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顺应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难点。基于此,语境顺应教育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语境顺应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做出简要阐述。
  关键词:语境顺应;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一、引言
  顺应理论提出,语用学是从认知、文化、社会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纵观。顺应理论的提出,丰富了现今我国应用语言的内容,提高了我国语言教学水平。语境是我国语用学关注的热门话题,两者强调的主要内容都是关注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从而体现语境教学的意义。顺应理论在我国教学中强调语言运用研究。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难点。
  二、简析顺应理论与语境顺应
  1.顺应理论
  顺应理论起初并不是关于语言类的研究理论,而是一个生物进化论中的概念。随着顺应理论不断发展,其被作为一种视角引入语用学研究,基于此,语言顺应理论应运而生。据调查可知,语言使用其实是一个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持续不断的、受到语言内部以及外部因素影响的语言选择阶段,与此阶段紧密联系的则是语言的顺应理论。语言选择与顺应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语言选择是方式及手段,而语言顺应则是运用语言选择这一手段所达成的最终目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为顺应性、变异性以及商讨性。基于此,我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才能够选择、修改、调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语言三个基本特征所具备的作用是不相同的。语音顺应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呈现多元化趋势,逐渐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主要包含过程意识突显、语境关系顺应、动态顺应以及结构客体顺应。本文主要探讨语境关系顺应,其与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具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
  2.语境关系顺应
  笔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得知,所谓“语境”,我们从狭义上来看其实就是语言的上文与下文。一般情况下,语言活动与特定的时间、空间以及人都有着紧密联系。鉴于此,语境需要包括语言知识以及语言外部要素知识,即情境知识(即某一个特定交际情境)、背景知识(人们常说与常接触的知识)以及语言交际双方的了解。语境关系顺应其实就是指我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应该促使交际活动语境与所选择的语言相互匹配、吻合。一般情况下,语言交际活动是瞬息万变的,在不断变化,其语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除此之外,交际活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对成功交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影响因素丰富多样,呈现多元化趋势,逐渐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主要包括交际双方的智力水平、语言交际双方、现实世界等多种因素。
  三、语境顺应教学对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指导意义
  近一段时间以来,如何培养以及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据调查可知,现阶段我国多数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存在局限性,学生的听说能力水平不尽如人意。正所谓“追根溯源”,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模式上。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单一,进而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知识不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鉴于此,教师应该明确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查询相关资料发现,顺应理论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结合顺应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运用语境顺应范例
  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明白教师说话停顿、说话的发音、说话重音、说话的速度都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随意选择的。教师运用一些语境顺应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度剖析。如为何说话者会这样选择?说话者在交际过程中选择的语言有什么意义?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英语交际语境进行角色扮演,进而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感受人物的语言风格、语言表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应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且系统化地总结知识,帮助学生在交际语境中将自身思想通过语言形式准确无误地传递出来。
  2.构建跨越文化交际的真实交际情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多数语言教师都认识到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多数语言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交际情境。然而,现阶段语言教师在构建语言交际情境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实践活动组织能力、语言实践活动设计能力等),进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鉴于此,语言教师在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紧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身心特点,并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为学生构建一个跨越文化的真实语言交际情境。与此同时,语言教师还应该将英语文化及相关背景作为教学核心内容,在语言教学中引入相关的知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養学生对动态交际的顺应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结语
  由此可见语境顺应对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语言顺境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语境顺应理论在我国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也会逐渐增强,其基于语言教学的意义也会日渐突出。在此基础上,我国语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提升了我国语言教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慕萌.论英语语法课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6(33):206.
  [2]张维琳.论大学英语教学与语境的创设[J].北方文学(下),2011(11):113.
  [3]赖瑞卿.从顺应理论的角度研究语用失误[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6-89.
  [4]刘丽华,董丽哲.语境顺应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4-66.
  [5]刘宁.雅思听力测试的真实性及其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6):106-109.
  [6]雷振龙.顺应论视角下高校外籍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以兰州市高校外籍英语教师为例[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5.
  作者简介:冉红雨(1983— ),女,河南平顶山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责任编辑:庄 源 黄天骏)
其他文献
交通广告是户外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商品经济传播的战略高地。但受制于媒介形式、创意表现以及效果测量等方面的制约,交通广告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环。特别是随着互联网
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社交媒体是互联网上最具活力、最具变数的传播互动平台,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产生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如何运用社交媒体助力生命线、助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普遍适用于高等教育教学中。它以具体的情境与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直观而开放的方法。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
进入5月,随着天气渐暖,WCG预选赛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在5月15日上海赛区决出了最后的晋级名单,而5月22日北京、杭州赛区也落下帷幕。在随后的日子里,广州、南京、西安等赛区也将陆续开战,所有的晋级选手将在8月WCG中国区总决赛中一决高下,争夺WCG正赛的出线名额。
二律背反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事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  这种相互冲突或自相矛盾的规律,在大众化期刊的经营布局中同样存在。    期刊个性差异化VS集中化营销策略    期刊产