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性”论生态美学对象的完整性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ner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美学得以存在的合法性在于其研究对象——与生态相关的审美生活,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完整的,这是生态美学的首要问题;它体现为审美主体在生态环境中的具体生活体验,在其基本的构成上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及其时间性三个要素,具体而言,是审美主体的体验奠基于生态环境诸物的质料之上,在时间性上的整体特征是审美主体“始终”指向生态环境;具体而言,这种时间性又有两种基本的可能性,其一是描述生态审美生活的内时间意识的静态构成,其二是从“意义”与“价值”角度,阐述此内时间意识得以形成的动力及其机制,并与艺术美学、设计美学进行比较。 The legitimacy to which ecological aesthetics exists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object of its study, the aesthetic life associated with ecology, is not only existing but also complete, which is the primary issu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t is embodied in the concrete life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periencing includes the three elements of aesthetic subject, aesthetic object and temporality in its basic composition. Specifically, the experience of aesthetic subject is based on the materia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 of temporality is Specific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basic possibilities for this timeliness. One is the static composition of the inner time awareness that describes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life, and the second is the meaning from the meaning of “ ”And “ value ”, elaborates the motiva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time consciousness, and compares it with art aesthetics and design aesthetics.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担负着学生德育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完成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一、以情激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
期刊
刑讯逼供导致的冤案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对于被告人人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强调国家权力行使的合法性,所以在法律上也不断地进行修改以确保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和创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社团应该更多地与专业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团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内容个性化、具体化,适时制造一些气氛或
期刊
美术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有色彩有意境,有布局有格调,如诗如画;有笑声有赞叹,有努力有进步,其乐融融.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色彩变化、美丽景色、精致手工,都应当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期刊
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档案的价值及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档案事业的发展依赖
目前,要加强维稳力度,妥善处理好职工群众的诉求,把职工反映的问题在企业内部消化,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服务意识。提升企业的文化形象在维持企业和谐稳定的同时,发挥农
本文在研究了《EDA技术及应用》的教学现状之后,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经历,提出基于MOOC的以综合项目贯穿课程教学的教学练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改革.
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人们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行”。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学生的心得,也是让学生心灵舒展、生命快乐成长的秘诀。很多家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