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程“种”在校园里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20090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省天一中学的生态校园建设以“把课程种在校园里”的理念为指导,针对传统学校学习环境“太硬”、学习资源贫乏以及学习方式单一、学校环境封闭等问题,着力于“水”“绿”“趣”,对校园环境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建设“柔性校园”,形成“环境即课程,校园即课堂”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品质高中;生态校园;生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2-0015-03
  【作者简介】陈志刚,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副校长,高级教师。
  2001年江苏省天一中学以“生态公园、数字校园、温馨家园、文化圣园”为目标,启动新校区建设。我们深刻认识到:校园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人格特征和身心健康,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就是课程的开发过程。十多年的专注与坚持,形成了品质高中生态校园建设的范例。
  一、生态校园建设力图突破的愿景
  “品质高中”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是重要方面,但目前国内许多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时,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校园环境太硬。首先是环境建设重视大楼、大广场,忽视草坪、绿地的课程性;其次是文化布置,充满成人化、训斥式标语,少和风细雨;再次,学校管理强化的是控制与考核,少柔性引导。基于此,我们践行“把课程种在校园里”的课程理念,努力探索“柔性校园”。
  二是校园环境课程资源贫乏。基于此,我们着力建设涉及生态学课程、环境学课程、植物学课程、美学课程以及研究性课程等校园丰富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校园内丰富的课程选择。
  三是学习方式单一。基于此,我们注重创造令师生身心愉悦、乐中有学、学中有乐的环境,充分利用生态校园课程资源,坚持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以“社团”为组织形式,建立以生物学科为主干、多学科支撑、跨学科的主题性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四是校园的封闭性。基于此,我们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生态校园,共同开发校园生态课程;并通过举办生态课程活动,向社会开放校园,充分发挥校园生态课程的育人功能、示范功能和社会效能。
  二、生态校园建设的校本模式及实践探索
  (一)生态校园建设的校本模式
  我们提出了把校园建成一个和谐的生态园、天然的植物园、富有情趣的休闲园、实践体验的科教园的建设理念。在多年生态校园建设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生态校园建设的校本模式:着力于校园“水、绿、趣、低碳”建设。“水”成为我们校园生态建设的一个核心要素,着力灵动性。我们在校内开挖了30多亩的映天湖,沿湖建设水景和亲水平台,形成湿地公园。“绿”,着力体现丰富性,通过引进植物品种,建设江南植物园。“趣”,着力童趣性,即校园应该是有趣的、充满童趣的,一是在校内饲养天鹅、野鸭、小山羊等动物;二是栽种枇杷、枣树、梨树、橘树等树木。“低碳”则着力于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的培育,倡导和推行垃圾不落地、节水节能、教室和宿舍物资的回收利用、校园垃圾资源化利用等低碳行动和行为习惯,提升师生生态素养。
  我们坚持把生态校园建设、校园管理和以生态校园为基础的课程资源开发三者结合起来推进工作;坚持校园建设中的分步实施和精品化战略,即规划设计一批,成熟建设一批,出现显著效果一批;以提升生态校园的建设、管理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为核心打造队伍,引进和培育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寻求战略合作伙伴。
  (二)生態校园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
  1.以“主题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形成丰富的课程物化平台。
  建设“江南植物园”和“中草药科普基地”,形成校园植物标牌、药用植物标牌两套系统。
  建成显著丰富生态课程资源的“无锡最美校园”,推出校园生态课程参观经典线路,让师生感受美好生态,令人印象深刻的物化生态系统基本形成。
  推进“低碳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校园节水、节电的智慧化管理已形成一定成效。
  建设“生生农场”。学校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发建成学校沿河区域立体花卉农作物带、映天湖沿岸小动物饲养基地和映天湖水产养殖基地、学校宿舍区域植物扦插和嫁接培植基地、江南农作物栽培基地等。
  规划建成学校文化工程和景点。在学校林带中完成了“诚”字校训主题和“星光灿烂”主题的灯箱景观建设,在映天湖畔重建凌云亭,在映天湖北岸卵石岸新建景观,完成运动场入口运动雕塑景点建设。
  完善校园节水节能、环境治理等生态环保项目。建成和完善校园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系统、校园新能源利用系统的建设,形成校园节水、节能课程,倡导垃圾不落地。全校师生逐步养成了节约资源、善待环境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建设以实验室、工作室、生态教室等为主的研究平台。
  学校建设了生态领域的创新实验室,让中学生有机会在科研院所知名教授、专家的指导下,独立地或合作地开展利用校园生态资源的科研项目模拟研究和创新实践;还组织有创业、创新意识的学生走进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以“项目实践”“项目研习”“导师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工作室是围绕创新实验室管理和运行这样一个课题(主题或项目)形成的一个学习型组织。工作室成员来源跨学科、跨部门,因此它是学校中一个行政关系相对松散的工作团队。工作室在团队组建、管理与运作方式等方面明显区别于教研组、年级组和行政部门。
  工作室成为开展教学研究、项目探究、社团活动的重要平台,引导鼓励学习、研究与合作,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学习,真正成为一个紧密型的学习型组织。
  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建设“生态教室”。2015年,学校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两校深度合作协议书,并就校园生态课程基地合作项目进行深入研讨,目前投资近300万元的生态教育基地已通过政府立项,2018年将建成。   三、生态校园课程实施的校本模式和主要内容
  (一)生态校园课程实施的校本模式
  经过多年的校园丰富生态课程建设,已经形成的以“参与、审美、体验、开放”为特征的校园生态课程品质在不断优化,熏陶浸润功能日益凸显。依托校园生态课程资源,组织丰富的校园主题活动,成为提升学生生态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校园生态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1.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课程
  学术型生态课程:植物学、中草药等。依托中国药科大学形成的药用植物天一教学基地以及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形成的“岐黄学堂”,借助大学深厚的中医药课程资源优势,开展药用植物的栽培、校园药用植物的加工,校园植物标本制作以及相关的信息库的建设,形成了以校园植物、中草药为主的学术型生态课程。
  体验型生态课程:农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依托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形成“生生农场”。师生共同参与,种植了青菜、韭菜、丝瓜、扁豆等当地主要蔬菜,种植了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并规划鸡、鸭、山羊等小动物饲养,同时在映天湖放养了本地常见的鱼类,初步形成了校园体验型生态课程。
  审美型生态课程:生态景观、环境熏染等。在学校文化工程、景点和植物主题园建设中,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不断提升校园环境课程品质,并认识到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环保型生态课程:节水节能、环境治理等。建设了校园雨水收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学校因此被评为江苏省节水型学校;利用太阳能、风能,开展了新能源利用研究,形成校园节水、节能课程;开展了映天湖水质治理研究、生生农场土质研究等环境治理项目。
  2.构建了以“生态社团”为组织形式、“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
  结合校园生态项目研究,成立了学生生物社团、药用植物研究社团、地理社团和天一环保社团等十多个社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生态资源开展社团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团队的教师也依托生态资源开设相关各类选修课程。
  3.形成了以“活动体验”“项目研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由于生态课程形态的不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活动体验”“项目研究”。活动体验:以校园生态资源工程为依托,结合四季变化开展各项活动,发动师生参与,让校园环境课程资源建设成为社会共享资源。项目研究:学术型生态课程中,学生会面对一些真實的问题,借助“项目研究”的方式,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为学校德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应对这种挑战,有很多种方法,价值澄清法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以未完成的句子为例,重点介绍了价值澄清的策略、特点、效果及价值澄清的CAI教学,以期作为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参考。  关键词:价值澄清;网络;生态德育    互联网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无处不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称,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
凡是数学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切身体验,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背诵”,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固然要背诵,典型数学题目也需要背诵不少同学不清楚“背诵”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其实,通过背诵教材中例题、习题或其他经典试题,我们可以将常见题型的通解通法铭刻于心,高中数学试题如汪洋大海,但重要题型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背诵试题去加深对其通解通法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拓展,理解各种解法中的易错点和注意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写作教学究竟应该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呢?   三八妇女节的早晨,女儿神秘地递给我一张纸条,展开一看是女儿写给我的一封信,那稚嫩的话语、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整个早晨我都沉浸在幸福与快乐中。   课上,我把早上发生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从他们眼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際;趣味故事;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8-0057-03  统编语文教材三下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被安排在四篇有趣的故事文本之后,四篇故事文本的学习及相关课后习题“复述这个故事”的集中锻炼为本节口语交际课奠定了良好的复述基础。此外,本节口语交际课旨在引导学生选故事、记故事、听故事、讲故事
早上8点多,没有闹钟吵闹,我从睡梦中自然醒来。拉开窗帘,窗外的城市正在她的尖峰时刻,人们匆匆忙忙地赶着去上班,车流却因拥堵而缓慢地移动。我洗漱完毕,给花花草草浇浇水,把它们挪到有阳光的地方,然后开始做早餐。我一边吃一边浏览各个网站,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又发生了些什么事。  吃好早餐,我坐到工作台前,铺开画纸,或者打开电脑,开始按计划画画。中间时常会有QQ的滴滴声响起,那是编辑要找我沟通画稿的事。白天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报考“哲学”这么一个冷门的专业?我认为这个世界有很多学问是值得研究的,有些学问适合很多人去研究,有些学问则只适合少数人研究,哲学就属于后者。毕竟从人的性情、毅力和兴趣来看,适合搞哲学的不多,而我选择哲学,是因为我确实喜欢这门学科——我喜欢在成排的书架里寻觅那一本本世界经典;我喜欢为了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苦苦思索;我喜欢和师长学友们一起探求真理。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人生
周明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走上教师岗位的那天,同时也成了一名班主任。工作20年来,期间虽有间断,但只要可能,他依然愿意做个班主任。周明说:“一个教师如果不做班主任,就像一个农民没有真正走进田野一样,不可能拥有完美的教育人生。”  1993年,周明从南师大历史系毕业,到泗洪县峰山中学教书,当时他不是教历史,而是教语文,兼班主任,一干4年。  1997年,峰山中学撤销,并入双沟中学,他还教语文,兼班主
学换灯泡
【管理哲学】    何谓“严格”?我把它理解成规范及其执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必须有规范。自古有“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之说。西方发达国家给人以文明的感觉,无疑经历了规范化的艰难历程。我国在走向现代文明过程中,也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等类似的理念。教育系统也不例外,“依法治校”、“常规管理”等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一所学校要上水平,是离不开规范的。可以想象,一所停留在“无序化”状态的学校会是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活得更理直气壮些呢?  对爱着的人,我总觉得欠着你们。我本该给你们更多才是——在你們哀伤的时候,默默地陪伴;在你们喜悦的时候,微笑着注视。  欠着别人的感觉很不好。如果你是一个陌生人,而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苹果,我会拿起我的那个,把另一个给你,我们各自享受自己得到的恩赐,互不相欠。  可上帝不是这么想的,他想要我把我的苹果给你,而你把你的苹果给我。他想让我们明白这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