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利养生等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y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照镜子利养生
  
  对镜梳头 对镜梳理头发不但是美化仪容的重要内容,而且与人的身体健康有重要关系。梳头经百会、太阳、玉枕、风池等重要穴位,可疏通血脉,气血流畅,从而改善头部毛囊下末梢的血液循环,调节大脑功能,增强脑细胞的营养。长期坚持,可延缓衰老。
  对镜阅色 脸色是疾病的“晴雨表”。面潮红,可能血压高;面黄失泽,可能脾胃衰;面苍白不泽,显示贫血;面憔悴无华,为慢性病容等。因此,对镜察颜观色,可反映内脏疾患信息,提醒你及早就医。
  对镜观姿 老人的身姿体态是一种象征,活到耄耋之年,腰不弯、背不驼,就证明你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老人。如看到镜中的自己躬身曲背、低头弯腰,则是衰老的表现。(摘自《老人报》文/甘章成)
  
  春分早中晚 养生有侧重
  
  春天,阴消阳长,万物生发,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日趋旺盛。然而,春天不仅是送暖,一些病原微生物也会在此时“复苏”,随风而来,乘机侵入。气象医学的研究表明,四季养生保健,不仅要注意“天时”,在春天,还须把握“三春”各不同。
  早春此时乍冷乍热,冬寒常会“复辟”,风邪开始肆虐,易致人伤风感冒,故要加强保暖,并注意防风寒。春寒可致脑血管痉挛,诱发中风,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须加强防范,当出现中风先兆时,应及时就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春节过后是甲肝的高发季节,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入春之后,伴随自然界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孳生、繁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等传染病也会接踵而来。对于儿童来讲,除要做好预防接种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之外,还须注意与普通感冒相鉴别,以免错把这些传染病误当感冒而治疗。
  仲春随着气候逐渐转暖,进入春暖花开时节,不少属过敏体质的人因接触空气中飘浮的花粉而过敏,有的人还会发生哮喘,甚至危及生命。既往有花粉过敏史的人,应避之有时,尽量少出门。在暖风吹拂之下,作为人体外部屏障的皮肤也会受到影响,引发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病变,要加强对皮肤的保护。菜花黄时,气流、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不规律变化,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对外界环境刺激极为敏感的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精神反复无常,以致病情加重。冷暖交替的气候,还会影响到冠状动脉舒缩功能以及供血,诱发心肌梗死。总之“百草回芽,百病易发”,在大地回春、万物萌发之时,尤其是春分前后,“冬眠”的宿疾也会不断“苏醒”,卷土重来,对此应高度警惕。
  晚春此时气温日渐升高,阳气日盛,人体产热及排汗增加,常会发生疮痈疖肿等化脓性皮肤疾病,兼之蔬菜淡季,还可致口腔炎、口角炎、舌炎等病患。针对这些“上火”的表现,可适饮绿豆汤、赤豆汤以及绿茶,以防体内积热,并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少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夏天临近,细菌开始大量繁殖,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搞好食品的清洁、消毒,严防急性胃肠炎、菌痢、食物中毒、伤寒、感染性腹泻等消化道传染病从口而入。
  (摘自《当代健康报》文/江 宁)
  
  养生莫若养性
  
  我国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家都强调“老年养生莫若养性”。老年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性格,这些不同的性格,或有益于健康,或对健康不利。
  慈祥型性格这种性格的人具有善良、温柔、和气、安静、谦虚、知足等特点。这种人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没有寂寞感、孤独感和老而无用感,因而能健康长寿。
  朝气型性格这种人性格爽朗,心胸开阔,朝气蓬勃,爱好活动,热爱生活,对人热情,乐于助人,适应环境变化和抗挫折能力强。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健康十分有利。
  谨慎型性格这种性格的人温顺、胆小、懦弱、爱静、多疑,对人对事谨小慎微,与人交往不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这种性格容易加速生理和心理的衰老,而且易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对身心健康不利。
  迟钝型性格这种人沉默寡言,胆怯懦弱,喜欢独居,不爱活动,不善交际,应变能力差,对新鲜事物缺乏敏感性。这种性格的人抗病能力不强,容易患病。
  消沉型性格这种人心胸狭窄,性格孤僻,心情抑郁,缺乏自信,意志消沉。这种性格的人容易患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如胃病、肠炎、高血压、偏头痛等。
  自尊型性格这种人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个人英雄主义很强;好为人师,名利观念较重;性情急躁,易于发怒,甚至独断专行。这种性格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肝脾肿大等疾病,对健康危害很大。
  老年人如能自我分析性格特点,扬长避短,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摘自《家庭保健报》文/周向前)
  
  老人“五脏”健身法
  
  老年人常做“五脏”健身法,可强健身心,预防疾病。
  健脾法 立正姿势,双臂同时向一个方向摇摆。手摆向左侧,头要转向左侧,意念从胸至左足;手摆向右侧,头亦向右,意念从胸至右足,反复做30次。
  健肺法 立正姿势,双手掌心向后,俯身擦足3次,再双手掌心向前,俯身擦足3次,反复做10次。
  健肾法 站立,双手握拳,紧抵左右腰部,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再以双臂伸直下垂,右手盖在左手上,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
  健肝法 站立,两手置于身体两侧,交替下按,意念达到掌心及指尖,各做30次。然后双手置于胸前,手心向前推,意随手走,反复做3次,再以双手向身体两侧平推,意念把身体浊气通过手推至体外。
  健心法 站立,左手轻握右手背部,置于胸前,然后沿胸壁移动,向右移时,左臂贴胸;向左移时,右臂贴胸。各做10次。然后双臂交替前伸与后甩,各做10次。
  (摘自《老年日报》文/于莉莉)
  
  牛年喝些牛骨汤
  
  善于养生者祈祷平平安安是福,身体壮壮实实是福。因为,拥有平静的生活和结实的身体,才能健康长寿,尽享天伦之乐。
  在生活中,人体的功能属阳,饮食物属阴。人的形体滋养全靠饮食物来支撑。进入中老年期后,形体结实,腿脚利索,气血充盈,就应该研究吃喝的学问。“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这是《黄帝内经》对人体骨髓衰颓表现的认定。人老了,气血逐渐衰竭,身体筋骨由强转弱,人体血脉微循环发生障碍,这是人体机能变化的自然现象。为此,适当喝些骨头汤十分必要。医学证明,动物的骨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营养、滋补和保健功能的物质。骨髓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类黏蛋白和骨胶原,具有预防骨质疏松、抗衰老的功效。
  人们常说,“骨头的精华在汤里”。要想获得骨头中的精华,首先,煮骨头汤时要把骨头砸碎,使含有骨胶原的髓质尽可能在汤内溶解。其次,参照1份骨头与5份水的比例熬制骨头汤,方可保证骨头汤的浓度。再有,煮骨头汤时间不宜过长,时间约2个小时为好,这样可以使骨头汤中保留较多的营养成分。
  中老年人经常喝骨头汤,对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但需注意适度、节制,不可多喝。特别是肥胖及“三高”患者不宜多喝。
  (摘自《天津老年时报》文/甘露)
  
  春练不宜出汗过多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在春季,阳气升发,周身气血顺通,经脉舒畅,肌肤松弛,阳气较易发泄;若要养生,则需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避免过多损耗。基于这个道理,古人提倡春季“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即小运动量活动。
  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春日锻炼一是不要超过一定的运动量;二是不要出汗过多。否则,运动量过大,汗液排泄多了,会造成脱水。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如发汗过多,会耗人心血。另外,汗出得多,毛孔开泄,也易受风寒而诱发感冒等其它疾病,反而影响身体健康。
  春练应在太阳升起后,并选择避风向阳、温暖清静、空气新鲜的场所进行。
  (摘自《新民晚报》文/林芳)
  
  
  食后养生三法
  
  食后宜欣赏音乐 柔和轻快的音乐,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食后宜摩腹 饭后以热手轻轻摩腹,能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加强胃肠消化功能。
  食后宜缓行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强调:“食毕行步踟蹰(要走不走的样子)则长生。”可见,食后宜行步,行步宜缓慢,这对食物的消化和人体的养生是有利的。
  (摘自《生活报》文/寄畅)
  
  食后养生三法
  
  食后宜欣赏音乐 柔和轻快的音乐,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食后宜摩腹 饭后以热手轻轻摩腹,能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加强胃肠消化功能。
  食后宜缓行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强调:“食毕行步踟蹰(要走不走的样子)则长生。”可见,食后宜行步,行步宜缓慢,这对食物的消化和人体的养生是有利的。
  (摘自《生活报》文/寄畅)
  
  
  按按翳风提神放松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从事脑力劳动,伏案工作,尤其是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脖子僵硬、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眼胀、耳鸣、睡眠不好等症状。这就是你的颈椎在报警了。要有效缓解病情,不妨试试一个保健的小偏方——按摩翳风穴。
  翳风穴是颅后窝部位的重要穴位,属手少阳三焦经。它位于耳垂后方耳后高骨和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中医学认为,常按翳风穴具有活血祛风通络,通窍醒神之功效。刺激翳风穴可用于治疗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等病症。按摩要领如下: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缓缓用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持续数秒,再慢慢放手,如此反复操作,或者手指着力于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可把两种技法组合起来,每次按摩10~15分钟为宜。此法适用于各种人群,且操作不拘于时,一天之中择方便的时候做1~2次即可。
  除翳风穴外,风池穴和完骨穴也是提神醒脑、改善大脑供血的穴位。
  风池穴在项后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完骨穴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摘自《生命时报》文/武峻艳)
  
  
  快乐的秘方
  
  快乐的秘方之一便是要劳动 谢觉哉曾说:“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到了收获、工人劳动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都是一样。”劳动之后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收获就是让我们快乐的东西。
  快乐的秘方之二便是要给予 1907年,高尔基住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休养,他的儿子便在那儿住了一段日子,还在他住的院子中栽了一些鲜花,他为此大大地赞扬了儿子。不久,高尔基给他的儿子寄去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你走了,你的花留下来了,在生长着。你走后,我常常这样想:要是你在任何地方都能给人留下美好的东西,比如鲜花、思想、美好的回忆,那么,你的生活将是非常快乐的。因为你会感到很多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正如高尔基所说,当你给予了别人什么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很多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是令人非常愉快的,因为这时你会明白你存在的意义。
  不知足的人是不快乐的 有一位农夫,在山林中挖到了一座金罗汉,他的老婆欣喜若狂,可是农夫却并不怎么高兴。他老婆问他:“你有了这么一尊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下半辈子都不用愁了,你为什么不高兴?”农夫说:“可我还不知道另外17个在哪儿呢?”这样的人是体会不到快乐的,因为他是一个不知足的人,有了好东西,他还想要更多更好的,他的心情是永远不会快乐的。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我们真应当学会知足。
  我们靠劳动,要给予,要知足,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摘自《燕赵都市报》文/陈碧蓝)
  
  人到老年宜学水
  
  有人把老年生活比喻为一杯冷却后的白开水,无色无味,平平淡淡。愚以为,白开水虽然寡淡无味,但也不失为一种生活哲学。
  水无论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都能顽强地生存,即便只是一滴露珠,也能笑迎朝霞,熠熠闪光;水是世间最公平的物质,稍有倾斜就会溢出杯面;水质透明,清澈见底,遇寒而结为冰;特别是水总往低处流,滋润万物,无处不往……水的这种品格,对人类的启迪丰厚广博,只要我们仔细咀嚼揣摩,就能领略其含义的深刻精妙。
  人的一生,经历过许多大喜大悲和种种磨难,就像一杯白开水,经过煮熬蒸腾冷却后,任凭你怎么搅动,也产生不出任何一点冲突,你我合而为一,自然平衡,默契一致,它给人的感觉是淡泊宁静。一旦进入这种境界,就会与世无争,谦下自处,心境养得像海一样,善于容纳百川。
  因此,每一位老年朋友,只要做到心淡如水,时时运用“上善若水”这面宝鉴,自照、自知、自处,就能精神放松,宠辱不惊,每天手捧一杯白开水,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在恬淡的生活之旅中安度晚景余年,其乐无穷。
  (原载《老同志之友》文/王庆云)
  
  学会养生享百年
  
  活动养身:人到老年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或郊游览胜,或爬山登高,或练拳做操,或散步慢跑,或打球舞剑,或游泳垂钓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防病于未然,还可怡情养性,增强体质。
  静坐养神:静坐养神,重在排除杂念,做到物我两忘,可提高免疫力,增进身心健康。
  少食养体:提倡“进食七八分饱”,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饮食调摄应以易消化、清淡、稀软为原则,但要合理搭配营养,使其与身体需要相平衡。
  寡言养气:老人须知“开口神气散”,话多不利于养气,该言则言,可言可不言则少言或不言。
  临帖养性:经常临帖,端坐凝神,专心致志,可修身养性。
  劳动养德: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既能愉悦心情,又能发挥余热,赢得社会的尊重,家庭成员的爱戴。
  诚朴养品:“诚”即诚实,“朴”即朴素,老年人也应注重品质修养。
  宽厚养福:宽容大量则人和,人和生百福,在非原则的小事上,宽以待人,忍让为贵,吃亏是福,则福乐无边。
  仁慈养寿:仁慈之心即善良之心,老人仁慈更受人尊敬,受人尊敬者自然心情舒畅,而心情舒畅可使身体机能处在最佳状态。
  (摘自《家庭保健报》文/陈望达)
其他文献
老刘最近老感觉鼻子堵,开始以为是感冒,就没怎么在意,只是自己吃了些感冒药,但几个月过后,不仅鼻塞没有好转,还出现了轻微头痛,这下老刘才开始重视,去医院一检查,发现患上了鼻息肉。医生告诉他,鼻息肉如不治疗,可能发展成鼻窦炎,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老刘有些犹豫:手术会有风险吗?术后会复发吗?  其实,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均为常见的鼻窦疾病,前者是鼻窦黏膜的炎症(尤以上颌窦炎最多见),
祝谌予(1914~1999年)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京城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曾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行医60年,擅长糖尿病、脾胃病、妇科病和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    祝老潜心研究糖尿病(消渴)多年,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他主张用阴阳、脏腑、气血辨证合参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治。他还观察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并不出现典型的“多食、多饮、多尿”症状,而常出现经年累月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速效救心丸治龋齿牙痛    每次取1~3粒速效救心丸放入龋齿洞内,然后咬合上下牙。多数患者在合药片刻后,牙痛即可完全消失。(上海 田峰)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其中川芎味辛,性温,有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的功效,是最常用的活血化淤中药之一;冰片味辛、苦,性凉,“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芳香之气能解一切邪恶”,具有开窍醒神、辟秽化浊、通窍止痛的作用。
维生素B1以往主要用于维生素B1缺乏症(如脚气病)或用于一些疾病的辅助治疗。经过临床多年实践,发现维生素B1还有较多新用途:  ● 治疗失眠症  维生素B1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有助于睡眠。  用法:每晚睡前口服5~8片,获效后可逐渐过渡到每晚3片的维持剂量。对失眠者有良好效果。  ● 防治铅积蓄中毒  维生素B1的排铅作用,可能是通过维生素B1或其代谢产物与铅形成络合物而被
人到老年,身体各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下面介绍一套强健“五脏”的健身法,简单易行,老年人常做可强健身心,预防疾病。  健脾法:立正姿势,双臂同时向一个方向摇摆。手摆向左侧,头要转向左侧,意念从胸至左足;手摆向右侧,头亦向右,意念从胸至右足,反复做30次。  健肺法:立正姿势,双手掌心向后,俯身擦足3次,再双手掌心向前,俯身擦足3次,反复做10次。  健肾法:站立,双手握拳,紧抵左
曾有人笑言:在中国,没有用过膏药的老人可以申请贴上“稀有动物”标签。虽是笑言,但也反映了膏药在我国使用的广泛性。古代医学家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与打针吃药相比,膏药方便、无痛,更容易为人们接受。特别是常有腰酸背痛的老年人,更是对膏药情有独钟,家中常备。本期专家评药,为您——    特约专家: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主任中医师郭剑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副主任
洋金花疗哮喘保健方  取洋金花或洋金花籽15克,研成细末,将药末倒入500毫升60度的纯粮白酒中,摇匀,密封存放7天后服用。每次1~2毫升,每日服3次。  北京 李道宗    点评:  洋金花,别名白曼陀罗花、闹羊花等。洋金花并非常用中药,但算得上是著名的植物麻醉药,相传华陀发明的“麻沸散”中就含有洋金花。   洋金花性温、味辛,有毒,有平喘止咳、镇痛、解痉功效。可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病
悦耳音乐有益心脏  让人们心情欢畅的音乐可以让心脏更加健康。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预防心脏病学主任医师迈克尔·米勒率领的小组检测了10位身体健康、无吸烟习惯的男性和女性。这些人按要求带来了自己喜爱的音乐。他们先花半个小时听这些音乐,再用半个小时听让他们感到紧张不安的音乐。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超声波测试,观察血管的活动。米勒说,与正常情况相比,当这些志愿者听到自己喜爱的音乐时,血管直径平
郑州王女士:我因为阑尾手术导致输卵管远端轻度粘连,子宫后倾也较为严重,三年来到处求医问药仍无法怀孕。我的病还能治好吗?  董协良教授:对于您的情况,我认为应在月经干净3~5天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并行结核检测以及检查是否有淋球菌感染。病因一旦确定,即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和应用可缓解局部粘连、软化瘢痕的药物如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尿激酶。  实际上,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症状,也说
长寿养生用好3个3分钟    睡醒养神3分钟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睡醒后应先在床上闭目养神3分钟再起床。这是因为刚醒来时大脑处于迷茫状态,血液黏稠,脑部缺血缺氧,容易跌倒,非常危险。  生气不超过3分钟怒伤肝,为小事大动肝火的人健康会受影响。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生气不该超过3分钟。心胸豁达,即使有气也要尽快宣泄,竭力保持情绪的稳定。  蹲厕不超过3分钟蹲厕时间过长,会引起直肠静脉曲张,长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