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实训中心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调查我国职业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基本情况,分析了实训中心建设现状,并提出保障高职实习实训中心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 实训中心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212-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和行业自身的需要,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实训中心的建设。因此,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的实训中心建设也显得尤为突出。
  
  1 我国实训中心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已普遍建立“职业教育面向行业实际、面向岗位要求、开展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也广泛采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按照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组织教学活动”的新教学模式,为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各职业院校高度重视实训中心的建设。通过自筹资金、校企合作、争取财政支持等方式分别建立起各个实训中心,尽量满足学生的实训的需要。从资金来源、建设、管理责任的归口上看,我国职业院校的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学校为主建设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二是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中心。由于区域性建设思路不一,职业院校自身资金有限等原因,职业院校校内实习实训中心总体呈现出利用率低、重复率高、建设层次格局单一、装备水平落后于生产实际等缺陷;校外实训中心的建立过分依赖企业自身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和支持热情,缺乏明确的制度性保障,往往又不太稳定。投入与实效不成比例,成为制约实训中心作用发挥和职业教育特色形成的障碍与瓶颈。
  通过调查发现,职业院校的师资现状与社会对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是很不适应的,尤其是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对于实训中心来说,培养和造就一支颇具特色、融理论与实践与一体的实训教学、既能文又能武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不仅需要,而且十分紧迫。提高教师素质,改进他们的教学水平,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制造业急需人才的必要条件。
  
  2 实训中心建设的瓶颈问题
  我国职业院校的实训中心建设已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全国各省各地区先后建立了多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实训中心,为社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所。但随着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瓶颈问题逐渐显露,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训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2.1 实训设备投入大,但经济效益不明显
  实训中心设备投资通常较大,特别是工科类的实训中心,一台先进的设备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并且需要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同时,现代社会技术更新迅速,不断有新设备问世,要使学生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的设备就需要不断的更新、改朝换代,除了政府的财政拨款外,学校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资金的投入、设备的更新,增加了学生的实训机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但学校从中却很难取得经济效益,常此以往有投入无产出,将影响到实训中心的持续性建设。
  2.2 缺乏共享性和开放性
  目前,各职业院校在实训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小而全”的独立建设、独立使用的建设运行模式,实训中心之间缺乏共享性,导致在同一区域内同类专业实训中心重复建设,并且有部分学校本身生源不多,实训中心使用率很低,大量的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实训中心的开放性建设也还未达到理想程度。许多实训中心以对内开放为主,对外开放为社会人员、企业职工提供培训的还不多,在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3 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国内许多职业院校的实训中心尚未真正的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没有形成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致使实训中心的使用效率不高,影响实训教学的有序开展。实训中心的建设管理不同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也不同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是这两者的结合,又区别于这两者,相关部门对如何建设实训中心的指导力度不够,致使一些缺乏实训中心建设经验的学校,很难在短期内将实训中心的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4 缺乏评价体系与标准
  实训中心属于高投入、高消耗的教学场所,在建立初期,相关部门有一系列的鉴定、评估标准,而在实训中心的后续建设与运行中却不再有相应的绩效评估。绩效评估的缺位,使得实训中心的后续建设缺乏指导者与监督者,实训中心的建设质量得不到保证,政府投入大笔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
  
  3 集约化发展对策
  随着职业院校实训中心建设的不断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是必然的。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实训中心的建设。
  3.1 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中心
  促进实训中心建设集约化,助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强调统筹兼顾,用科学的方法组织要素,从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中心入手。
  (1)政府牵头,依托院校,整合企业资源,合力建设共享型实训中心。(2)全面建设、重点发展,针对专业大类,政校企共同确立建设方案。(3)强化内涵,拓展外延,实行“对内企业化管理,对外准市场化运作”的共享型机制。
  3.2 改变运行机制
  现有的实训中心运作,大多着围绕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尚有其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建议学校改变运行机制,在不影响学生实习实训的情况下,开办各类社会培训班,不仅为社会提供服务,学校也可获得经济效益,反哺高消耗的实训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必须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完善的企业化运行机制。
  3.3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
  实训中心的绩效评估是对实训中心后续建设的监督与指导,缺乏实训中心绩效评估就缺少了检验实训中心建设后续情况的手段,很难把握实训中心建设的质量。建议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训中心绩效评估标准,包括实训中心的培训学生数、考证合格率、设备保养情况、年产值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
  3.4 将人文教育融入实训教学
  相对于学生技能、知识的掌握,现今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规范操作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对于企业而言,员工的技能操作可以通过培训、师傅传授等方式使其掌握,而员工的品行、态度却很难重塑。这就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塑造学生的品行、人格。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特征是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重视实习实训中心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实训中心体现的内涵既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一个前人未及完成的探索;实训中心实际上是一种学以致用、用以求教的载体,她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技能掌握建设本领,对于教师钻研技术、提高教学实战能力乃至服务社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并实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实训中心持续健康的发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58岁,主因“咳嗽5d,发热3d”于2017年3月27日入院。5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黏白痰、不易咳出,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胸闷、胸痛,无气喘、气促,
采用上下回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引黄水库水,同时考察了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温度以及植物的生长状况等对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下回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对引
造型艺术是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人文精神是艺术作品的支柱,没有缺失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本文分析了我国当代造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