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乒乓球活动对幼儿身体和智能发展是极为有益的,它可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韧性和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等。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马浜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自创办以来就以乒乓球为特色教育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乒乓球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各方面发展。
一、寓乒乓球活动于幼儿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论提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幼儿园乒乓球活动必须以游戏形式为主要活动方式。我们在开展乒乓球游戏活动时坚持了突出游戏性、淡化竞争性,强调趣味性、弱化技能性,注重活动性、兼顾综合性的原则,在活动器材应用、设施要求和活动规则的制订实施等方面也充分考虑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物质保证。
我园十分重视对乒乓游戏内容的研究,注意处理好游戏与技能的关系。选择和创编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调动了幼儿积极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例如,在生活中幼儿对鸡蛋很熟悉,知道鸡蛋容易破碎。因此,在让幼儿学习乒乓球持球技能时,我们设计了“运鸡蛋”的游戏。幼儿们在持球运球游戏时,把一个个乒乓球看作是一个个“鸡蛋”,这样幼儿就会小心翼翼地尽量不使“鸡蛋”掉下来,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再如大班游戏活动《消灭大灰狼》中,老师提供了画有大灰狼形象的靶子,设计了以乒乓球为武器,让小动物把大灰狼打跑的游戏情境,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了用乒乓板向标志物击打乒乓球,锻炼了手眼的协调能力和双脚的弹跳力,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小动物把大灰狼赶跑的喜悦,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就玩得特别地投入。
我们还根据乒乓球的多种特性变换思维角度去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从形状上看:乒乓球是球体,而球体都具有能滚动的特性。根据这个特性,我们为幼儿设计了“推球射门”“双龙吞珠”“过山球”等游戏活动。从颜色上看:一般乒乓球都是纯白色或者黄色的,由于它的表面能吸附液体因而可以被染色,就可以在上面画画。据此特性我们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创作了“乒乓娃娃”“京剧脸谱”“不倒翁”等手工作品。从重量上看:乒乓球是空心的又非常轻,稍微强烈的气流就可以托起它,漂在水面更是轻而易举。根据这一特性我们设计了“鲤鱼跳龙门”“水上芭蕾”“冲浪”等游戏活动。从变形后能恢复的特性上看:它具备非常优异的弹性,即使遭受了严重的变形也仍旧可以在开水的作用下再次恢复原型。根据这一特性我们设计了科学实验课“魔法乒乓球”,这极大地激发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二、乒乓球游戏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整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组织与实施”部分强调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因此,除了开展击打乒乓球的游戏活动以外,我们还将乒乓球游戏活动有机渗透于幼儿园的各教育领域,着眼于幼儿的整体、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如与语言领域整合的大班教学活动《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通过续编故事的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为故事主人公“乡下老鼠”想办法,在出谋划策的同时,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并了解了有些压瘪的乒乓球可以用开水恢复原状的知识。又如,与科学领域整合的大班教学活动《乒乓球站稳了》,教师以乒乓球能滚动的特性,引导幼儿探索多种方法使乒乓球站稳,让幼儿通过手、眼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小小探索者,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总之,在乒乓球游戏活动中幼儿得到了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体质不断增强。由于老师们在开展乒乓游戏活动中,注意控制运动密度,保证幼儿每天的运动时间,幼儿能量消耗提高,食欲随之增加,挑食习惯无形中得到了纠正。能量的增加使许多幼儿有足够的体力,他们就更加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了,其体质明显增强。
(2)发展了幼儿手眼、手脑、手脚协调能力。在乒乓游戏活动中,幼儿不停地做出快速反应,并得以感知。因此,有效地训练了幼儿手眼、手脑、手脚的协调一致,孩子们更加活泼灵敏。
(3)形成了幼儿良好的品质状态。在乒乓游戏活动中,许多幼儿从不会玩到会玩,从熟悉球性到发球练习,再到上桌打球,始终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性格内向者变得开朗,使脆弱者变得坚强,使胆小者变得勇敢,使调皮多事者变得守纪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马浜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马浜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自创办以来就以乒乓球为特色教育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乒乓球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各方面发展。
一、寓乒乓球活动于幼儿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论提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幼儿园乒乓球活动必须以游戏形式为主要活动方式。我们在开展乒乓球游戏活动时坚持了突出游戏性、淡化竞争性,强调趣味性、弱化技能性,注重活动性、兼顾综合性的原则,在活动器材应用、设施要求和活动规则的制订实施等方面也充分考虑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物质保证。
我园十分重视对乒乓游戏内容的研究,注意处理好游戏与技能的关系。选择和创编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调动了幼儿积极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例如,在生活中幼儿对鸡蛋很熟悉,知道鸡蛋容易破碎。因此,在让幼儿学习乒乓球持球技能时,我们设计了“运鸡蛋”的游戏。幼儿们在持球运球游戏时,把一个个乒乓球看作是一个个“鸡蛋”,这样幼儿就会小心翼翼地尽量不使“鸡蛋”掉下来,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再如大班游戏活动《消灭大灰狼》中,老师提供了画有大灰狼形象的靶子,设计了以乒乓球为武器,让小动物把大灰狼打跑的游戏情境,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了用乒乓板向标志物击打乒乓球,锻炼了手眼的协调能力和双脚的弹跳力,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小动物把大灰狼赶跑的喜悦,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就玩得特别地投入。
我们还根据乒乓球的多种特性变换思维角度去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从形状上看:乒乓球是球体,而球体都具有能滚动的特性。根据这个特性,我们为幼儿设计了“推球射门”“双龙吞珠”“过山球”等游戏活动。从颜色上看:一般乒乓球都是纯白色或者黄色的,由于它的表面能吸附液体因而可以被染色,就可以在上面画画。据此特性我们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创作了“乒乓娃娃”“京剧脸谱”“不倒翁”等手工作品。从重量上看:乒乓球是空心的又非常轻,稍微强烈的气流就可以托起它,漂在水面更是轻而易举。根据这一特性我们设计了“鲤鱼跳龙门”“水上芭蕾”“冲浪”等游戏活动。从变形后能恢复的特性上看:它具备非常优异的弹性,即使遭受了严重的变形也仍旧可以在开水的作用下再次恢复原型。根据这一特性我们设计了科学实验课“魔法乒乓球”,这极大地激发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二、乒乓球游戏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整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组织与实施”部分强调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因此,除了开展击打乒乓球的游戏活动以外,我们还将乒乓球游戏活动有机渗透于幼儿园的各教育领域,着眼于幼儿的整体、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如与语言领域整合的大班教学活动《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通过续编故事的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为故事主人公“乡下老鼠”想办法,在出谋划策的同时,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并了解了有些压瘪的乒乓球可以用开水恢复原状的知识。又如,与科学领域整合的大班教学活动《乒乓球站稳了》,教师以乒乓球能滚动的特性,引导幼儿探索多种方法使乒乓球站稳,让幼儿通过手、眼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小小探索者,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总之,在乒乓球游戏活动中幼儿得到了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体质不断增强。由于老师们在开展乒乓游戏活动中,注意控制运动密度,保证幼儿每天的运动时间,幼儿能量消耗提高,食欲随之增加,挑食习惯无形中得到了纠正。能量的增加使许多幼儿有足够的体力,他们就更加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了,其体质明显增强。
(2)发展了幼儿手眼、手脑、手脚协调能力。在乒乓游戏活动中,幼儿不停地做出快速反应,并得以感知。因此,有效地训练了幼儿手眼、手脑、手脚的协调一致,孩子们更加活泼灵敏。
(3)形成了幼儿良好的品质状态。在乒乓游戏活动中,许多幼儿从不会玩到会玩,从熟悉球性到发球练习,再到上桌打球,始终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性格内向者变得开朗,使脆弱者变得坚强,使胆小者变得勇敢,使调皮多事者变得守纪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马浜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