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一站式杂交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房颤)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对象

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河北燕达医院连续29例接受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房颤患者,男性2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9±8)岁,其中5例为阵发性房颤,24例为持续性房颤。

干预措施

经左侧胸腔镜途径消融两侧肺静脉、左心房后壁及Marshall韧带,并切除左心耳。之后经导管心内膜途径对外科消融径线的完整性进行验证,并进行心房的基质改良。后者的靶点包括:房颤状态下心房电位振幅<0.3 mV,且形态复杂碎裂并呈片状分布的区域;局部心房激动频率快于周围的区域、三尖瓣峡部消融线。消融终点为经导管消融终止房颤。

观测指标及测量方法

观察指标为即刻成功和临床成功。即刻成功即术中成功终止房颤,转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或窦性心律;临床成功即手术空白期(3个月)后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以及术后1个月内无严重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因出血转为开胸手术、心包填塞、心房食管瘘、急性心肌梗死、卒中。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实现包括两侧肺静脉在内的左心房后壁隔离及左心耳切除。术中的房颤终止率为83%(24/29),单次消融成功率为76%(22/29)。复发的7例患者中,4例患者接受了再次导管消融,其中2例成功;1例患者接受电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另2例未接受再治疗。平均随访时间(18±9)个月,最终手术成功率为86%(25/29)。无严重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包括2例皮下气肿,1例左侧胸腔积液。

结论

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过表达乳腺癌转染抑制基因1(BRMS1)对骨肉瘤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机制。方法将人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空白组、pcDNA3.1-BRMS1组、紫杉醇组和pcDNA3.1-BRMS1+紫杉醇组,其中空质粒pcDNA3.1(+)和重组质粒pcDNA3.1(+)-BRMS1转染参照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说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RMS1、核因子-κB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X连锁犰狳重复蛋白3(ALEX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男10例,女50例)手术新鲜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LE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ALEX3
期刊
病史摘要患者因"脑外伤后头晕头痛3 h"入院。入院前3 h被大货车撞倒,有短暂的昏迷史,头颅CT示:右侧颞叶、顶枕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形成;右侧额颞顶枕部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症状体征体温36.7℃,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可闻酒味,体格检查欠配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病史摘要两例均为成年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例1患者23岁,病史4年余,初诊时伴FLT3阳性,予以标准剂量"DA"方案诱导治疗1疗程达完全缓解,治疗过程中先后复发6次,再次予以"ID-Ara-c+Mit+西达苯胺"、"CAG+西达苯胺"方案诱导治疗,均未达缓解;例2患者26岁,外院经过"DA"、 "ID-Ara-c"、"地西他滨+半量CAG"、"HAE"方案化疗均无法达到缓解,至我院后行"IA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构建新型主动脉瓣反流小鼠模型并评价其心脏离心性肥大程度。研究对象选择15只C57BL/6J雄性小鼠,体重24.0~34.0 g,分为假手术组(7只)和主动脉瓣反流组(8只)。干预措施小鼠麻醉后,将包含金属丝的塑料导管插入主动脉反流组小鼠的右颈总动脉行进至主动脉瓣膜处,用金属丝刺穿主动脉瓣,直到脉冲多普勒超声在主动脉弓中显示出小鼠心脏舒张期逆行血流峰值速度达到0.4 m/s左右。最后取出导管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