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生产力发展中的后现代因素及其创新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aoxi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文化生产力发展区分为现代与后现代两个形态,后者主要体现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以及注意力经济这样几种形式;当前中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应以“科技创造”为基础、以“人文创意”为前锋;其发展模式则体现为以“信息经济”为下位驱动,以“创意经济”为上位牵引。这样一种“梯级推进”模式。
  [关键词]文化生产力;创意经济;后现代;后现代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7)10-0069-03
  
  就全球范围内而言,文化生产力反映的是生产力的当代形态,与物质生产力相对。而就当前中国现实而言,一方面基于资源和投资驱动的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传统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又接受着以科技为主导的生产力模式的挑战(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还面临着新一轮基于人文创新主导的生产力模式的比拼和诱惑(创意经济时代的来临),在这样一种特殊境遇下,我们如何选择?笔者以为,要做合理的判断,必须分析当前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中的后现代因素及其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生产力发展中的后现代因素分析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19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进人所谓“后现代消费社会”。针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西方学界提出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文化经济”和“注意力经济”等多种概念。分析这些不同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当代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尤其是其在后现代历史区间中的一些特质。
  第一,就“信息经济”来看,它是在文化生产力发展进入后现代历史区间时的一种较早的提法,反映了信息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進作用。“信息经济”概念是1962年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传播》中最早提出的,1970年代以后有所发展,标志是波拉特向美国商业部提交了一份题为《信息经济》的报告。从“信息经济”概念的外延看,“信息经济”主要指向网络产业和数字技术产业,这也是人们所熟知的新经济的大体范围。因此,从时问起点看, “信息经济”的开端应该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的时刻。就此而言,衡量当代中国文化生产力发展中是否具备后现代因素,首要条件就是看中国网络产业的状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网民每年以300%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网民已超过1亿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大国,由此可见网络普及的程度;又据信息产业部数据,2005年信息产业占中国CDP的比重达到7.2%,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中国信息产业将占GDP的比重达到10%,由此可大致估算网络技术发展的程度。综合上述两个数据,笔者以为,当前中国文化生产力发展中后现代因素已经出现,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这预示着,对“信息经济”理念的引用和借鉴理应成为我们综合创新的起点。
  而从该概念的内涵看,“信息经济”的本质依然是技术主导,其与传统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技术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分享,而传统技术却仅限于对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因此,“信息经济”作为文化生产力的新因素或者新体现,本质上是一种过渡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既可以说它是变化了的文化生产力的现代形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基于技术改进并产生新效应的文化生产力的后现代形态。在这种意义上,笔者以为,“信息经济”形态,可以看作是文化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介于后现代因素生成和现代因素退隐之间的一种f临界状态。
  第二,就“知识经济”来看,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显态,这标志着知识这一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在上升,预示着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后现代阶段的真正到来。“知识经济”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关于科学和技术价值的论述,但是,正式使用“知识经济”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则是1996年OECD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年度报告。该报告提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较之手传统经济,“知识经济”的最大特征在于知识在形成商品价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成为核心性的要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一种智力,是一种精神性要素,因此,知识在经济中的凸显,也就标志着文化生产力后现代模式的真正确立。
  第三,就“体验经济”来看,该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心理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是生产力发展中精神性因素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又一明证。“体验经济”的提法最早出现于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1998年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1999年两人又出版了《体验经济》一书。此后,“体验经济”概念逐渐被人们重视。而所谓“体验经济”主要是指,消费者在接受消费服务的过程中享有的不凡经历感受,并因此支付高昂费用的一种经济活动形式。从表面上看,“体验经济”似乎是一种心理感受,但深入看它所以具有效力,能带来经济效应,根源于人们的超越物质享用层面的更高的精神性需求,如认同、尊重、品位等。整个社会对心理体验的关注则表明了该社会精神性消费需求的上升,预示着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驱动路径正在经历着从技术向精神的转换。在这种意义上,“体验经济”的提出,本质上表征着文化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如果说,“知识经济”是当代文化生产力后现代形态确立的基本标识,那么,“体验经济”则代表着它在后现代逐步趋向主导地位。
  第四,就“注意力经济”来看,该概念直接从人类心智资源的有限性角度,揭示了在后现代语境中注意力的吸引与否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效益优劣。该概念最早出自于1997年高德哈巴发表的《注意力购买者》一文。该文指出,注意力是在网络空间流动的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这种稀缺资源是人类欲望的基础,可以转化为财富,以注意力为基础我们可以建立一种经济,目前广告竞争、媒体竞争、网络竞争,表面上看是信息的竞争,实质上是注意力的竞争。如果说高德哈巴仅仅提出了一个概念,那么,佛西则进一步解释了这一概念。佛西在《经济学死了》一文中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听到太多关于无限的资源,关于信息的无限,人们往往忽视人类心智的有限。经济学是一门人类相互作用的科学,在信息社会人类头脑会受到量的限制。数字空间的价值最终还是依靠心力资源。信息是一个误称,我们使用它是因为方便,而不是其真正的内涵。高德哈巴的注意力经济更为确切,他一针见血,指出什么是真正的资源。”结合上述两个方面,不难发现,“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实际上是在表明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利用人类心智资源的有限性。换言之,该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更多地回答了在后现代语境下,为什么文化生产力会具有经济的效应,会逐步取代技术生产力而上升为主导的生产力形态。
其他文献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视角来看,民族凝聚力具有深刻的文化结构意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找到了新的着力点。建设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精神纽带完善的重要保障,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聚合力增强的内在诉求,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凝聚张力拓展的坚强支撑。   关键词:文化强国;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结构   中
[摘要]汉至隋代,女性作者作为女性精英人物,面对男权社会的统治,只是发着一些幽怨的呻吟之声,于是闺怨、思妇成为那个时代女性之作永恒的主题。她们或者将目光转到更弱小的动物、器物身上,以物自况,移情自慰,或者完全站在男性立场上为女性作茧自缚。女性精英人物在性别问题上的盲视,是整个女性的悲哀。  [关键词]文化规范;男权社会:社会性别;女性精英人物;创作主题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经典逻辑只是形而上学思维的逻辑,不等于形式逻辑。经典逻辑的不矛盾律是形而上学思维的基本规律,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它不仅排除逻辑矛盾,也排除辩证矛盾。尽管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从与理论体系的关系看都有明显区别,但二者都是矛盾,都具有矛盾的一般形式。在经典逻辑的基础上,或在承认经典逻辑的不矛盾律的条件下,不可能构造辩证逻辑的形式系统。   关键词:经典逻辑;辩证逻辑;形
摘 要:多元一体的“世界历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支撑,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其民族性之基,西方先进文化构成其现代性之基,马克思主义居于统帅之位。这是一个多元文化互动的整体性结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西方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造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1992年正式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已初步显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在实践、发展中,虽已取得初步的成功,但一些问题正在凸现出来,有待我们高度关注和解决。  关键词: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优势  中图分类号:D616
幼儿与其生活环境中丰富多彩的各种社会人文资源,有着息息相关的天然联系,每个幼儿身上或多或少地被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周围这些丰富的社会人文资源是幼儿活动的基础。要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幼儿园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本地人文环境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活动,鼓励幼儿通过亲近社会、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把资
我园地处聚宝山,园所依山而建,秋季满山的落叶色彩缤纷,幼儿在散步时与教师收集了大量树叶,带回班级后筛选、清洁、压平、分类,将自然物与美工区活动相结合,凸显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这种随季节变化生成的活动既鲜活真实,又紧贴着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一、围绕自然,紧贴教材,创作灵感的诞生  秋季是聚宝山景色最美的时节,山中植物多样、色彩缤纷,基于幼儿的兴趣,大班开展了主题活动“好玩的树叶”。教师以幼儿最喜爱的
摘要:作为产业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集体谈判和民主参与虽然在目标、运行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但是,西方国家的历史实践表明,两者同时也存在紧密的联系。民主参与既与集体谈判形成竞争,同时也严重依赖集体谈判。在制度安排上,民主参与更像是集体谈判的一种补充机制。与之相较,我国的集体协商与民主参与趋同化特征明显,尤其是集体协商的“去对抗性”不仅使自身难以摆脱形式化的泥潭,也使得民主参与的真正落实缺乏有效的
STEAM教育是科学、技术、艺术、工程和数学相融合的教育,STEAM教育理念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让幼儿在“做中学”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并灵活运用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基于此,教师对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实验有了新思考和认知。本文以微实验“造雪”为例,依据幼儿的兴趣架构科学主题网络图,借助“图表”促进主动操作探索的过程,寻找“策略”提升主题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逐渐使主题性“微实验”班本化,进一步培养幼儿
江苏省句容市文昌路幼儿园位于句容城北区域,于2016年4月开始兴建,201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幼儿园占地面积7888平方米,建筑面积5688平方米,户外场地面积6166平方米,绿化面积2327平方米,计划开办4轨12个班级。我园目前已招收4个小班,4个中班,现有298名幼儿,38名教职工。  我园以“知文昌礼”为办园理念,以“自主、创新、互动、探究”为办园目标,充分整合幼儿园、社区、家长资源,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