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痛”儿童下肢力线的测量及分布规律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3160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生长痛”儿童下肢力线的特点、分布规律,探寻“生长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89例门诊“生长痛”患儿进行下肢力线测量,并按年龄分为幼儿组(1~2岁,155例)、学龄前组(3~6岁,1249例)、学龄组(7~12岁,358例)和青少年组(≥13岁,27例),统计足行进角、股内旋角、股外旋角、下肢肢体力线、股足角、足底轴线和后距跟角指标,进行分布规律分析。结果“生长痛”患儿的平均就诊年龄为(5.7±2.1)岁,男女就诊人数比为18.5:1。幼儿组和学龄前组下肢力线主要表现为生理性膝外翻,分别占96.8%(150/155)和78.1%(975/1249);学龄组下肢力线主要表现为足部旋转伴不对称,占64%(229/358);青少年组为下肢扭转伴不对称,占100%(27/27)。“生长痛”患儿下肢扭转伴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胫骨外扭转股骨内扭转,占69.5%(362/521),足部旋转伴不对称主要表现为双旋前足伴不对称,占54.7%(629/1150)。“生长痛”患儿肢体与足部力线均有改变的发生率为52.3%(936/1789),其中幼儿组发生率最高,为81.3%(126/155)。结论“生长痛”患儿就诊的高峰年龄为4~6岁,男多于女,且均存在下肢肢体和/或足部力线的改变,推测下肢扭转伴不对称和足部旋转伴不对称可能是导致“生长痛”的主要力线异常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17年四川省H7N9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禽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2017年报告的38例H7N9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下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