来,让高一英语教学逐步走上正轨。
  
  四、优化语言环境,创造分层教学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环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优化学生英语学习语言环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任就落在了教师的肩上。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组织不同的兴趣小组,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当然,这里所提及的辅导不是单一的语法分析,也不是语言点的剖析,而是各种各样的兴趣培养和与教学相结合的课外活动学习课。这种辅导课应该是不断引导学生,特别是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有趣向着乐趣,最后形成兴趣的方向发展。
  
  五、教学研究要有效能化意识
  
  新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去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教学研究可以说是每个教师不断取得新教学成果的基石。所以每个教师应当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尽可能地参与说课和评课活动。但在很多情况下,多数教师又碍于面子,评课时都是挑着优点讲。这就造成教学上的高原现象,授课者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听课者也找不出什么更好的评课标准。其实,这就是十足的形式主义。也有个别教师,保守、守旧、个人主义膨胀,从来也不想让别人听课,更不愿进行交流,而事实上,不管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考虑,还是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教学研究都要效能化,教师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让每次教学研究活动都能碰撞出教学思想的火花。
  总之,从推进中学英语教学的角度看,教师应有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的意识,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抱着老的教条不放,有了发展的观点,才能有超前的意识,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责编 周侯辰 黄 晓)
其他文献
身为教师的我们,面对新时期的学生,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使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呢?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还是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方式呢?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比较注重以学科
纺织品服装业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创汇行业,也是外向依存度很高的行业.历来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成本较低的劳动力优势,在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绿
高中教材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收录著名改革九次,在新授课结束后如果不对它们作全面、深入的比较,就很难让学生有全面、透彻的认识。笔者拟就除欧洲宗教改革和阿里改革外的六次改革作一粗浅的比较,并就改革的一般性认识提出一点概要的看法,仅供师生参考,并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古代史上的三次改革    相同点。背景: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社会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的尖锐。其中,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背
义务教育由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组成。初中英语课程的设计标准是按照与小学相衔接的分级目标课程模式进行的,两者虽有联系,但又具有不尽相同的规律和特点。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双重任务。小学阶段英语是副课,有些学校还未能正常开课,上了初中就是主课了。我们常发现初一年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时,兴致很高,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兴趣;但好景不长,过不了多久,就有人打退堂鼓,对学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倡导学习数学应与生活紧密结合,让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来,通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起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  但从江苏省近几年
正确、流利地运用英语写作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目的为:表达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养规范的写作习惯。而且规定了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写作能力要求: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信函等;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和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得当、用词准确;能填写各种表格;能写个人简历和申请
培根说过,人类主要是凭借机遇或直觉而不是逻辑创造了科学和艺术.教育学家著名数学家布鲁诺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直觉这种天赋”.数学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自发的和“不可解释”的思维形式,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是一种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这种思维形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筑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语言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因此英语词汇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汇量的扩大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前提。词汇教学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英语教学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词汇,学生常常苦于记忆单词效率低,遗忘速度快。因此作为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我,不得不去思考是什么因素影
未来国力的竞争就是今天教育的竞争,未来民族的命运就掌握在今天的教育者手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特性就是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正是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曾经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任何一门学科都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初中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在实施新课标中,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把先进的理念转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那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